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通过对金鸡水利枢纽进行水生生物现场踏勘及调查采样,探讨坝式水电站蓄水前后对浮游动物的影响。金鸡电站在建坝前和建坝后浮游动物的各类组成变化不大。浮游动物密度减少了,生物量增加了。金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在施工及营运阶段都会对所涉水域生态环境及水生生物自然资源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有的是可以逐步消除和恢复的。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6,(21)
为了解天德湖浮游植物组成及水质状况,2015年夏对江苏省泰州市天德湖水体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藻类的种类组成及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天德湖水体中浮游植物由8个门组成,共37科77属209种,绿藻门最多,为30属93种,其次是硅藻门,为23属67种。绿藻门、硅藻门占优势。优势度最大的是绿藻门的卵囊藻0.088,其次是硅藻门的针杆藻0.087。天德湖水体处于β-α-ms中-富营养型。属于轻污染。  相似文献   

3.
大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广东省江门市大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特征,自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通过每月中旬对沙河水库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4种(属),隶属于6门,其中绿藻门有27属,占总数的42.19%;硅藻门有19属,占总数的28.13%;蓝藻门有13属,占总数的21.88%;甲藻门、裸藻门及金藻门共占总数的7.81%。常见的优势种主要有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湖沼色球藻(Chroococcus limneticus)、隐球藻(Aphanocapsa sp)、栅藻(Scenedesmus sp)、光角角星鼓藻(Staurastrum muticum)以及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螺旋型(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 f.spiralis)。分析结果表明:大沙河水库种类组成变化总体呈现"冬季以蓝藻门、绿藻门为主;春季绿藻门、硅藻门增多;夏秋季节以蓝藻门为主"的季节变化规律,其浮游植物丰度范围为(0.02~1.74)亿cells/L;蓝藻自春末到冬初大量繁殖,并且常年在丰度上占有优势,冬季常出现蓝藻水华;大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的丰度变化与水温(R=0.383)、叶绿素(R=0.373)和氨氮(R=0.225)呈正相关,与总氮(TN)呈负相关(R=-0.243)。  相似文献   

4.
王有鑫  吴志刚  王浩天  王忠 《西藏科技》2023,(11):53-59+101
2023年9月,在拉萨河大佛岛段对大型底栖动物和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采用Alpha及Beta指数对底栖动物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个采样断面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5种(属),7科,隶属2纲,其中以昆虫纲为主;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58属,主要为硅藻门;研究区域底栖动物和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2.67 ind./m2、0.5092 g/m2,2.107×106 cells/L、1.418 mg/L。研究发现拉萨河大佛岛段底栖动物在种类组成上的差异与该区域的工程施工有着较高关联,在较高干扰样点底栖物种类组成较为单一性,而较低干扰样点底栖物种类丰富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红旗水库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为了解其浮游植物生态现状,于2008年7月(平水-期)、10月(枯水期)和次年5月(丰水期)对红旗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采集浮游植物8门113种,其中硅藻门42种,绿藻门38种,裸藻门10种,蓝藻门9种,金藻门5种,黄藻门4种,甲藻门3种,隐藻门2种,在种类组成上具有...  相似文献   

6.
胡变芳  谢树莲 《科技通报》2013,(1):181-184,208
对山西辛安泉的浮游藻类进行了研究,共发现86种及14变种,隶属于5门40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达16属42种,裸藻门5属22种6变种,蓝藻门6属11种2变种,硅藻门11属9种6变种,金藻门2属2种。辛安泉浮游藻类的季节变化显著,秋季种类最多,冬季最少。浮游藻类的空间变化极显著,上游种类数多于下游。浮游藻类种类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只有水体最大宽度对浮游藻类种类数影响明显且为负相关。通过对浮游藻类植物时空分布格局的研究,为辛安泉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设在南湖的围隔实施水生态修复,试验围隔内的浮游植物的种类由试验前的6个门22种,绿藻门占优势;试验后蓝藻门占优势,种类减少至5个门12种。藻类密度由2.16×107个/L下降至0.0223×107个/L,下降了96.86倍。透明度从0.3m上升到对于1.8m。表明水生态修复技术对水体富营养化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斧子口水利枢纽坝址地形、地质条件、工程投资、环境影响、施工工期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以及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碾压混凝土拱坝三种坝型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后,推荐斧子口水利枢纽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型。  相似文献   

9.
防城港东西湾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分布和水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的了解防城港东西湾浮游植物群落情况,于2012年夏季在防城港东西湾108.30°-108.40°E、21.52°-21.71°N范围海域进行浮游植物生态调查和水质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结构的多样性特征及水质评价。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44种,其中硅藻种类最多,达42种,各测站的H '、J '、D值范围分别为0.99-2.95、0.22-0.94和1.26~2.67之间;水质调查结果为COD含量均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DIP、DIN的含量在海湾的入海河口区域出现有超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水,营养盐指数在0.17~11.09之间,平均值2.98,Redfield比值在10.0~20.0之间,平均值14.8,小于16的Redfield比值。防城港东西湾海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结构比较单一,水质呈富营养化状态,氮是影响该海域的浮游植物细胞数量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0.
200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清河(海淀段)水系的2个监测断面中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72种,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平均为:H軓=2.46,属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1.
淫羊藿属的种数与60年前大不相同,现在已知约有50种。该属种类间断地分布于日本至北非 的阿尔及利亚之间的广大地区,这一分布格局表明了该属的古老性质。它们在欧亚大陆的分布极不均 匀,约有80%的种类产于中国中部至东南部,而且根据花瓣的演化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中国的淫羊藿属 植物具有连续不断的演化过程。由此可见,中国中部至东南部成为北半球淫羊藿属植物的汇集中心是 有充分根据的。淫羊藿属种类基本上是林地草本植物,常生于水青冈林下,为林下草本层的优势种,而 且该属的分布格局与第三纪植物属——水青冈属在欧亚大陆的分布格局极为相似,说明淫羊藿属植物 在早第三纪时期已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中新世时期由于中亚地区气候变干,加之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 俯冲并引起喜马拉雅山脉隆起,致使中亚地区进一步干旱,水青冈属和淫羊霍属植物随之消失,进而导致其东亚—地中海、西亚间断分布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人字果属Dichocarpum W.T.Wang et Hsiao.的形态、花粉和染色体等性     状,以及地理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确认了该属在毛茛科Ranunculaceae中的地位,并认为可     能与星果草属Asteropyrum Drumm.et Hutch.关系较密切, 证实了该属内存在三沟和散沟两     种花粉类型。该属的染色体基数可能为x=6,产于东亚大陆的种为4倍体,日本的种为6倍     体,原始的2倍体种已灭绝。中国西部山地可能为该属的分布中心,日本的种可能是在第三纪由中国大陆迁移过去的。本文按该属内各种之间可能的亲缘关系,作出了系统排列。  相似文献   

13.
首次全面论述了全世界黄华属(豆科)植物地理。黄华属是豆科少数几个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属之一。对黄华属5组21种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发现本属4个频度分布中心依次是:东亚地区(8种/3组,其中特有种4种),伊朗-土兰地区(7种/3组,其中特有种3种),落基山地区(7种/2组,均为特有种)及大西洋北美地区(3种/1组,均为特有种)。基于以下事实:在东亚地区存在本属最多的组与种;在此区可以见到黄华属系统发育系列;该属最原始的组种及最进化的组种也在该区出现等,可以认为东亚地区是该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及分化中心。伊朗-土兰地区(中亚东部至喜马拉雅)及落基山地区所含种、组数仅次于东亚地区,而且多倍体现象多发生于这两区,因此可认为是本属的次生分布中心及分化中心。在此二地区,物种分化较活跃且复杂,先后描述了很多新种和变种,也曾进行过较多的归并处理。最近的分子生物学证据不断揭示,在这地区曾被归并的一些分类群存在着较大不同,从而提醒分类学家对年轻区系中物种分化较活跃的类群进行分类处理时,无论是建新分类群还是对某些类群进行归并,应持谨慎态度。作者根据黄华属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形态演化趋势、现有的化石及地质历史资料,推测黄华属植物在中新世之前早已形成,并且在晚第三纪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失去陆地连接之前在两大陆已经存在,很可能是于早第三纪或晚白垩纪在劳亚古陆上起源于一个含羽扇豆生物碱的古槐成员。两大陆分离后,在不同的成种因子的影响下,形成了各自的演化格局:在亚洲,晚第三纪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古地中海消失及第四纪冰川作用引起的旱化、寒化,促进了该属植物的强烈分化;而在北美,第四纪的冰川作用及局部的山体隆起,可能是促进该属植物演化的主要动力。根据黄华属植物的系统演化趋势及原始类群的分布式样分析,东亚地区的中国-日本亚区可能是本属植物的原始类型中心。  相似文献   

14.
东江干流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10年1月对东江干流水体51个点进行的浮游植物及其群落结构调查,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种类和密度状况,分析了河流中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生物多样性,并据此评价了东江干流水体水质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该干流水体中物种丰富度中等,个体分布较均匀,共有浮游植物7门83种(包括2变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达38种,占所有物种数的45.78%,其细胞生物量占总浮游植物的53.99%;主要优势种为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菱形藻(Nitzschia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舟形藻(Navicula sp.);浮游植物的密度分布不均匀,其中下游显著大于上、中游,且主要密集于下游的东莞市和惠州市江段水体;东江干流水体中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相对较为一致,上游的物种多样性和种群结构稳定性较下游略高;以多样性指数为指标对水体作评价,结果显示大多数采样点位水体营养化程度不高,水质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15.
海菜花属的分类、地理分布和系统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genus Ottelia is one of the great genera of Hydrocharidaceae.  About 25 spe- cies distributed in the Palaeotropics, extending from Africa through India and SE. Asia to Korea and Japan, Australia and New Caledonia, 1 species in Brazil; centres of specific devolopment are found in Central Africa and SE Asia.      The present study is mainly based on the materials collected during the field ex- plorations in the lakes of Yunnan and observations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spathe and flowers, the variation of leaf of the plants cultivated in Kunming Bot. Garden. Instead of the wings of the spathe used by Dandy, by the characters such as uni-or bisexual flowers, this genus is divided into two subgenera, which by the number of the flowers in spathe and the number of the carpus in ovary again subdivided into 4 sections.  They are as the following:      A. Subg. Ottelia.  Flowers bisexual.      Sect. 1. Ottelia.  Spathe with 1 flower; ovary with 6(—9) carpus.      Sect. 2. Oligolobos (Gagnep.) Dandy. Spathe with many flowers; ovary with 3 car- pus.      B. Subg. Boottia (Wall.) Dandy.  Flowers unisexual; the male spathe with 1-many flowers, the female spathe with many flowers.      Sect. 3. Boottia.  The male spathe with 1 flower; ovary with 9(—15) carpus.      Sect. 4.  Xystrolobos (Gagnep.) H. Li.  The female spathe with (2-) many flow- ers; ovary with 3 or 9 carpus.      The Chinense species of ottelia is in great need for revision.  All of the species in China previousely described under Ottelia Pers, Boottia Wall., Oligolobos Gagnep, and Xystrolobos Gagen. are here combined into 3 species.  They are O. alismoides, O. cor- data, O. acuminata with 4 variaties.      After a study of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infer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floristic elements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Ottelia is certainly an ancient genus, and the primitive types came into being and widely dispersed before the separation of Laurasia from Gondwana.      During a considerable period of time the elements of the genus Ottelia in fresh- water environment of different continents have been separately differentiated and evolv- ed into more or less derived types.  The structure of flowers in all of the asian species shows the following evolutionary tendenoes: 1. In this genus the plants with unisexual flowers have evolved from plants with bisexual flower; 2.  In the groups with bisexual or unisexual flowers the number of stamens and styles reduced to 3-merous, but the number of flowers in spathe increased. So that the subgenus Ottelia is more primitive than the subgenus Bottia; While in the subgenus Ottelia O. alismoides is a more primi- tive than O. balansae and in the subgenus Boottia O. cordata is the most primitive, butO. alata seems to be the most advanced.  相似文献   

16.
根据植物类群的地理分布与系统发育相统一的原理,本文讨论了以礼草属的分布中心、起源地、 起源时间和现代分布格局的形成。以礼草属全世界约26种、6变种,隶属于3个组,主要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伊朗也有分布。其中,中国的青藏高原汇聚了该属的大多数种类,且不同等级和演化水平的类群均集居于此,使其成为该属的现代分布中心;而该属的原始类群、以及与原始类群很近缘的鹅观草属却分布在这一中心之外的天山地区,加之天山地区自新生代的晚第三纪再次抬升以来,具备了以礼草属发生和繁衍的自然条件,因而天山地区很可能就是该属的起源地,起源时间也可能在晚第三纪或第四纪初。以礼草属自天山起源后,扩散的途径大概有3条,其中西南向途径和东南向途径从东、西两侧侵入青藏高原,在青藏高原得到极度发展,并随着高原的继续隆起,进一步衍生出最高级的类群短穗组,从而形成了以礼草属现今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