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共淀法合成前驱体Ni0.8Co0.2(OH)2,再通过高温焙烧制备了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2O2。对材料进行了SEM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形貌近似为球形。XRD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具有较好的层状结构。在2.8~4.3V(vs Li/Li+)条件下进行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Li Ni1/3Co1/3Mn1/3O2,对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i Ni1/3Co1/3Mn1/3O2材料具有层状结构,在2.8~4.4V(vs Li/Li+)条件下进行充放电测试,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74.0 m Ah·g-1。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Pr_(1.8)La_(0.2)Ni_(0.95)Al_(0.05)O_(4+δ)和Pr_(1.8)La_(0.2)Ni_(0.85)Cu_(0.1)Al_(0.05)O_(4+δ)材料,并使用XRD衍射仪、热膨胀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分别测试了材料的物相结构、热膨胀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u的掺杂不会影响材料的物相结构,对热膨胀性能影响较小,但能够有效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Pr_(1.8)La_(0.2)Ni_(0.95)Al_(0.05)O_(4+δ)和Pr_(1.8)La_(0.2)Ni_(0.85)Cu_(0.1)Al_(0.05)O_(4+δ)材料制备的单电池在800℃下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分别达到了451和644mW cm~(-2),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理想阴极材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气雾化法制备了Al0.45Mg0.5Li0.05合金,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热重/差热综合分析(TG/DTA)等表征手段研究了Al0.45Mg0.5Li0.05合金粉在氧气气氛下的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通过雾化法制备得到的Al0.45Mg0.5Li0.05合金粉体表面光滑、球形度高。Li和Mg的添加降低了合金的初始氧化温度,合金分别在472℃和527℃出现放热峰。XRD和SEM测试结果表明,在合金氧化过程中,Li和Mg首先发生选择性氧化并带动合金中一部分Al发生低温氧化,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多孔结构的中间产物,促进了氧气和颗粒中残余金属相的扩散和氧化,合金在1000℃完全氧化。  相似文献   

5.
以Li2CO3和V2O5为原料,用中热固相法制备了掺杂不同氟离子含量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yFy,采用XRD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及电导率测试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中热固相法制得的Li1+xV3O8-yFy产品较纯,没有杂质相存在;当y=0.1时产品的电化学循环性能最好,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52.08 mAh/g,以0.2c倍率循环25次之后比容量仍保持在210.93 mAh/g,容量保持率达92.72%.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陈仙辉教授研究组在铁基超导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发现了一种新的铁基超导材料锂铁氢氧铁硒化合物[(Li0.8Fe0.2)OHFe Se],其超导转变温度高达40K(零下233.15摄氏度)以上,并确定该新材料的晶体结构,发现其超导电性和反铁磁共存。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合成了由纳米棒自组装而成的纺锤状Co(CO_3)_(0.5)(OH)·0.11H_2O。由于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自身的多级结构,有效的缓解了电极材料在反复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以及缩短了锂离子的传输距离,使得Co(CO_3)_(0.5)(OH)·0.11H_2O在2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展现了优异的循环性能,即循环600圈后仍具有1329 mAh g~(-1)的可逆比容量。  相似文献   

8.
在Heusler合金Ni Mn Ga和NaZn1 3型化合物La(Fe,Co,M)1 3,M =Si,Al中很宽温度区间发现巨大磁熵变△S。这两种材料在室温区的磁熵变△S均显著地超过单质稀土Gd并达到著名的磁热效应材料Gd5Si2 Ge2 合金的磁熵变幅度.Heusler合金Ni Mn Ga中的巨大磁熵变来源于具有一级相变特征的马氏结构相变。NaZn1 3型化合物La(Fe,Co,M)1 3,M =Si,Al中异常巨大的磁熵变与合金中的强的磁晶耦合相关,表现为居里温度附近晶格的巨大负膨胀。材料的低价格和其巨大磁熵变表明,Heusler合金Ni Mn Ga和NaZn1 3型化合物La(Fe,Co,M)1 3,M =Si,Al在很宽的高温区,尤其在室温区作为磁制冷工质非常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1400℃合成了新型橙红色Sr_2MgAl_(22)O_(36):Sm~(3+),M~+(M=Li,Na)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镜对样品进行表征。XRD测量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MgAl_(22)O_(36)纯相。激发光谱显示,样品在330~480nm范围内能得到有效激发。在405nm激发下,发射光谱由三个锐锋组成,其峰值位于562nm(4G5/2→6H5/2),595nm(4G5/2→6H7/2),640nm(4G5/2→6H9/2),其中595nm处峰值最大。文章研究了Sm~(3+)掺杂浓度及电荷补偿剂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Sr_(2-2x)Sm_xM_x(M=Li,Na)Mg Al22O36的发光强度随着Sm~(3+)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最佳Sm~(3+)的掺杂量为x=0.05。Sr_(2-2x)Sm_xNa_xMgAl_(22)O_(36)的发光强度高于Sr_(2-2x)Sm_xLi_xMgAl_(22)O_(36)。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7,(12)
本实验采用高温固相法,在以N_2为保护气,以10%H2为还原性气体的环境条件下,制备Sr_4Al_(14)O_(25):Eu~(2+),Dy~(3+)具有绿光性质的发光材料,本实验从不同的温度这一角度对发光材料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同等配比,其他烧结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改变烧结温度,温度为1450OC的条件下,该材料并非单一相,混合相使其具有更强的发光强度,初始余辉亮度可达8100mcd/m~2以上,且在35h以后可达0.49mcd/m~2(人眼对光的最低敏感强度是0.32mcd/m~2),材料的各项性能随相的变化而变化。该材料较大部分已广泛应用于商业产品材料,具有更高的亮度,在道路施工上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两种方法:甘氨酸-硝酸盐法和新型的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的钙钛矿型氧化物Ba0.5Sr0.5Co0.8Fe0.2O3-δ(BSCF)。所得到的BSCF粉末的结构和表面形态采用XRD和SEM表征,结果表明得到的BSCF粉末均呈现纯的立方钙钛矿结构和多孔的结构,平均粒径分别为15.6和53nm,均在纳米量级。将由这两种方法制备的BSCF粉末用做IT-SOFC的阴极,在650℃分别获得了1.28和1.24W/cm2的功率密度。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1,(30)
二维材料的发现开启了研究二维材料磁性的大门,为实现新功能器件拓宽了思路。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本文研究了MSi_2N_4(M=Sc, Ti, V,Cr, Mn, Fe, Co, Ni和Cu)体系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磁特性。结果表明,MSi_2N_4具有丰富的磁特性,CrSi_2N_4材料是非磁的半导体材料,而MSi_2N_4(M=V,Mn, Fe, Co, Ni, Cu)为普通的磁性金属。MSi_2N_4(M=Sc, Mn, V)表现出半金属特性,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可以实现100%的自旋极化,研究结果为自旋电子器件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模型,在自旋电子器件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水/环己烷/OP-10/正戊醇四元油包水微乳体系中的微乳液滴为纳米微反应器,通过微反应器中增溶的硫酸锆十四氯化钛+硫酸锡和沉淀剂发生反应,制备超细Zr0.8Sn0.2TiO4粉体。采用XRD分析、TGA-DTA分析、SEM形貌观察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乳体系中的硫酸锆+四氯化钛+硫酸锡溶液浓度、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对粉体的特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综合对比几种水体中微量Co、Ni的萃取和分析方法,选取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进行初步尝试,测定海水中的微量Co、Ni;使用原子吸收参照海洋标准GB17378.4-2007中连续测定Co、Pb、Cd的萃取方法对海水中的微量Co、Ni进行萃取和测定。测试结果表明,线性在0.05μg/L~10.0μg/L能够得到较为稳定的测试结果,精密度RSD(Co)=4.9﹪,RSD(Ni)=4.9﹪。该萃取方法能够快速、有效、且稳定的测定海水中的微量Co和Ni。  相似文献   

15.
在Heusler 合金Ni-Mn-Ga和NaZn13型化合物La(Fe,Co,M)13, M=Si, Al中很宽温度区间发现巨大磁熵变△S.这两种材料在室温区的磁熵变△S均显著地超过单质稀土Gd并达到著名的磁热效应材料Gd5Si2Ge2合金的磁熵变幅度. Heusler 合金Ni-Mn-Ga中的巨大磁熵变来源于具有一级相变特征的马氏结构相变.NaZn13型化合物La(Fe,Co,M)13, M=Si, Al中异常巨大的磁熵变与合金中的强的磁晶耦合相关,表现为居里温度附近晶格的巨大负膨胀.材料的低价格和其巨大磁熵变表明,Heusler 合金Ni-Mn-Ga和NaZn13型化合物La(Fe,Co,M)13, M=Si, Al在很宽的高温区,尤其在室温区作为磁制冷工质非常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提出利用过渡金属钴合成有机框架类材料,并研究其降解染料的性能。首先,在金属有机框架合成方案中,选用2,2'-联呲啶-3,3'-二羧酸(H2bpdc)当成桥联配体,使稀土离子和过渡金属钴离子在水作溶剂的条件下,利用高温高压配位聚合反应实现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然后,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对产物进行聚合物配位的初步判断和官能团描述,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仪器判读有机框架样品材料分子结构及具体晶胞参数;最后,利用XRD粉末衍射仪确定产物纯度后,即同时描述了Co-bydc材料光催化性质和降解染料性能。通过上述实验过程完成了Co(Ⅱ)有机框架的合成及其降解染料性能的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荧光粉Ba_3(PO_4)_2:Ce~(3+),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所得荧光粉的结构和光谱性能进行测试。XRD结果表明本实验合成了纯相Ba_3(PO_4)_2;光谱测试分析确定荧光粉Ba_3(PO_4)_2:Ce~(3+)的光谱为Ce~(3+)的发光,并确定Ce_(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3mol%。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005mol/L四丁基氢氧化铵溶液-乙腈(750︰2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nm。理论板数按头孢哌酮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头孢哌酮峰与舒巴坦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规定。结果:该方法在头孢哌酮浓度0.4~1.6mg/ml范围内,舒巴坦浓度0.2~0.8mg/ml范围内线性相关性均较好,线性方程为头孢哌酮A=1312546.8+8543800.2C,舒巴坦A=152488.5+1567736.6C,回收率均在99.7%以上,重复性试验RSD头孢哌酮=0.45%,RSD舒巴坦=0.14%,n=6。。结论:方法科学,结果准确,适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6,(17)
目前我国将聚乳酸作为3D打印材料还受到一定的限制,国内的材料技术严重滞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本文以3D打印级聚乳酸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步热分析仪(STA449F3)以及闪光导热仪(LFA447)对国内外产聚乳酸(3D打印级)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温度、熔点、热扩散系数、导热、比热进行了比对测试,结果表明国内聚乳酸在结晶温度上和国外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以15种苯并咪唑衍生物为抑菌实验测试药品,以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糖球菌等10种细菌作为受试菌种,通过平板法定性测定样品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除丁二苯并咪唑外,其他的化合物都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同时通过试管法定量测定了样品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对细菌都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2-(2-(1H-benzo[d]imidazol-2-yl)pyridin-3-yl)-1H-benzo[d]imidazole、2,3-吡啶二羧酸、1,2-di(1H-benzo[d]imidazol-2-yl)ethane-1,2-diol、2-phenyl-1H-benzo[d]imidazole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2,2’-联咪唑对枯草杆菌的MIC为0.8μg/m L,2,3-吡啶二羧酸对肺炎球菌的MIC为1.0μg/m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