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徽州古村落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历时性的视角,指出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在分析徽州古村落具体保护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数字化技术对徽州古村落居住环境、居住文化和居住艺术等保护的不足,提出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构建模型分析系统及开发网站平台等措施,对徽州古村落进行保护性研究,以期为徽州古村落保护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19,(5):11-14
从文化符号学的视角解读客家古村落的文化符号特征和表现形式,探寻突显客家古村落文化符号的保护途径,发挥客家古村落文化符号的鉴定、保护、利用、教育功能,实现客家古村落文化传承保护与利用创新的价值双赢。  相似文献   

3.
古村落民居保护与开发的产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传统古村落正在迅速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现代建筑。伴随着古村落的消失,许多古老的传统文化、民族习俗也在消退。为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古村落被列为国家文物加以保护,并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文物可以划分为文物实体和文物形态,利用产权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分析传统古村落民居的产权现状,及由此所引起的保护与开发的无效率性,可以给古村落民居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一直是普遍关注的问题。大理地区因其悠久的文化历史,拥有众多的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如何有效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已经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大理地区当前古村落面临的发展现状为依据,通过实地调研云龙诺邓村、巍山东莲花村、剑川沙溪等村落,结合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机遇,尝试对大理地区古村落的保护、发展、更新模式作出一些探讨,为古村落的发展与保护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深厚文化内涵散发着无穷魅力,在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古村落文化旅游开始兴起,提升旅游文化竞争力成为古村落旅游成功发展的关键。通过对古村落旅游文化结构的分析基础上,尝试建立古村落旅游文化竞争力模型,提出加强古村落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与建立和完善古村落旅游解说系统是提升古村落旅游文化竞争力的动力之源,并通过浙江诸葛村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徽州传统古村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逐步形成的,在此过程中,古村落的原居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古村落中居民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保护与利用过程中缺乏对居民的"人本关怀"。通过梳理居民参与保护与利用的现实状况和存在问题,分析在村落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居民生活环境变化的原因,从而提出通过居民的全过程参与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实现古村落可持续保护与利用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7.
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历史保护体系、原则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保护除要求对古迹遗址、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及街巷和历史文化见证物等进行修缮外,更倡导对文化遗产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中各种积极因素的保护和利用。目前,国内旅游业界和学界始终侧重于旅游业发展中的经济作用,其社会及文化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更是面临着亟待解决的诸多困境,因此,有必要借鉴并整合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民俗学和民族学对历史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等问题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构建多学科多层次的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历史保护体系,遵循遗产物质及环境整体性、文化原真性和社区参与及社会重建等原则,并采用创新及完善保护机制,实施历史文化保护区及博物馆化,试验文化及社会传统复兴等策略。  相似文献   

8.
首先在阐述古村落文化遗产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古村落保护性旅游开发的概念。其次提出古村落保护性旅游开发的3个指导思想和4个基本原则,即以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古村落居民生活水平、打造高品质古村落旅游精品为指导思想,以政府为主导,规划先行;平衡环境承载力,保留原真;协调保护与开发冲突,以人为本;以古村落文化为优势,塑造精品为原则。最后提出古村落保护性旅游的开发策略和具体措施,以期为古村落文化遗产在保护性旅游开发中提供理论保障和方法启迪。  相似文献   

9.
古村落的多重文化价值属性对旅游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是古村落开展文化旅游的基础动力.文章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从古村落文化、古村落旅游两方面对古村落文化旅游研究的现状与进展进行总结归纳,提出后续研究应关注和加强对古村落文化旅游本土模式、游客体验、文化内涵提升以及文化保护等重点研究方向.同时提出,文化旅游作为古村落发展的出路之一,需要在保护与发展中构建动力机制,以实现古村落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湘南学院学报》2021,(6):100-103
皖北古村落作为典型的传统村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是,在公共空间营造中存在传统空间衰败、传统建筑材料被新型材料代替、原生态特色逐渐消失、古村落产业发展单一等问题。乡村振兴战略下,皖北古村落可以从保护村落物质文化空间特色,设计村落整体形象标志;合理规划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物质空间创新;合理规划古村落精神空间元素,承载古村落传统记忆;充分依托现代网络技术,打造古村落的特色产业等方面入手,营造特色公共空间,实现对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徽州古村落保护、开发等现状来看,突出存在四个方面问题:正确的保护理念尚未形成、过度商业性开发破坏古村落人文环境、破旧立新导致古村落原真性的缺失、"千街一面"的皖南仿古建筑对徽州古村落的误读。将这些问题纳入设计学视野下展开研究与求解,找出设计学视野下徽州古村落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即:加强徽文化保护的专业人才梯队建设、徽文化底蕴的旅游产品系统发掘与开发、人居环境空间的整体规划、虚拟数字化手段的介入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加速了古村落及村落文化的消失、衰败。为了保护正在消失和衰败的古村落及其文化,首先必须弄清楚古村落及其文化遗产消失、衰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古村落及其文化遗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北太行山区现存许多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这里的民居依山就势,就地取材,独具特色。本文以王硇村为例,从选址与规划布局、建筑特点、民居装饰细部等方面分析了古村落民居的特点,并从教育、艺术和生态等方面研究了古村落民居的价值,以助于古村落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保护开发。  相似文献   

14.
古村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保护古村落的文化遗产意义重大.在古村落的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村建设与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旧"矛盾日益表现出来.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在研究分析古村落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保证新农村建设与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和谐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昊 《惠州学院学报》2009,29(6):98-101
传统的建筑评论中古村落长期被作为文物建筑或历史建筑群来看待,古村落保护的定义与方法已无法涵盖古村落保护的全部内涵,传统古村落保护概念到“村落文化景观”概念,惠州古村落建筑艺术的保护战略和中央提出的“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本文探讨如何平衡其保护与发展的辨证关系,值得我们审慎思索。  相似文献   

16.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审视徽州古村落,发现徽州古村落的建村选址、水系统、规划布局、色彩、建筑平立面等深受道教思想影响。深入研究徽州古村落形态与道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崇尚自然哲学思想的关系对进一步做好古村落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遗址保护工作既方兴未艾又困难重重。法规、政策、理论、资金、学术、技术等方面都需要建构与创新。史前遗址的保护工作尤其如此。文章以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例,对屈家岭史前遗址的保护与利用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档案的利用服务是整个档案业务工作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服务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档案馆提供的复制、编研与参考等传统服务属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领域,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等现代化利用服务也需要得到知识产权保护.需要从健全法规体系、完善技术支持、加快队伍建设和加强组织管理等方面升级知识产权保护视野下的档案服务.  相似文献   

19.
在安徽美好乡村建设中,土地整治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一些地方在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客观上对区域内的古村落景观生态保护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分析其中原因,主要表现为片面理解土地整治内涵、对土地整治与古村落景观生惠保护的关系缺少深入思考、规划文本可操作度不高、缺乏人才与技术、农民参与积极性不强等方面。应从坚持统等兼顾、科学编制整治规划,着眼生态平衡、坚持持续健康发展,完善项目实施、建立生态预评机制,注重教育宣传、激励村民主动参与,加强科技攻关、拓展业务培训渠道,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会展产业政策与法规体系存在着体系不健全、缺乏基本法、内部结构无序、 "多头管理"或"法律真空"等问题,主要缘于行业发展不够成熟、区域发展参差不齐、主观重视程度不够.为了健全完善会展政策与法规体系,必须坚持依法办展、政策与法规并重、循序渐进、协调统一等原则,积极引导政府转变观念,发挥行业规范的过渡作用,加强现有政策和法规的清理,加大会晨政策与法规体系构建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