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惠娟 《广西教育》2008,(16):47-47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成为科学教学的一种新趋势。而如何把信息技术融入到科学教学中,使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已成为教师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以《奇妙的指纹》一课为例,谈谈我对小学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整合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2.
科学教育是实现科技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主阵地,对科学教育的内涵追问与方法探索是推动新时代科学教育加法落地的重要根基。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如何成为人的主动学习行为,体现在科学知识内容、过程方法、教学规律和社会互动之中。本文通过对科学教育的内涵、问题和方法的探寻以深度回应新时代科学教育关键议题。科学教育的本质内涵在演化中逐渐丰富,发展至今已形成关涉认知、行为、情感和社会等多重愿景的交互表征。时代性的政策演进与多元化的学科主题诠释了科学教育的发展阶段,素养导向的人才观念和连续贯通的培养理念成为当代科学教育的育人趋势。科学教育的核心问题体现在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及其互动的过程中,我国科学教育教与学呈现出一些突出问题,即学生高学业成就的背后表现为低水平思维与情感技能,教师专于学科教学而弱于跨学科和探究式教学,学生擅长双基掌握而缺乏高阶思维培养。因此,我国科学教育研究应当广泛开展基于新兴技术和生理证据的实证与跨学科交叉研究,有效推进概念转变、元认知、科学论证、推理和建模等高阶思维教学实践,深入挖掘科学教育中的教与学规律,以达成科学教育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3.
开设科学活动课意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学会探索与发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水的畅想》一课围绕“水存在哪里?如何开发和利用水资源”这个中心.运用开放式自主探究模式,启迪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发现,研讨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激励,使学生产生奇思妙想,从而立意新颖,创造性发挥,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和乐趣,受到科学启蒙教育。同时融入了对学生竞争意识、生存能力、科技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小学科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习中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实践,教师要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引导他们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品质课堂。其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关键,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通过启发、互动交流等方式,推动学生身心发展。本文简述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可行性,并多维度地探究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旨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的推进,让小学科学课堂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现在的科学课堂已不同于传统的粉笔黑板的课堂,信息技术的运用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科学课堂的学生自主探究中?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地学?这样的课堂如何才能保障信息技术在科学课堂的良好实施呢?作者就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金阿孟 《时代教育》2007,(6Z):89-90
七至九年级科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应营造这样一种环境教师和学生一起以科学探究的精神,积极主动地探索、认识自然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帮助学生。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即探究式教学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教师不断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分析近年来的教育发展现状可见,教育内容与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有效结合,可以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科学课堂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对此,需要一线教师关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融合,以此切实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的影子,对人类的发展进步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作为教学最重要的任务,通过不断的组织和引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发现者和探索者,从而更好的发挥自身的内在潜能,实现学生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教育家施瓦布认为,探究学习活动是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技能,形成认识自然的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不少教师明白这个道理,但实际操作起来又发现相当困难,这就要求教师站在儿童的立场,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科学应用的普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借以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促成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就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小学科学学科的开设,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精神,让学生了解一定的科学规律,从而对事物有基本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把小学科学知识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便于学生观察其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能实现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世界中的事物本质,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讲解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对科学的理解。然后,发动学生积极提问,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和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一、初中科学作业的现状 作业是新课程动态生长的延伸,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对学生来讲,则是学生自主构建科学知识的动态学习过程;对教师来讲,则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渐进过程。总之,科学作业已成为学生掌握知识、逐渐养成独立思维的载体,是学生课外与校外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过程与方式。然而,目前科学作业却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应营造这样一种环境,教师和学生一起以科学探究的精神,积极主动地探索、认识自然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帮助学生。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即探究式教学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郭雪妍 《考试周刊》2009,(24):157-158
在当前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已逐步重视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探究活动,借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作为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成果,“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研究试验,在我国已经得到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专家的肯定。科学课教学改革与发展,有必要沿着“双自主”教学的思路展开。  相似文献   

15.
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认识过程,科学探究是学生体验科学过程、理解科学本质、领会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学习模式。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注重创设情境,使学生能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和掌握科学技能,从而实现一些重要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但科学探究是一种全方位的、多侧面的活动,并不局限于课内,课外也可以开展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6.
科学概念是指学生科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反复实践与认识,把一些科学现象加以概括而形成的一种知识系统。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有许多科学概念需要学生掌握。但是这些科学概念具有很大的抽象性,学生又受年龄特征的限制,他们对一些自然科学现象的认识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许多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只是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又由于一部分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不高,对一些科学概念也缺乏系统的了解,造成许多科学教师在教学科学概念的时候,总是让学生强记概念内容,而不让学生去研究、探索这些科学概念。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对于科学概念的教学,笔者经过实践,认为应该走好三步曲。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实验教学应为学生尽可能提供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在获取科学知识、科学体验、科学乐趣的同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提示、点拨极其关键,没有教师的引导,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整个课堂就可能是一盘散沙,学生的自主探究也就可能成为一次没有路标的航行。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教学的创新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网络已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的坚实可靠的平台。本文论述了如何利用网络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支持下,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自主探索问题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教学的创新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网络已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的坚实可靠的平台。本文论述了如何利用网络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支持下,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自主探索问题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上科学课要让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知识,这已成为广大科学教师的共识。但从实际的课堂教学来看,要真正做到在科学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应用科学知识,我认为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