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文学通识课程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的专业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增加古代文学知识,还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伴随新课改不断实施,我国对高校古代文学通识课程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需加强教学过程中全人教育理念渗透。本文通过对高校古代文学通识课程加入全人教育理念的必要性进行探究,阐述了高校古代文学通识课改革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了有效解决策略。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的文学课程设置既存在相似之处,又存在不同之处。国内本科阶段的文学课程以大量的必修课为主,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在国家规定下的选修课、公共课和通识教育课。课程数量多,必修课占比大。相比于国内,美国的通识教育明显占据上风,而且着重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学生可选科目较多,与必修课的比重不相上下。韩国文学教育在借鉴美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摸索出了适合国情的道路,其通识选修课的分量仅次于专业课。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内在要求,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高职高专实施通识教育的策略主要包括树立全新通识教育理念、确保通识教育应有地位、强化通识课程科学设置、创新通识课程教学模式、变革通识教育测评体系、提升通识教育教学效率等。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作为教育理念,也是发达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通识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却与通识教育呈现出“两张皮”的现象。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存在的问题,从通识教育视角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路向,即课程的价值取向从社会价值向人本价值转化;课程内容从政治教育向公民教育转化;课程外在形态从理论意识向问题意识转化。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与新时期高职院校技术人才培养在目标内涵上存在着价值的耦合性和契合性,然而通识教育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观念、体制、课程和教学等方面的障碍。实施符合新时期高职院校特点的通识教育,必须以观念落实、制度突破、学校协作等方式,使通识教育始终具有“温度”。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课程,意义重大;目前我国高校对通识教育重视不够,现状不佳;通识教育的实施必须从领导的认识抓起,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是我国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和职业迁移能力,有助于社会转变对高职教育的印象。通识教育的实施需要高职院校转变重专业、轻通识的惯性思维模式,校准通识教育的“功能”,完善通识教育的课程和管理体系,构建一核心、两融合、三抓手、四着力的通识教育体系,把逻辑思考、启发想象、判断能力和沟通能力等作为培养人才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研究型大学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开展通识教育是必然的选择。我国自20世纪末开展通识教育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更新了人才培养的观念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但仍存在对通识教育重视不够,课程不合理,质量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通识教育定位不准,对教师激励不够,考核不严等。因此,加强通识教育必须合理定位,合理设置课程,完善教师评价体制和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理念在国内外均有千年以上历史。与高等院校专业课的“成才“培养目标相匹配,通识教育课程的着眼点则是对学生的“成人“教育。教育部于上世纪90年代决定我国高校必须开设不低于十学分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十余年来成绩斐然但问题也多,尤其是高职学院总体水平不高。领导重视、科学定位、规范管理、政策倾斜,是构建与完善公共选修课特别是其中的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师范专业认证是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新举措。在认证实施过程中,如何根据认证要求合理开设师范专业课程成为认证专业的痛点。选取东中西部6所已经认证或正在准备师范专业认证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从课程整体结构和课程模块内在结构两个视角分析其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就课程整体结构而言,存在学科专业课程学分比偏低、教师教育课程与通识课程学分比偏高的问题。就课程模块内在结构而言,存在如下问题:通识选修课程学分占比偏低,个别学校通识必修课程开设广度不够、深度过大;部分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广度不够、深度过大,衔接专业课程与学科教学的特色课程不足;教师教育类课程中的师德教育相关课程数量不足,关注乡村教育的特色教育课程不够。因此,课程设计者必须深入准确地解读国家政策文本,了解国家教育发展规划,深刻认识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确保各类课程所占比例适当,不断优化课程模块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11.
课程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基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分类,选取美国北部、南部、中西部和西部4个区域有代表性的4所地方本科院校,从通识教育课程、体育学科基础课程、体育教育理论课程、体育教育实践课程4类课程设置分析其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认为,美国地方本科院校注重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运动技术课程较少,强调学生学会项目教学;强调教学类课程,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彰显多元文化特色,注重价值观培养。对我国亦有借鉴价值,提出,要重视体育教育专业通识课程的建设,调整运动技术课程的侧重点,细化体育教育教学类课程,关注课程的地域和多元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分为公共必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一般由学校根据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条件自主确定。各学校有很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因此我们把研究通识教育课程的重点自然就放在通识教育选修课上,以期通过探讨提高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质量的途径,保证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针对目前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也应当探讨提高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质量的途径.以期使通识教育选修课为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多年的积极探索,我国高校开展的通识教育在理念认知、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等方面虽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从整体上看,在发展理念和实践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还需在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课程论文、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近年来,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浪潮席卷了全球,它的出现,为高校的通识教育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门。文章探讨了商科院校如何利用慕课克服以往教学过程中的弊端,提高通识教育教与学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通识教育由基础课程和博雅课程两部分组成,以培养积极的职业者、有所建树的公民为目标,由通识教育理事会负责组织实施。该校通识教育评价以教师团为中心,认可教师教学实践的多样性。该校通识教育实践模式注重实效、特色鲜明,具有灵活性、适切性、均衡性和先进性,受到"美国大学和学院协会"(AACU)的公开表扬,被列为美国二十所通识教育实践典范院校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推行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对民办大学计算机类通识课程的教学进行系统定位,结合实际情况利用Moodle开源软件搭建网络教学平台,进而改革优化现有的课程结构、改变通识类课程单一的教学模式,建立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新型学习模式,增加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方法上引入和运用多元化混合式的教学方法,为各专业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各大高校都积极开展通识教育的大背景下,通识教育还是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开设课程有限、课时有限,学生重视程度不够,育人功能不足等等。特别是民办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过程中,通识教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承载着培育"全面的人"的功能。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合理架构能够更好地凸显出应用型民办高校的特色,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非功利性、培养公民全面素质的教育理念被广泛接受,并运用于我国的高等教育之中。大学英语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仍存在工具化、功利化等问题,不能完全满足通识教育的要求。只有在通识教育的视角下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估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改革,才能使大学英语教学和通识教育的理念更好融合。  相似文献   

18.
具有交叉色彩的艺术学科是高校通识教育建设的主力,如何开展有品质、有成效的艺术类课程的通识教育,任重道远。本文以访学院校英国考文垂大学艺术人文学院为例,以小见大,分析英国通识教育在艺术学科领域的实施现状。该学院通过开展课程导师制度,实行"融合与迁移"模式,注重实践与批判的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整合自媒体等交互学习平台,让整个教学系统都渗透着通识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引进在线通识课程,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学校通识课程体系的完善,推动了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线通识课程的运用过程中,“教”与“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而提出健全管理机制、打造校本化“金课”、加强学习指导与管理、创新评价方式等建议,以期更好实现在线通识课程效用最大化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20.
数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通识课程,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起到重要的作用。高职数学课程经历过本科“压缩型”和职业教育“模块化”的阶段,也曾经有过“类别化”教学的尝试。“双高计划”背景下,分析高职数学课程的定位问题;指出今后高职数学课程应该注重内涵式教育,采用“素质化”教学模式以实现“为专业服务”的目标,其中数学建模教育是支柱,“课程思政”是灵魂;提出基于“素质化”教育理念的高职数学课程“三教”改革设想,从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方面着手,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