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虚拟现实技术随着显示技术与互动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慢慢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数字虚拟现实有两大类的发展方向:一类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对真实世界数字化,如数字城市、数字社区、虚拟图书馆、虚拟博物馆等;另一类则完全是虚构的世界,包括虚拟人物、虚拟场景等。  相似文献   

2.
王照涵  吕欣 《传媒》2023,(20):49-50
随着三维引擎、三维重建、语音识别、TTS语音生成、动作捕捉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虚拟人业态正迅速跨出影视、动画、虚拟偶像等传统文娱领域,广泛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场景。数字人业态正不断溢出影视、动画、虚拟偶像等文娱领域,逐步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场景。然而,当前的数字人技术与功能难以满足用户对于情感化、智能化交互日益增长的需求。本文通过总结当前数字人驱动方式与交互体验的局限性,重点关注AI生成式预训练模型以及情感AI等技术,从语义、情感等层面探讨数字虚拟人智能化与情感化交互能力实现的关键技术要素与功能构架,以及由此带来的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必然要求信息技术与图书馆业务的深度融合,而虚拟数字人作为元宇宙技术的重要应用如何创新图书馆服务已成为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概述数字人概念、特征、技术、现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图书馆虚拟数字人的概念,并阐述图书馆虚拟数字人的内涵特征、信息模型、应用场景和发展建议。图书馆虚拟数字人以“数字替身”的身份为图书馆知识服务和资源利用等提供更智能化和人性化的途径,在替代馆员、知识组织、服务提供、智能咨询、阅读推广、情境陪伴、素养提升、品牌塑造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为用户带来全新体验,并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智慧化程度和服务质量,是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侯文军  卜瑶华  刘聪林 《传媒》2023,(4):25-27+29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元宇宙将成为下一代数字化人际交互空间。虚拟数字人作为这一空间中的技术性介质,连接着真实空间和虚拟空间。本文重点分析了虚拟数字人在元宇宙中的交互特征,提出了元宇宙中的三种交互形态,包括人与人之间形成的人际交互、人与机器之间形成的人机交互、机器与机器之间形成的万物智联。此外,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AI虚拟主播案例为例,分析了虚拟主播的交互形态。  相似文献   

5.
周佳骏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47-51,142
采用便利样本抽取方法,通过特定的任务测试,调查分析国内儿童对国际儿童数字图书馆中数字资源进行在线检索和阅读时所表现出的动作特征和情感状态,抽象出儿童信息检索行为的一般经验模型,为国内儿童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完善提供更好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洪少华  卢晓华  刘洪静 《传媒》2023,(23):58-60
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了虚拟数字人技术的成熟与落地,国内主流媒体紧跟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探索虚拟数字人在专业服务、偶像娱乐等场景中的应用,推出了虚拟记者、虚拟主播、虚拟主持人等一大批“数字媒体人”。针对当前虚拟数字人在主流媒体的应用痛点,可在拓展应用场景、突出情感设计的同时加速构建虚拟数字人的商业运作模式和身份认证体系,推动虚拟数字人的更新迭代及其在主流媒体的应用完善。  相似文献   

7.
丁文姚 《图书馆》2023,(3):33-40
以虚拟知识贡献的知识社区为媒介,知识贡献者对于推动知识创造与传播不可或缺,提高知识贡献群体的数字素养能力对促进知识交流生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四全媒体视域分析主体全员化、技术全息化、过程全程化、内容全效化特征,并结合数字智能联盟发布的《2019年DQ全球标准报告——数字素养、技能和准备的通用框架》,综合横向领域和纵向层次探讨虚拟知识社区知识贡献者数字素养能力的概念,构建数字素养能力理论框架。研究旨在丰富知识贡献主体数字素养能力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8.
人物报道是指以报道新闻人物为主要内容的稿件,人物报道讲述在特定环境中有着特定社会行为或生活方式的人的故事.读者对人物报道会很感兴趣,他们可以从人物报道中得到相关的借鉴、启示、提醒和教益.  相似文献   

9.
元宇宙的诞生标志着虚拟世界从想象走向现实,人类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空间。作为现实世界的延伸和映射,“虚拟数字人”也意味着一种新的生命形态的诞生。文章在虚拟数字人的数字记忆概念模型——“记忆数字人”的基础上,讨论元宇宙中“真人数字人”(也即真人“虚拟化身”)的数字记忆建构与数字身份认同和价值体系的建构问题。真人数字人是未来元宇宙世界中的行为主体,既具有现实世界真人的身份信息,也具有作为数字的虚拟化身可以不断更新和迭代的特征。当真人数字人相关的资源集和数据集在元宇宙中不断生长且作为其“数字记忆”被独立看待,并成为可保存、可追溯、可计算、可评价、可循证的对象时,真人数字人的数字身份也就完成了从“媒介”到“对象”的超越和转变,成为记忆数字人。尽管理想中元宇宙的世界里所记录的一切都可追溯,不可篡改,但实际上从源头诞生的那一刻开始,数字记忆的主体——人本身和社会就会对其进行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建构。无论如何,在元宇宙全新的记忆图景中,真人数字人的数字记忆将成为人类在数字世界中获取新的数字身份认同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元宇宙的快速发展引发热议,作为元宇宙重要角色之一,虚拟数字人已在各领域得以应用,在图书馆应用中也具有无限潜能。年轻一代用户对现代技术与服务的期待以及元宇宙环境带来的挑战都要求图书馆及时采用新技术升级用户服务,而虚拟数字人可赋能智能问答、阅读推广、用户培训等多重图书馆用户服务场景。为推动虚拟数字人技术落地应用,图书馆要开展技术合作并及时制定技术标准、重视行业与社会虚拟数字人技术人才培养,重视相关法律规范研究制定实施,从而促进图书馆行业虚拟数字人技术应用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广播剧的剧本创作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塑造真实可信、个性鲜活的人物,具有明确的动作指向和性格识别度的人物对白。依据西方的戏剧理论的创作原则,通过确定人物的终极目标,明确人物的意图和行为动机,提供人物明晰的动作线,在把握故事发展和节奏的同时,在对白中展示冲突铺设悬念,展开情节推动剧情发展。行为逻辑和个性统一的人物是广播剧的灵魂,人物的对白则是广播剧的血肉。  相似文献   

12.
黎信撰文说:可以从三个方面借鉴西方记者人物特写的写作技巧: 一、记者要紧紧抓住人物的个性和特点,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着力介绍。人物的个性与特点写得愈是鲜明,人物特写便愈成功。二、人物的个性和特点及其心理活动,都要通过写人物自己的典型动作、行为和语言体现出来。而要准确地捕捉住这一切,记者就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三、每篇人物特写都应当是浑然一体。也就是  相似文献   

13.
人体数据如同土地、人口、森林、水力资源一样都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信息。我国有13亿人口,有自己的解剖结构特点,开发具有自主版权的虚拟中国人数据集,建立有中国人特征的三维数字化人体模型,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组成“国家863数字人课题组”开展中国数字人研究。2003年初,被称为“中国数字人女1号”的我国首例女性数字人数据集在南方医科大学构建成功。继美国、韩国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本国数字人数据库的国家。得知这一重大科研成果后,我社齐学进社长和姚磊…  相似文献   

14.
第三,缝合型 我们所说的缝合,主要是指场面中人物对话间,对说话人神情、动作、心理、情绪、现场气氛等的描写的语言,它插在人物对话前、后、中间,这些文字对人物的话具有说明、提示、领起、补足的作用;对现场气氛有渲染作用。有时候,也借助对不说话人神情、动作、心理的描写,作为说话者的对象,这些插在单人讲话中间的语言,依然属于缝合。  相似文献   

15.
徐祥伍  韩笑 《档案》2023,(10):9-14
“AIGC+虚拟数字人”为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档案馆数字服务提供了全新方向,结合人工智能时代档案馆数字服务发展新机遇,研究依托于AIGC运行原理及技术优势,分析了AIGC赋能档案馆虚拟数字人借助神经网络算法与语音识别技术实现智能AI问答;结合数据模型预先训练进行档案资料的虚拟讲解;通过信息数据检索实现档案内容的精准推送服务以及语义模型应用实现特殊人群人性化服务等四类应用场景;最后提出了AIGC赋能档案馆虚拟数字人以档案信息多模态检索完善用户服务体验;借助人机协同技术实现动态交互问答服务;依托架构多元内容服务场景拓展沉浸体验;以算法赋能智慧档案搭建丰富产品服务线四类实践路径建议档案馆从数据检索、技术支撑、场景拓展以及智慧档案搭建等方面出发,以更好地实现人工智能时代档案馆数字服务。  相似文献   

16.
黄佳琪 《今传媒》2023,(2):124-129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代言人形式经历了从真人代言人到二次元虚拟代言人再到虚拟数字代言人的发展过程。虚拟数字代言人的本质是专业团队打造的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数字媒介产品。本文探讨了超写实虚拟数字代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生产营销机制,结合案例分析了虚拟数字代言人兴起带来的法律风险与伦理风险,并结合我国现有法律,对代言人虚假代言行为的规制路径提出了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刊林漫步     
人物通讯如何写出形象美韩炼撰文讲,人物形象美中所说的“美”是一个美学概念,不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指的外貌之美,而是表现一定社会生活内容的感情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忠实反映。人物通讯的特点是再现特定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那么,如何揭示宣传特定形象呢?如何使特定形象写得“美”呢? 抓特点,写出人物个性。客观事物千差万别,这就要求记者了解、把握、深知事物的外形和内部的种种,才能写出人物或事物具体的特殊之处,即个性。抓动作,写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性格是人们心理特点的综合表现,是打在人们行动、行为上的不同个性的烙印。可见,人物性格只  相似文献   

18.
谢新洲  曾妮 《青年记者》2024,(4):73-77+93
近年来,作为人工智能领域最引人瞩目的创新之一,虚拟数字人在传媒领域的应用促进了传媒业深度变革。尽管具有巨大潜力,但应用仍处于相对基础的阶段。深化虚拟数字人在传媒行业的应用,助力行业深度转型,并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当下一个关键议题。本文通过介绍虚拟数字人的定义以及其在传媒行业中的应用现状,进一步深入讨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理解虚拟数字人在传媒行业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人物照片贵在传神,要能获得真实生动的人物瞬间形象,生活的积累、抓拍的方法固然重要,但还必须通过人物在特定环境中有典型特征的神情、动作与姿态来体现。张瑞芳(图一)是我国著名电影演员,她在电影《李双双》中扮演爽朗、热情的农村妇女李双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张照片是在全国第四届文代会上海电影演员小组会上拍摄的。她发言时洒脱、自然的神情,真诚、坦率的目光,令我想起  相似文献   

20.
陈飞 《大观周刊》2013,(6):282-282
舞蹈是以人的形体动作为媒介的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以表现人类感情为追求目标的社会艺术活动。舞蹈的动作源于生活,又经过加工、提炼、选择与组织而具有超常化的特征,即富于节奏感和韵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