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章构建虚拟数字人的数字记忆概念模型——“记忆数字人”,设计其数字记忆产品框架,并从“个体记忆”“家族记忆”“场域记忆”“文化记忆”“交往记忆”5个部分设计虚拟数字人的数字记忆数据集。通过调研元宇宙社交平台和数字记忆产品现状,探讨基于个人数字记忆产品的设计与应用,包括进入元宇宙世界的个人数字身份认同、以个人为中心的交互体验产品。在这个频繁迁移的时代,该产品提供了一个构建个人数字记忆的信息架构,通过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映射建立个人数字记忆建构的虚实交互通道,在保持个人隐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扩展个体数字记忆的范围,在元宇宙中构建新的数字记忆图景。  相似文献   

2.
文章试图为元宇宙中“虚拟数字人”建立数字记忆概念模型和信息框架,包括“个体记忆”“家族记忆”“场域记忆”“文化记忆”“交往记忆”5个存在相互交叉互动关系的组成部分。称之为“记忆数字人”,目的是更好地彰显虚拟数字人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为文化记忆机构在元宇宙中参与构建和长期保存“数字记忆”并支撑人文社科研究提供参考。文章调研虚拟数字人发展现状,分析元宇宙中记忆媒介演变,展望元宇宙中记忆机构职能和业务变革,探讨“记忆数字人”模型在元宇宙中对身份认同和价值体系构建的作用、如何支撑记忆机构的服务创新,以及在人文社科研究中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元宇宙的3类“数字人”——虚拟人(VH)、化身(Avatar)、虚拟数字人(VDH)的区别与应用场景,并提出了一种期刊视频的封面设计以及“虚拟数字人”视频的剪辑方法。文中的“虚拟数字人”视频创作案例是对学术期刊视频融合出版具体实践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集体记忆是群体共同经历、传承和构建的回忆总和,也是国家、民族构建身份认同的关键。数字时代的集体记忆逐步摆脱空间区域的束缚,呈现以流动为核心的特征,“全球数字记忆”的概念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协同作用下应运而生。本文旨在厘清“集体记忆”理论在全球化进程与数字技术进步背景下面临的新问题、新场景,阐述“全球数字记忆”“全球数字记忆场域”的历史缘起及时代内涵,同时归纳其去时空、跨媒介、可视化的特点,旨在审视数字时代集体记忆实践的嬗变与发展,拓展记忆研究的方向,为数字时代的档案记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档案叙事服务中主体和客体对数字记忆构建以及知识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档案数字叙事服务系统模型,分为档案资源层、叙事创作层、用户服务层、反馈评价层四个部分;提出档案数字叙事服务的实现路径,旨在为数字记忆视角下的档案信息服务创新提供思路,推动社会数字记忆的建设,满足用户身份认同需求,促进档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进程对于人类记忆是双刃剑,信息技术在强化社会生活记录能力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社会失忆现象,数字记忆成为新一代文化记忆。本文在简要爬梳数字记忆由来和现状的基础上,阐述数字记忆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价值,归纳出多资源互补、多媒体连通、迭代式生长、开放式构建等特点,从目标定位、文化阐释、资源整合、编排展示、技术支撑五个方面提出构建数字记忆项目的架构和要领。本文还分析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记忆机构在数字记忆建设中的重要角色及其原因,倡导图档博机构在数字记忆构建中拓展职能,增加活力。参考文献31。  相似文献   

7.
侯文军  卜瑶华  刘聪林 《传媒》2023,(4):25-27+29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元宇宙将成为下一代数字化人际交互空间。虚拟数字人作为这一空间中的技术性介质,连接着真实空间和虚拟空间。本文重点分析了虚拟数字人在元宇宙中的交互特征,提出了元宇宙中的三种交互形态,包括人与人之间形成的人际交互、人与机器之间形成的人机交互、机器与机器之间形成的万物智联。此外,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AI虚拟主播案例为例,分析了虚拟主播的交互形态。  相似文献   

8.
朱永琼  宋章通  方浩 《传媒》2023,(3):55-57
随着“文旅元宇宙”的提出和发展,作为其核心要素的虚拟数字人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有温度的交互体验和文旅服务。本文针对当前“文旅元宇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虚拟数字人加速“文旅元宇宙”技术的应用落地、优化其产品体验方式、重构产业生态三个层面探索虚拟数字人在“文旅元宇宙”中的应用,期望能为实现“文旅元宇宙”乃至整个文旅产业的升维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元宇宙概念引发了各行业新的变革,出版业再次面临机遇和挑战,但是我国出版业对元宇宙的认知存在误区。元宇宙是现实与虚拟深度交融的社会状态,出版业的元宇宙转型应以阅读环境构建为目标。元宇宙阅读重构了“空间—人—内容”的信息传受网络,虚实阅读场景的延伸实现了内容碎片的终端内外关联,化身代理式虚拟身份建构提升数字阅读的社交展示性,读者再创作形成独立自运行的衍生性虚实阅读体系。因此,出版社应与互联网平台、技术公司展开从版权资源库转化到内容原生机制的合作,运用数字孪生持续生产虚拟内容并复刻产销线,使知识服务理念释入大众选题形成智慧化阅读引导,搭建适应创作者经济的出版平台与商业模式,全方位构筑虚实无界的元宇宙出版系统。  相似文献   

10.
在5G、脑机接口、裸眼3D和R系列等新兴媒介技术的共同建构下,一个能够全面激发空间资源活力,深度融合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并延伸时空的元宇宙,为数字阅读搭建了“三度空间”“三重勾连”的超级场景。每个读者都可以具身在元宇宙数字阅读空间里进行内容体验、符号编辑和仪式互动。在“技术—空间—身体”的框架下,元宇宙推动着数字阅读从读者导向转入空间导向,“身体在场”的全感官阅读体验拉近了读者与地理位置及社会的距离。读者在元宇宙数字阅读空间里以多重身份参与仪式互动,仪式象征的空间边界不断被拓展,共情共感的互动仪式链将读者以共同体形式聚集到一起,实现仪式效力和文化增值。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22,(1)
在混合现实(MR)中交往的人,因面对多重的感知、身份、行动和交往律而具有复杂的分身性;这种分身性,形成了数字交往与认知哲学的思想对话。1.数字传播建构了主体-介体融合的传播人,而虚拟交往则定义了人-物-实践融合的交往人,这是虚拟交往时代的认识论基础。2.在跨体系、变维、多分身的生存模式(MDSs)中,交往人的属性不止是技术具身:他有自我想象、又虚实相间,且其身份之间是可联结、可接替的。此即数字交往的分身性。3.分身性的认识论意义在于:交往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与多、虚拟与现实、先验与后验的统一,也因此成为一种调谐与演化的生成。4.分身认知试图丰富演化主义的元认知,为数字交往提供更具解释力的后现象学结论。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库”和“活化石”,在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背景下,建设数字形态的传统村落文化记忆,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文章在对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及传统村落档案化保护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档案化保护的传统村落数字记忆建构路径,并以台州古村落数字记忆建设项目为例,对该路径的应用情况进行说明,以期深化对数字记忆建构方法的认识,为档案部门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开展传统村落档案资源建设和深度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档案是建构集体记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要素,数字档案是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收藏和开发是构建档案资源的基本途径。根据当代档案记忆观和资源观,有必要大力加强档案数字资源建设。建议构建"中国记忆"大型数字资源库,以真实丰富的数字资源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建构和传承提供文献支撑,促进档案事业社会影响力和公众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档案学界已经开始了档案记忆观的研究,研究内容丰富多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电子文件与社会记忆关系方面的研究涉及较少,以电子文件为栽体的数字记忆研究未受到重视,在已经进入数字时代的今天,数字记忆应当成为档案记忆观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文献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对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第一代大学生记忆”项目、“佐治亚州立大学记忆”项目、“拉丁美洲土著语言文化记忆”项目和我国重庆大学图书馆的“重大记忆”项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建设与服务经验,并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记忆建设策略,即增强数字记忆建设参与意识,提升师生数字素养;确立以校园文化和学科文化为主题定位的资源建设方向;集成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吸收借鉴同行经验,完善数字记忆标准体系;破解版权和隐私困扰。  相似文献   

16.
田思慧  高菲 《新闻战线》2023,(11):72-74
搭乘元宇宙的东风,虚拟数字人产业借势而起,通过打造多平台传播矩阵日益受到关注。但也面临发展后劲不足、制作成本高昂、内容同质化等问题。未来,虚拟数字人行业应从技术自主创新、打造特色品牌以及多样化运营、培养粉丝忠诚度等方面发力,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22年有关元宇宙的研究加速涌现。元宇宙会为传媒融合发展带来哪些愿景、传媒应该如何融入发展流程,成为传媒元宇宙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试图从技术和传媒融合发展的角度分析在元宇宙背景下媒介融合发展的策略和方法。具体路径为:在当下以区块链版权保护为基础,打造传媒元宇宙经济体系;在中期发展上以扩展现实虚拟主持为先导,开创面向受众的沉浸式娱乐;在长远目标上要聚焦建设“影子”传媒,以数字孪生复刻虚拟文明中的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元宇宙的兴起,带来了一场链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并创造更高维度感官新世界的数字革命。在这场数字革命中,元宇宙赋能数字内容生产,潜藏着数字内容人才培养的新机遇。元宇宙视域下数字内容人才培养何以必要?又何以可为?对此,应从内容生产、运维策划、审美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的三维升级。一维是内容原创力升级:从“文化资源的深耕人”到“内容设计的生产者”;二维是数字运营力升级:从“内容平台的运营者”到“数字运维的策划师”;三维是审美感知力升级:从“交互产品的设计师”到“意境创造的美学家”。通过三维升级,致力在人才培养目标、多元学科共同体、联盟化人才培养聚合链上探索创新数字内容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洪少华  卢晓华  刘洪静 《传媒》2023,(23):58-60
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了虚拟数字人技术的成熟与落地,国内主流媒体紧跟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探索虚拟数字人在专业服务、偶像娱乐等场景中的应用,推出了虚拟记者、虚拟主播、虚拟主持人等一大批“数字媒体人”。针对当前虚拟数字人在主流媒体的应用痛点,可在拓展应用场景、突出情感设计的同时加速构建虚拟数字人的商业运作模式和身份认证体系,推动虚拟数字人的更新迭代及其在主流媒体的应用完善。  相似文献   

20.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元宇宙"迅速成为人们对数字技术讨论的热点。当虚拟交往抢夺和占据了现实交往的时间与空间,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界消弥,使得人际交往的面对面在场无法实现,自我与他人日渐疏离。基于"元宇宙"概念,重新思考人际交往"在场"的意义和价值。虚拟交往和现实交往最大的差异就是人们与自我以及他人的疏离,如何摆脱自我认同的危机,跨越人际交往的困境,仍是"元宇宙"虚拟交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