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Jef Verschueren的"适应论"与王希杰等学者的"得体论"已经成为语用研究的热点理论,其各自的主体性内涵极为丰富,本文力从"主体性"这个参数对二者进行相似相异的比较分析,从而挖掘出这两种理论在这方面具有的丰富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永春 《天中学刊》2006,21(6):25-27
近年,法学理论界对刑事证明标准展开探讨,形成两大观点:法律真实论和客观真实论。两种观点对刑事证明标准见仁见智。其实,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原则性分歧,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在语用学研究领域中,Jef.Verschueren的适应论与王希杰等学者的得体论已经成为语用研究的热点理论。本文把这两种理论放在语用学的平台上进行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比较分析,力求挖掘出二者共有的丰富的语用价值,从而肯定两种理论各都是较为成熟、完善、科学的语用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醇雅"和"风雅"是清代典型的词学主张,它们分别代表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的尊"雅"观."醇雅"与"风雅"皆是以"雅"为基础,要求词作音律规范,语言典雅.但目的和方法各异,前者复兴词体,后者推尊词体.对词作的风格要求也有很大不同:前者重"清妍""清空";后者提倡"深美闳约、深隽柔厚".  相似文献   

5.
王海军 《考试周刊》2008,(8):163-164
庄子思想,意蕴深长,对我国思想史产生深远影响,当然,历来对它的诠释、解读也众说纷纭.尽管庄子本意不是谈美学,但他的哲学却最多美学.其原因就在于它的体道理论从本质上看,是合乎审美的.本文通过美论、美感论和创造论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庄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气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历代文论家对它的论述可以分为两派,“主”气论和“次”气论。产生的根源在于古代汉语含义的朦胧多义和古代的文论家使用术语的不规范以及各自的立足点不同,它们在内容上并不是针锋相对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它们都是可以并存互济的。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中期到今天一直存在比较学“危机论”,笔结合英国学巴斯奈特与美国学米勒的观点剖析了这一历史现象。认为这种危机论有合理的一面,也存在不足之处。我们承认比较学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的确定方面有缺陷,但是通过辩证的比较思维可以使得比较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得到明确。同时对于一些片面理解比较学研究对象与方法的论点进行了批评,提出了新的比较学学科对象论、比较学定义与系统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往政治家和学者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理论,大多冠以“同时胜利论”,然而,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著中并没有关于“同时胜利论”的明确表述。准确她说,马恩的革命理论表述为“同时发生论”更符合原意。这不仅因为在原著中能够找到佐证,在实践中也和列宁后来的“一国胜利论”有一定逻辑关系。今天,正本清源,也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概述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展的观察与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分别对模拟论、模块论和理论论这三大解释理论的基本假设、主要观点和存在的问题作出了述评。论文表明,尽管这三种理论彼此之间进行着热烈的争论和批评,但它们似乎都过多地求助于各自所依据的观察与实验数据,而很少深究各自理论本身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樊淑敏 《运城学院学报》2007,25(4):19-21,37
薛瑄的"心性论"以"性"、"心"为美的本体、本源,强调性的差异性,心的物质性,提出了"复性"的美育思想,涉猎到美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等诸多问题,是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哲学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谈"柏林教学论模式"与"汉堡教学论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林教学论模式与汉堡教学论模式在德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本文分别介绍了这两种教学论模式的起源、基本结构、主要内容及特点,并从模式类型、结构因素、各因素间的相互依存性、模式的用途、规划的视野、对教师具体的指导作用等角度对这两种模式作了对比,指出了它们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两种教学论模式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原因,探讨了它们对我国当前进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德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的核心观点"图像论"为理论基础,从语言与世界关系的角度概括诗歌的本质,再从诗歌画面与场景入手,总结当前诗歌教学应具备自觉的理论意识和相应的理论素养,明辨诗歌文体特征,处理好知识、审美和人生三方面的关系,从而实现诗歌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3.
北宋钦宗统治的靖康年间,北宋王朝危如累卵,随时面临着灭顶之灾。但宋钦宗即位之后,最高统治集团却仍继积年朋党之争之余绪,置亡国灭种的险恶形势而不顾,围绕着学术、国是与用人等三方面展开激烈争论,最终与其它因素一起导致了北宋王朝的覆灭。  相似文献   

14.
从慎到的"人莫不自为"的人性出发,阐述了其"权重位尊"的势论、"君逸乐而臣任劳"的术论和非圣贤等思想,揭示了慎到是从李悝、商鞅、申不害到韩非的承上启下的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5.
权宗田 《天中学刊》2003,18(1):16-18
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是贯穿于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高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是对唯物史观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的发展和创新。江泽民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包含着人民本位论、人民主体论、人民利益论等极为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潘光旦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优生学家和教育学家。他将社会生物学与中国传统的孔门哲学结合,提出了"位育"论。《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安所遂生",就是潘光旦所谓的"位育"。潘光旦"位育"论包括个人"位育"、社会"位育"、民族复兴和人与自然环境的"位育"四个方面。潘光旦的"位育"论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技术与教学理论互动演变过程中,技术革命及其在教学场域中的应用,推动了教学理论形态转型.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倒逼教学改革,人工智能教育的勃兴反衬教学论范式滞后,教学论面临人工智能时代理论范式的转变.但是数据算法的确定性与教学活动的不确定性之间存在矛盾,人工智能技术可计算性以及技术陷阱,决定教学论范式转变是有限度的.以"变"促"不变",智能时代教学论必须坚守"不变"的价值立场,回归育人初心.  相似文献   

18.
"阶段论"、"方面论"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以往流行的传统模式,它的最大缺陷是不能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还其原本面目.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采取两者结合的"综合论"方法,就可以弥补其不足,以达到真实地评价历史人物,还原其本相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对经济全球化与"趋同论"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以资本国际化,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展开,西方社会中出现了一种认为社会主义最终将“趋向”于资本主义的思潮,文章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和“趋同论”两者的本质及相互关系的分析,阐述了社会主义国家所面临的挑战和全球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指出了资本主义在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下,其本身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将更趋激化,:“趋同论”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歪曲的反映,是经济全球化大势中的悖论,社会主义终钭以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取代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内引论”认为市场经济中的道德要求是内在的,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一种道德经济;“外灌论”则认为市场经济本身的缺陷正是道德失范的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道德建设,才能纠正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出现的偏差。从道德建设对市场经济的影响来看,我们认为“内引”与“外灌”的辩证统一才是合理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