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宝生 《档案天地》2010,(4):10-10,15
说起档案。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多年在政府部门工作,又分管档案工作,有些认识,说陌生。是对于档案专业来说。却是站外汉。档案是什么?是一个国家、民族留存下的历史记忆。是国家的珍贵宝藏。目前,全省上下都在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建设文化大省离不开档案文化的建设和强力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档案的作用是非凡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档案的载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子文件逐渐在社会生活中占据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人说"档案鉴定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课题."说熟悉是因为鉴定在档案工作中一直被关注与研究,说陌生是因为在数字化环境中如何进行鉴定,这还是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刘永军 《档案天地》2009,(3):4-5,10
说起档案,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其实很早就知道:说陌生是对专业来讲确实知之甚少。但作为县之领导.确实一直关注档案和档案工作。安平这个地方,县不大。32万人,土地500平方公里,8个乡镇。230个村,现在整个安平的发展比较明显的县级特色是两个产业:一是丝网,一是生猪,我觉得这不光是在衡水。在河北省县级经济也是特色明显的。  相似文献   

4.
《四川档案》2013,(5):43-44
周静是新津县新平镇狮子村的专职副书记,今年29岁,年轻的她从2006年当上大学生志愿者以来,已经在狮子村扎根了整整7个春秋。她对这片土地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热爱,对档案工作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5.
《档案与建设》自创刊以来.始终是我们必读的档案专业期刊,我们与《档案与建设》从陌生到熟悉.从相识到相知,从拥有到珍惜。它是我们档案工作者了解档案工作动态的窗口.传递档案信息的载体,交流档案工作经验的园地。它使我们从中受益匪浅。获知良多.是我们离不开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6.
档案利用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 《档案管理》2006,(5):76-76
档案员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就是为档案利用查找出他们所需要的档案材料。作为一名档案员.必须熟悉馆藏。了解家底。只有熟悉档案内容.档案工作才能准确解答利用提出的各种问题.迅速调出案卷.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在此,结合工作体会,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在档案界,人们对滕固这位先辈档案学者既熟悉又陌生。说对他熟悉,是因为20世纪30年代,在以文书档案改革为中心内容的“行政效率运动”中,滕固作为行政界知名人士,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档案整理处副处长,积极致力于档案工作改革,为中国早期档案学思想的形成作出了贡献。说对他陌生,是因为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材料,我们对滕固的生平了解甚少,多年以来他基本是作为一个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中的符号性人物出现。  相似文献   

8.
我对巴中档案事业的总体印象是:条件艰苦、工作努力、生活清贫。尽管如此,全市档案系统的同志在克服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卓有成效,干部职工队伍是值得充分信赖的,市委、政府对你们的工作也是比较满意的。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市档案工作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三个滞后”,即:规划滞后,馆舍建设滞后,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中国档案》迎来了创刊60周年,应该说这是不平凡也不简单的60年。作为她的一个忠实读者、一个老通讯员,我不禁感慨万千。可以说,我从跨进档案大门的那天起,就与《中国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档案工作》引领我步入档案之门1985年初,我随父母从齐鲁大地来到了塞上江南——银川,又从自己熟悉的教育岗位转换到了一个全新的工作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局。  相似文献   

10.
在档案界,人们对滕固这位先辈档案学者既熟悉又陌生.说对他熟悉,是因为20世纪30年代,在以文书档案改革为中心内容的"行政效率运动"中,滕固作为行政界知名人士,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档案整理处副处长,积极致力于档案工作改革,为中国早期档案学思想的形成作出了贡献.说对他陌生,是因为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材料,我们对滕固的生平了解甚少,多年以来他基本是作为一个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中的符号性人物出现.最近,笔者在读书中获得一些有关滕固生平事迹的材料,这些资料不仅让我们充实了对这位档案界前辈学人的认识,而且令人深为感慨:一个搞艺术的留洋人士,在档案学史上流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是很发人深省的.本文将滕固先生的这些在档案界比较陌生的经历和贡献介绍出来,供大家参考与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1.
各单位的档案工作大多由办公室主任分管,而办公室主任又是一个轮岗频繁的岗位,许多新上任的办公室主任对档案工作较为陌生,想抓好又不知如何去抓。其实,档案工作的常规做法也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只要把这四个环节抓好抓实,档案工作就能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12.
刘霞 《山东档案》2015,(2):75+77
5年前,突然有一项叫做档案管理的工作摆在我面前,陌生也罢,熟悉也罢,喜欢也罢,讨厌也罢,总之就这么接下来了。5年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足以对这项工作咂摸出一点味道。其间有过惊喜,有过厌倦,但更多的是收获。如今,档案对于我已经像是天天入口的饭菜,稀松平常但难以离开。但我觉得还不够,能够把这饭菜从档案管理员面前端到大家的面前是我的心愿,也是当前我努力的方向。凭着对档案工作的了解,我也深信,档案本身有这个吸引力。我也愿意与大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上海市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从2004年6月起,本市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将率先建立信用档案;到2005年,全市80%的大型企业和50%的中小型企业将建立内容完备、管理规范和定期归存的信用档案。为了帮助企业档案人员了解本市企业信用档案工作的现状,熟悉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办法,掌握企业信用  相似文献   

14.
档案鉴定工作面广量大,从鉴定的对象看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从鉴定的过程看有文件归档鉴定、档案进馆鉴定和存毁鉴定;从鉴定主体看有现行机关、档案室和档案馆的鉴定。随着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电子文件的数量日益增多,还有电子文件档案的鉴定。可以说档案鉴定工作贯穿于档案工作的全过程,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笔者根据从事档案接收工作的体会,仅就档案馆文书档案鉴定工作存在的难点,谈点粗略看法。  相似文献   

15.
孟英  李剑华 《兰台世界》2006,(5X):48-48
档案工作涉及各个领域,档案人员不仅要有档案专业知识,熟悉和掌握现代化经济信息科学技术,还要具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人理论、科学技术知识,要具有履行专业职责的能力、智力、业绩、学历和资力等,这是胜任和完成专业工作任务的保证。对档案的管理,最终是为了利用,没有利用,就体现不出档案工作的价值所在。档案利用的本质是服务,服务是档案利用的中心环节,是档案部门与社会各界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而从特定的视角来看,档案服务的对象是具体的每一个人,是利用。  相似文献   

16.
档案理论研究必须以档案工作实践为基础,以指导档案工作的发展。可以说任何理论都不可能脱离它的现实基础而独立存在。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理论来自于实践。”同样,档案理论也必定符合这一客观规律。一方面.档案理论的各种原理、概念都是来自档案工作的实践。在实践中,档案工作者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和其他  相似文献   

17.
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档案的开发利用,可以说是为了档案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提高档案的经济效益从宏观上说,主要的途径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在一定条件下,档案的效益与利用率成正比。然而,开发利用档案的利用率,同时能够持久地保持它,并非“利用”这一个工作环节所能胜任的,而是涉及到档案工作系统的整个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8.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做出是否将某些城建文件、图纸归档决定的本身就是一种形式的鉴定。我们所做的将某些档案归档是档案工作的第一步,这时候鉴定工作蕴于其中。可以理解没有档案鉴定,档案工作便无法开展。所以说,鉴定工作产生于城建档案工作的“始”。一份文件或图纸经过一定时期的保管,在某种特定性条件变化的基础上,其不具备保存价值。  相似文献   

19.
转眼之间我从事档案工作已经七年了,回顾这一段工作,自己有许多收获的欣慰,认识升华的喜悦,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遗憾。对档案工作自己是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是从不熟悉到深深热爱这项“人类记忆工程”的事业。是应该认真总结归档了,我归纳起来近几年主要做了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出版产业的发展与其他产业相比,有其特殊性,几乎每种图书都是一个带有独创性的个性化产品。出版档案工作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必须不断创新与发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对出版档案,大家都熟悉书稿档案。书稿档案确实是出版档案的主体,它与图书出版密不可分,但是,随着加入WTO,图书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出版档案工作仅仅停留在书稿档案上,是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出版工作需要的。出版档案工作要真正地为出版工作服务,与出版社的主要业务——编、印、发紧密结合,范围要扩大,作用要增强,这样才能提升出版档案工作的内涵,发挥档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