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语文审美化教学就是以美育的观点审视和处理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使语文教学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最佳状态,从而以美促教,以美育人。实施语文审美化教学,发掘语文教学本身的审美资源,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发掘语文教学本身的审美优势,利用形象审美,引导学生从形象感知入手,通过审美想象、审美情感等因素的综合运用,达到以美启真、以美促教的目的:利用语文教材的资源优势,即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课文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美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审美化教学;展示语文教师的特长优势,即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将自己所独具的美质特长融贯于教学之中,以充分实现语文教学的审美优势。  相似文献   

2.
祝建凤 《学语文》2004,(6):19-19
在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审美的主体,而语文教材本身应该是审美的客体。教师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着的大量的“美”的因素,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美学切入在教师身上的具体体现。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体蕴藏着大量的“美”的因素,甚至许多议论文、应用文(如书信、广告、对联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佳作诗多如烟海。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欣赏诗歌,培养他们的审美趣味,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这一问题.对我们语文教师来说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4.
焦启农 《考试周刊》2009,(22):78-78
在中学所有学科的教学中,语文是最受指责和抨击的一门学科。因为旧语文教材和现实生活严重脱节,教学观念的陈旧落后,现代高考指挥棒的误导,使语文老师产生困惑,无所适从。语文老师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必须走出一条顺应潮流的教学新路。  相似文献   

5.
曹彬 《陕西教育》2010,(7):45-45
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博大精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极为深远,其关键之处在于编写一部优秀的语文教材,更需要的是语文教师的具体发挥,本文仅对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谈一点粗浅看法.以便和各位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6.
语文这门学科的独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与众不同。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很多题材不同、风格各异的古今中外名篇佳作,处处体现着丰富的审美意蕴。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学生带入这种审美情境中,培养学生对美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7.
美育功能就是审美教育功能,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主要来源于语文教材,依托于语文教材。汉字在音、形、义上都有很强的审美价值。语文教材中有三分之二的文章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历来是审美活动的主要客体之一。文学作品具有广泛性和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语文教材在美学上属于艺术美的范畴,其审美观具有直接性,教材内容作为一个审美观体是多样化的。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重视和挖掘教材的美育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语史课堂教学,从美学意义上说,指的应是语文教师将其教学个性与语艾教学的客观规律高度统一的审美创造活动,即它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在准确无误地传授知识的同时.还须考虑到如何艺术地处理教材,艺术地把握教学对象的鲜明个性,合理创设课堂氛同,优化课堂结构,最大限度地使救学活动达到审美的境界。那么,它究竟有哪些具体的审美特征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语文教师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应注意将美学思想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不断提高鉴赏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给他们一双审美的眼睛呢?  相似文献   

10.
《广西教育》2005,(12B):6-6
潘涌在《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8期上认为,反思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它刷新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教研观念和方式,刷新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也刷新了教师的培养方式。但是,新课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暴露出新形式主义倾向、教学过程空泛和教师角色两难化等问题。展望语文新课程的前景,还存在着走向绚丽的种种障碍。举其有三。第一,指令型课中形成的刻板化统考制度有待施以“大手术”。  相似文献   

11.
基于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变化,中文专业特别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也必须相应地进行教学改革,把审美能力、写作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与人文素养、健康人格、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教学改革路径为:教学定位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素养培养;教学模式从教师的"一言堂"转向多维的"对话交流";教学重点从"史"的灌输转向"文"的阅读分析;教学方式从教师的单向分析鉴赏转向教师预设目标,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对话;考试模式从"一纸定全局"的考试转向分层给成绩的多维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12.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与民族地区教师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分别呈现高、中、低水平的适切性;教科书内容与教师适切性处于中等水平,教科书编排与教师适切性较高。为坚定不移推进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民族地区的使用,应适当修订教科书、沿用原有听说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加强教师培训。只有教师用好统编教科书,少数民族年轻一代才能真正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反思并重新认识、界定语文属性很有必要,也只有在科学地揭示语文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教好语文;语文的属性在于艺术性、审美性,功能在于培养人对美的感知、美的发现、美的追求、美的创造能力;教师必须变革旧观念,积极投身新课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掘教材的美学元素,历练学生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美的人格,提高其对美的鉴赏力;要重塑语文学科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由于试题库模式具有成本低、见效快、易操作等优势,因此,正在成为承载和推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和有效形式。但是,因为考试连接着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管理、教师与学生、教学与反馈等环节,因此,在纲要课试题库建设中,必须从课程性质和特色出发,以系统论的思维,揭示、把握和体现考试与社会需要、国家需要、教育需要、学生需要和人的需要之间的内在节律。实践证明,理顺这其中的十大关系,是考试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动力。  相似文献   

15.
蓝秋燕 《高教论坛》2014,(3):127-129
根据教育部教师资格证考试文件精神,从2012年起启动全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启动后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考试。那么在"国考"背景下,师范生教学法课程应进行怎样变革,才能帮助师范生教师资格证的顺利通过呢?笔者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各种资源进行教学改革,不仅可以克服高校《中国历史文选》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些缺陷,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便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对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目标大有帮助。但网络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在教学改革中,必须突出教材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师生也应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17.
公务员考试体现了社会对于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而这种能力的提高需借助逻辑学教学来完成。目前高校逻辑学的困境使得它不能很好地达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这就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教材编写、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高校逻辑学教学能够真正达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公务员考试。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华文文学作品进入初中语文教材,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华文文学课文的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对其审美价值取向必须加以把握。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把握作家的身份和个性,拓宽相关的知识面,将教学研究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师范院校的语文美育教育工作亦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更加地灵活,教学内容更加地丰富多彩。本文首先对幼儿师范语文美育教育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然后,重点探索幼儿师范语文美育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推行了十余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实地走访,可以看到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有了一定发展的同时,依然凸显出一些问题。教师教学引导意识较弱,学生参与课堂意识较弱,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小且缺乏有效指导,学生的写作热情低,教学条件有所改善,但仍有不足且利用率低等。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有待提高的教师专业素养都制约了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动。加大教育投入,提高现有教学资源利用率,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够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有效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