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跨学科教育形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也是我国国家教育的重要领域。该文以《剑桥国际少儿英语》教材为例,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STEM教育理念对我国儿童英语教学的启示:一、提高教师的STEM专业化水平,强化其相应的知识储备及创造性、批评性、前瞻性思维;二、加大学科融合的力度,形成STEM+的新模式;三、实施多元性的项目化学习,以“小课题”形式指导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同时建立过程性评估体系,以期为我国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与STEM教育相关的195篇CSSCI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可视化地呈现我国STEM教育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我国STEM教育研究的热点包括面向核心素养培养的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融合研究、融入STEM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STEM跨学科教学模式研究、美国STEM教育研究及本土化发展等四个方面。未来需要拓宽研究领域,关注STEM在高职和高等教育等的应用;立足实践积极探索STEM与创客教育的“融合创新”;转变研究范式,从“思辨范式”向“实证研究”转换;完善评价机制,提升STEM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3.
学前儿童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素养是支持幼儿运用STEM学科相关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解决真实世界复杂性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基础性、启蒙性、全面性和生活化等特点。基于对美国、德国等五个国家课程文本的分析,学前儿童STEM素养包含经验层面的知识整合与应用、工具层面的技术设计与创新、行为层面的科学思维与表达以及态度层面的主动学习与探究四个维度,它们共同构成支撑幼儿开展跨学科探究活动的核心素养。为更好地发展学前儿童的STEM素养,幼儿园教师应明确学前儿童STEM素养结构,合理设置STEM活动目标;厘清STEM活动的特性,合理选择STEM活动的类型;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合理选择学前儿童STEM活动内容;开展过程性、持续性评价,强化教师支持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4.
当前世界各国在积极探索与实践STEM教育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开展有效评估的难题。2017年12月,苏格兰教育部颁布了《STEM自我评估与改进框架》作为苏格兰学校进行STEM教育自我评估的工具。通过此自评框架,苏格兰明确了“向内、向外、向前看”的自评方法,选取了“三角测量”证据采集方法,建立了包括领导与管理、学习提供、成功与成就3方面在内的质量指标体系,并制定了“六等级量表”评分工具。而我国STEM教育发展起步不久,尚未建立起本土化的STEM教育评价体系和评估标准。通过借鉴苏格兰全面、多元、灵活的STEM评估框架,对我国制定STEM评估体系提出以下建议:完善评估体制,建构科学评价体系;关注学习过程,采用证据导向评价;鼓励学生参与,促成多元主体评价;建立合作关系,发挥社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STEM教育很早就被引入国内并成为我国科技与工程教育的重要教育理念和方式。但是作为一个“舶来品”,在我国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中,STEM教育必须进行本土化建构,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内涵上,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STEM教育”这个术语有着多种既相互关联又兼具不同指向的多元内涵:它既是一个研究领域、一种育人理念,又是一种课程形态、一种教学方式。价值上,我国STEM教育有着自己的教育实践土壤,必须通过本土化改造,突出育人方式变革,聚焦核心素养发展,培植现代化的教育生态,才能发挥其育人价值,真正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表征。虽然STEM教育自21世纪初被引入后日趋与我国教育改革实践相融合,但当前仍然面临教学方式固化、教育目标不清、教师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在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和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大背景下,唯有将STEM教育研究及其本土化改造与创新融入我国教育改革的内在构成之中,才能使其在我国发挥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助罗伯特·达尔权力多元论为理论基础,从话语的角度分析美国政府组织、第三部门组织、STEM教育组织和企业组织四种话语主体在STEM教育政策制定上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包括“话语制定者”“支持援助者”“STEM教育开发者”“STEM课程设计者”“行动控制者”角色,并从中总结得出各个话语主体之间在利益平衡下的STEM教育政策制定的联动机制,最后提出在美国STEM教育政策制定机制下对我国政策发展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STEM教育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方式,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过程中的热门话题。文章对收集到的国际STEM教育研究文献,采用知识图谱分析法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热点主题为“整合路径探究”“低龄化渗透”“体验式教学”及“低代表性群体教育保障”,而未来的研究则会聚焦于“STEM工程设计教学”“多维度的STEM教育评价体系”“智能化的STEM学习情境”和“管道化的STEM人才输送机制”等方面,最后总结了国际STEM教育研究对我国该领域发展带来的四点启示,以期为我国STEM教育未来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CNKI刊载的我国STEM教育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工具,从年发文量、作者所属机构、关键词词频与共现、关键词聚类以及关键词突现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创客教育、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为我国STEM教育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基于创客空间的STEM教育各学科融合研究、“双减”政策下创新素养的培养研究,人工智能与STEM教育的融合研究将成为未来的研究趋势;根据发展趋势提出了完善创客空间以实现资源和工具的整合,设计有趣、可持续探究和融合各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STEM教师以及应用新兴技术的能力三条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2017,(12):31-37
近年来,STEM教育在我国中小学兴起并逐渐成为教学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的热点。但相对而言,一方面,我国STEM教育起步较晚,师资、课程、活动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较少,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我国对STEM教育生态系统中各要素及各组织主体关系定位的认识尚不清晰,缺少形成推动STEM教育发展的合力。文章基于STEM教育的核心要素分析,系统阐述了STEM教育生态系统的构成框架和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结合美国开展STEM教育的经验和我国STEM教育发展面临的系列问题,从STEM教育生态系统中各组织主体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开展STEM教育的实施路径,为系统推进我国STEM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由于大概念与STEM教育都具有“跨学科整合、知识的综合性”等特征,随着近年来STEM教育在我国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与实践者开始聚焦从大概念的角度探究STEM教育。文章在对大概念与STEM教育关系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从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角度,构建由概念确定、主题或项目分析、情境与资源设计、活动设计、效果评价设计和分享设计六阶段组成的基于大概念的STEM教学设计模型,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实践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STEM教育由于强调跨学科融合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学者的国际视野主要集中于欧美国家,而对日本的STEM教育研究甚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主流文献数据库并不支持对日语文献的检索,因此有必要借助KH Coder这一支持日语文献分析的文本数据挖掘软件来探索日本STEM教育研究的特色,以期为我国的STEM教育研究提供借鉴。通过对中日两国STEM教育研究主题高频词表与主题词共现关系网络的分析发现,日本的STEM教育研究更偏向于实践,且注重进行实证研究;实践指向下的开发主要关注教材开发,且非常注重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同时倡导和重视国际间合作开展STEM实践,不断输出和引进可贵经验。反观我国的STEM教育研究,则偏向于介绍国外特别是美国的STEM教育经验,课程内容偏向于STEM教育的理念及其设计等理论层面问题,非常缺乏融入本地境脉的实践和实证研究。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STEM教育的实践发展,我国学者应该借鉴日本STEM教育研究模式的特色,从实践与实证相结合、建立国际合作、融入地方境脉三方面探求STEM教育研究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张琳捷 《上海教育》2023,(14):44-46
<正>2022年12月7日,美国教育部在华盛顿举办“你属于STEM(You Belong to STEM)”会议,并发布《提高标准:面向所有学生的STEM卓越计划》(Raise the Bar:STEM Excellence for All Student),旨在为从学前到高等教育的所有学生提供公平、高质量的STEM教育,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这项新倡议将政府、非营利组织、专业组织、各行业股东、慈善机构和其他社区利益相关者联合起来,旨在打破学生在STEM领域取得成功的长期阻碍。美国救援计划(American Rescue Plan,ARP)和其他联邦教育基金已拨款1200亿美元支持该项目。  相似文献   

13.
STEM教育理念自2007年开始引入我国至今已有十余年的时间,且经过十余年的发展,STEM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逐渐演变为“STEM+”教育、“STEM”教育.该教育理念强调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类领域的跨学科融合,基于STEM理念下的学科教学,有利于教师培养复合型STEM人才,符合现阶段国内新课改政策对学科人才培养所提出的要求.本文将STEM理念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作为研究背景,以初中学段数学学科中的几何图形教学内容为例,从融合可行性与融合优势、应用策略两个维度展开分析,旨在提升初级中学段数学学科“教”与“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工业4. 0时代对科技人才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分科课程已经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为了应对时代挑战,20世纪80年代STEM课程首先于美国勃兴,之后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产生了广泛影响。我国的STEM课程滥觞于对发达国家教育进展的追随与借鉴,但研究与实践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分析了2010-2018年间中国知网(CNKI)发表的111篇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当前我国STEM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原理层面,且以翻译成果居多,实证性、个案性的研究成果少;实践上存在难以融入传统的学科课程生态系统、一线教师参与度低、商业利益侵蚀等问题。为了促进我国STEM教育的本土化发展,应在系统考量STEM课程与我国国情契合点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协同性研究着力构建切合我国教育状况的STEM课程理论体系,推进STEM课程的本土化研究;同时努力构建U-G-S合作推进STEM课程的行动模式,组建课程开发共同体;还应该适时启动教师教育的试点改革,为STEM课程培养适用的师资。  相似文献   

15.
STEM教育理念蕴含着跨学科、情境性与体验性等特点,对于激发幼儿在科学课堂中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学前教育信息化与智慧课堂的不断发展,如何将STEM教育中跨学科与情境性的优势在幼儿园科学课堂中充分发挥出来,是当前幼儿园不可回避的话题之一。目前我国幼儿园科学课堂中仍存在科学教育资源匮乏、管理方式僵硬、教师科学素养不高和家长“支架”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等一系列问题。重塑STEM教育理念,构建“智慧型”幼儿科学课堂已然成为趋势所向,可以通过建立“智慧资源”信息数据库,完善“智慧管理”评价体系,提升幼儿园教师“智慧教学”信息素养能力,构建“智慧家园一体”信息化体系四位一体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科学课堂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国内STEM教育的实践探索中,出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有限的学校教学课时与STEM活动的长周期性之间的矛盾、单一学科背景的师资与STEM教育的跨学科性之间的矛盾等。基于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双重立场,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顶层设计STEM教育的“一体双翼”模式,微观设计STEM教育的基本教学流程。以《生活中的数形之美:斐波那契数列和黄金比例》为例,说明小学STEM教育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7.
学前师范艺术教育应以培养学前师范生的教育智慧为旨归,然而当前我国学前师范艺术教育普遍存在“工具理性”偏差,缺乏“师范性”和“学前性”,忽视学生深度学习,漠视学生实践能力等问题。根据教育智慧的内涵和生成规律,学前师范艺术教育应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教育使命感,建立“艺术素质”的艺术教育理念,发展艺术教育中的师爱,让艺术教育感人肺腑;应通过平衡工具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深刻揭示幼儿的创造性和学习特点,让艺术教育富有理性之光;应通过建立“为理解而教”的教学旨趣,激发学生意向性深度学习的能力,让艺术教育富有灵性之妙;应通过建立和发展艺术实践智慧的目标、艺术教育见实习、师徒学习、艺术成果汇报等途径,让学生具有艺术教育的实践之能。  相似文献   

18.
学前师范艺术教育应以培养学前师范生的教育智慧为旨归,然而当前我国学前师范艺术教育普遍存在“工具理性”偏差,缺乏“师范性”和“学前性”,忽视学生深度学习,漠视学生实践能力等问题。根据教育智慧的内涵和生成规律,学前师范艺术教育应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教育使命感,建立“艺术素质”的艺术教育理念,发展艺术教育中的师爱,让艺术教育感人肺腑;应通过平衡工具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深刻揭示幼儿的创造性和学习特点,让艺术教育富有理性之光;应通过建立“为理解而教”的教学旨趣,激发学生意向性深度学习的能力,让艺术教育富有灵性之妙;应通过建立和发展艺术实践智慧的目标、艺术教育见实习、师徒学习、艺术成果汇报等途径,让学生具有艺术教育的实践之能。  相似文献   

19.
提升STEM教育质量,离不开STEM课程的创新设计。研究性学习与STEM课程的有机整合,逐步成为STEM课程建设的重要趋势。为挖掘研究性学习与STEM课程整合的内在逻辑,文章以美国“STEM Student Research Handbook”一书为分析对象,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三方面分析了该教材在指导学生STEM科学研究方面的特色,研究结果表明:该教材关注科学研究知识的系统性、强调以设计研究引导教学活动、借助信息技术提升研究效率、注重对学生多元学习证据的评价。基于此,文章从多元知识体系奠基、系统研究流程驱动、伴随性评价引导三个方面,论述了该教材对我国STEM课程建设的启示,以期为我国STEM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并助推我国STEM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0.
乡村教育强,则中国教育强。当前,我国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振兴乡村教育势在必行。发展乡村STEM教育有助于让每个孩子享有“均衡而有特色、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乡村STEM教育实现可能依存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乡村存有可以培育的STEM学科素养,另一方面乡村存在STEM教育的跨学科探索。实现乡村的STEM教育存在三重困境:一是空间正义的鸿沟是乡村STEM教育的公平之殇;二是文化资本的差距说明乡村STEM教育存在先天不足;三是教育模仿的惯习表明乡村STEM教育具有后天差距。乡村STEM教育的实现路径需以“城乡共进”的方式建立乡村STEM师资培训机制,用“以城带乡”的思路创建乡村主题的STEM教学模式,靠“自力更生”的勇气开展乡村STEM教育的本土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