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典故:古代塞浦路斯有一位叫皮格马利翁的国王,他善于雕刻。有一次他雕刻了一具美丽少女的塑像,并且对这具塑像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期望,精雕细琢,最终竟然如愿以偿地使少女活了过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称此效应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角色期待"。此效应表明:作为期待者(如皮格马利翁),以自己的全身心(认识、情感、态度等)投向被期待者(如少女雕像),这样的角色期待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甚至可以创造奇迹。英语教学中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能充分利用一切对教学有利的因素,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及其实质,提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刘庆馨  彭越 《考试周刊》2013,(30):84-85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使用。本文对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对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源自古希腊神话故事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所蕴含的期待效应对班主任开展学生工作有重大的启示。班主任应把握"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精神实质,帮助学生构建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朱永新 《甘肃教育》2014,(17):128-128
正内容简介: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他因倾慕自己创作的美女雕像,感动了爱神,结果美女复活,二人结为夫妻。这段动人的神话故事成为许多艺术家创作的主题。皮格马利翁效应则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等领域的科学术语。《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的作者将其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将教师比喻为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形象地说明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推荐理由:"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个早已被人们所知的科学  相似文献   

6.
皮格马利翁的需要认识理论指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排除学生心理压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了解学生,爱护学生,用皮格马利翁的需要认识理论去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帮助学生塑造自信自强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的是古希腊神话里一个叫皮格马利翁的擅长雕刻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美丽少女。每天对着雕像发呆并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荚狄罗忒,于是,她赋予了雕像生命,美丽的少女成为了皮格马利翁的妻子,他的幻想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心理学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你期待的东西会变成现实。皮格马利翁效应被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以实验的形式得以证实.因此这一现象也被称为罗森&;#183;塔尔效应。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上有个"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 皮格马利翁本为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为打发寂寞时光,用象牙雕刻了一尊美女像,并对她产生了炽热的爱情,于是日夜祈祷,希望能和她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9.
俞芹 《文教资料》2011,(35):123-124
文章借鉴“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暗示、期望和激励作用,探讨“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听障学生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及在运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杨琳 《时代教育》2012,(17):149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著名实验,他主要通过对个人的"持续关注",让对方体验到一种积极的期望,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对方的潜能,取得成功。如今,皮格马利翁效应已日益受到组织团体的重视,被广泛地运用到组织文化与教学等各个方面。本文试从教学领域来探讨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学生教育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权广仁 《中国德育》2006,1(10):87-87
古希腊神话中关于皮格马利翁的美丽传说,被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1968年通过实验所证实。借名这一传说,人们称教师期望效应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相似文献   

12.
传说皮格马利翁爱上一座少女塑像,在他热诚地期望下,塑像变成活人,并与之结为夫妻。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用科学的方法验证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学生寄以良好期望,学生就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在现代心理学中把皮格马利翁效应称为教师期望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合理运用期望效应呢?  相似文献   

13.
借鉴“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暗示、期望和激励作用,探讨“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职学校教学和学生管理中的实际操作、具体方法和思路,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平邑县天宝山镇中学田辉古希腊神话中有位国王名叫皮格马利翁。他塑造了一尊少女像,并对之倾注了全部的期望和情感。结果,爱神就使这尊少女像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和国王结为伉俪。后来,这种由于高期望值而产生的积极性反馈的...  相似文献   

15.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促进作用。在学校教育中 ,我们可以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通过恰当地运用积极的期望来促进后进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声平 《教育导刊》2009,(11):54-55
“皮格马利翁效应”实质是一种期待效应。家长和教师对家园合作有着不同的期待,如何实现家园合作的最优化,“皮格马利翁效应”为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7.
庞清  李丽 《林区教学》2023,(3):32-35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强调发挥期待和激励作用的心理效应,教师在正确认识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此效应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性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18.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促进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可以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通过恰当地运用积极的期望来促进后进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皮格马利翁的需要认识理论指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排除学生心理压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了解学生,爱护学生,用皮格马利翁的需要认识理论去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帮助学生塑造自信自强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皮革马利翁效应是心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皮革马利翁效应也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和"期待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就是指人的情感和观念在本质上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