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This is a most interesting book but it is not the most interesting book I have ever read.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但不是我看过的最有趣的书。说明:形容词的最高级前面加上不定冠词,表示“非常,很”,相当于very;形容词的最高级前面加上定冠词表示“最……”。  相似文献   

2.
book本义“书”,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含义。下面的短语或句子,会让你大开眼界噢! 1.the book圣经2.a book of matches 一盒火柴3.read someone like a book对某人了如指掌4.Her face was an open book.她心里有什么事就表现在脸上。5.She is a book-keeper.她是管账的。  相似文献   

3.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华书局出版)一书中说:“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这就是说,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并不是主语直接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翻译时常常要加“使”或“让”。例如:  相似文献   

4.
徐伟 《中学生英语》2002,(21):20-20
1.我的书在桌上。【误】There is my book on the desk.【正】My book is on the desk.【析】there be句型表示“某地有某物”,它只表示“存在”,是泛指,而不强调某物属于某人所有。因此,there be句型中的主语不能用the,my,this,these等表示特指的词修饰。  相似文献   

5.
翻译作为教学手段曾经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得到提倡,五十、六十年代的“语法翻译法”曾经风行一时.所谓语法翻译法,就是通过分析原语的语法关系.译成自己的母语,通过译语去理解原语的一种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可用于词汇教学.例如,book这个词,教师告诉学生:book作名词用时,其基本含义是“书”,a book of reference 是“参考书”,但book还可以作动词用,意思是“预订(戏票、车位等),book a ticket through to beijing 是“预定到北京的直达车票”.于是,学生对book的认识,在脑子里便留下了“书”;预定(戏票、车位)”这两个译语的印象.将来某一天当他要表达“请您帮我订一张票”时,他就在脑子里的英语词汇库里寻找适当的词汇,于是他说出:Would you please book a ticket for me?在语法翻译法中,虽然教师反复强调不能把一个英语单词与一个汉语词等同起来,但是学生仍然主要通过汉语译语来记忆和运用英语单词.  相似文献   

6.
正误例析     
1.我的书在桌上。[误]There is my book ib the desk.[正]My book is on the desk.[析]there be句型表示“某地有某物”,它只表示“存在”,是泛指,而不强调某物属于某人所有。因此,there be句型中的主语不能用the、my、this、these等表示特指的词修饰。  相似文献   

7.
高中三册《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把“无乃尔是过与?”一句注解为“这不是你的过错吗?”我们认为是不妥的. 首先,这样的翻译不符合古汉语的语言习惯.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一书中指出:“‘尔是过’,不能解作‘尔之过’,因为古代人称代词表示领位极少再加别的虚词的.”通常都是把表示领位的人称代词直接放在隶属的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前.如: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②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书中之书的圣经(the Bible-the book of books)对西方社会的影响是其他书籍所不能比拟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圣经》中的传说、人物、寓言及典故被大量运用,已经形成了语言的一部分,学习有关《圣经》的知识对我们学习英语和了解西方社会大有好处。以下是被经常使用的一些典故,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先看下面的例句: 1.这好象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初中语文第六册《变色龙》) 2.近几年来,又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象会说话的书,能活动的书,立体书,以及微型的书等等。(初中语文第六册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 这两个句子中都有“象”、“好象”等词,但都不是比喻句。因为第一句中的“好象”表示对事物的推测,第二句中的“象”表示举例说明,都没有比喻的意思。“象”,“好象”只有作比喻词  相似文献   

10.
《艺海拾贝》是老作家秦牧同志写的一部文艺随笔集。它从一九六二年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爱好文学的青年读者的欢迎;同时也为专业和业余作家们所赞赏。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①广大群众认为《艺海拾贝》不是一部坏书,而是一部好书;不是有害的书,而是有益的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判断一部书的好坏,也主要看它在实践中、在“社会大众中产生的效果”。《艺海拾贝》问世以来,一直受到读者的欢迎。即使在“四人帮”独霸文坛的黑暗岁月里,这部书虽然遭受禁锢并且冠之以种种可怕的罪名,但广大读者对它仍然爱不释手。这说明了《艺海拾贝》决不是林彪、“四人帮”反动文化专制主义所能扼杀的。  相似文献   

11.
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本下册351页倒数第7行; “在……中”中间如果插入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则表示该动作、行为正在进行。如“宝钢在建设中”,“新一代在茁壮成长中”,这时“在”是副词,等于“正在”。这段话值得商榷。同书第324页:“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可是,上两例中的“在”,却不是修饰、限制动词,而是与方位名词“中”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2017,(33)
1.at the eleventh hour在最后时刻;在紧要关头 这个短语的字面意思是“第11小时”.它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耶稣对门徒讲的一则寓言.Eleventh hour既不是指上午11点,也不是指夜晚11点,而是相当于日落前的下午5点,即白天12小时工作日的“第11小时”.后来被喻指“最后时刻”.因此,at the eleventh hour现在用来表示“在最后时刻”,有时还引申为“在紧要关头”,而eleventh-hour decision则指“在最后一刻作出的决定”.  相似文献   

13.
一、“知人论世”的含义。“知人论世”是说要读懂前人的作品 ,就应该知晓作者的身份、思想、经历、家世…… ,应该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及作品产生的具体背景。“知人论世”见于《孟子·万章》。《孟子·万章》说 :“一乡之善士斯友—乡之善士 ,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 ,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天下之善士为不足 ,又尚论古人。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根据朱自清《诗言志辨》的分析 ,“知人论世”并不是说诗的方法 ,而是谈交友方法和修身原则。“尚”是“上”的意思。就是说 ,一个称得上…  相似文献   

14.
漫谈读《论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人把《论语》看作“圣经”,认为是孔子的格言警语,我们华人更把《论语》奉为治国平天下的“宝书”,抬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其实,这部书乃是未经分别章节,未经编辑的孔子及其一些弟子的混杂语录。所论涉及的诸多方面,概未叙明缘起情况,显得飞跃飘忽行踪不定而上下文之脉络更是散乱无序。这也许是秦始皇焚书后,汉儒仅凭记忆而写出之故,或因书简断线错乱所致。我们知道,西汉时代的书,既不是“纸”,也不是“帛”,而是刻在竹简上的,大部的书就用一条线串接起来,若是线断了,书简就难免错串。《论语》的传本,在汉代有《齐论》、《古论》、《鲁论》的不同,前二种早已亡佚,现在流行的是《鲁论》。全书共20篇486章。内容包含甚广,涉及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以“注意”形式强调:“表示原因,一般用‘因为’不用‘为了’。”郑文贞等《语病汇析》也说:“‘因为’是连词。表示原因,‘为了’是介词,表示目的。二者作用不同,……二者分用既成趋势,还是分用为好。”马真《简明实用汉语语法》认为下例是病句:“八一队这次为什么失败?我看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因为有了十比零的绝对优势而疏忽大意了。”马真说:“‘为了’应改为‘因为’,以便跟下文‘而是因为’相一致。”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用“为了”的说法较常见:  相似文献   

16.
《信息崇拜》一书出版于1986年,作者是美国历史学家西奥多·罗斯扎克教授。初读本书时,你会感觉书中到处散布着情绪化的观点,但是作者所攻击的绝不是计算机技术本身,而是那些技术理想主义者、纯粹是为了贩卖产品的企业宣传、轻信单纯的教育界以及政府对于信息的强烈控制欲。罗斯扎克只是一个事实还原者:计算机有它  相似文献   

17.
城市·路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3):F0002-F0002,F0003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的话。但是城市的路不是走出来的,而是修筑出来的;也不单是修筑,而是预先规划出来、然后修建的。自从有了城市,交通就是城市中最主要的动态因素。在苏美尔的表意文字中,“市场”就是用“Y”来表示的,意思是交通要道、交会之处。《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相似文献   

18.
《圣经》(the Bible)对于许多学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可能并不陌生,但是真正了解它的人却为数不多,因为《圣经》一般仅仅被认为是犹太人和基督教徒的“圣书”,是基督教的灵魂,是提供神学指导和宗教修持动力的源泉。基督教的一切教义的根据全部取自《圣经》,而我们学生中的绝大多数毕竟不是基督教徒。  相似文献   

19.
A.on表示在某物体的上面,指与某物体相接触。例如: Look! Your book is onthe desk.看!你的书在课桌上。Her coat is on the bed.她的大衣在床上。B.in表示场所、地点或位置,意为“在……之内”、“在……中”、  相似文献   

20.
城市·路     
《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10,(3):F0002-F0002,F0003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的话。但是城市的路不是走出来的,而是修筑出来的;也不单是修筑,而是预先规划出来、然后修建的。自从有了城市,交通就是城市中最主要的动态因素。在苏美尔的表意文字中,“市场”就是用“Y”来表示的,意思是交通要道、交会之处。《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