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小学音乐第一册教学目的:通过模仿青蛙叫声、表现青蛙形象的活动及有关“青蛙”歌曲、乐曲的学习与欣赏,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及体验音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阵地,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是教与学的主要环节,那么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培养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人仅从思想品德这一学科浅谈课堂中几种手法的运用,相比能够有些效果。1.歌曲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语言的特点之一即是它的可唱性,歌曲几乎被每个学生所喜爱。在课堂教学中,歌曲可以安排在导入的环节中,也可放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这是较常见的歌曲运用手法。我们在学习我知我家这一框题时,就可以选取《我爱我家》、《我想有个家》等歌曲作为新课的导入。对于学生熟悉的并且会唱的歌曲,可以请同学们齐唱,学生不会唱的歌曲,老师为同学表演唱,  相似文献   

3.
潘建峰 《考试周刊》2013,(51):139-139
<正>有这样一则童话故事:有一条鱼,它很想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就问青蛙,青蛙描述了陆地上的各种东西:鸟、牛、人。于是,鱼根据青蛙说的做出想象:人被想象为用鱼尾巴走路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鱼对每一样东西的描述作了图画表征,但是每一样东西都带有鱼的形状,这就是前概念。"鱼就是鱼"这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学习总是建立在学习者原有的基础之上。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抱怨学生"不用心"  相似文献   

4.
<正>我校英语教研组的教师经常在一起交流:"教无定法,但要得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学习了前辈的一些教学方法,但我更坚持英语课堂阅读过程中运用"变身体验"的方法,将枯燥的课文变身为歌曲童谣应用于教学中。我认为这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一定会获得良好的收效。歌曲童谣,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把歌曲童谣用于课堂教学,孩子们非常喜欢,最终使"童心"的"体验"生出翅膀。歌曲童谣"变身",是"体验"的催化剂;歌曲童谣"变身",会使"体验"生出翅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学要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给予学生多感官体验。在苏少版《音乐》三上歌曲《阿西里西》的教学中,教师力求以通感唤起学生的音乐本能,让其主动参与学习;以通感突破单一局限,使学生的歌唱体验立体化;以通感叠加局部体验,使学生的歌唱感受整体化。  相似文献   

6.
《基础英语》作者埃克斯利说:"凡是能激发学生喜爱英语学习的方法,便是教英语的好方法。"几年来,我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英语歌曲辅助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教学中运用英语歌曲的理论依据(一)运用英语歌曲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心  相似文献   

7.
论历史通感     
要论历史通感,1自然必须先回到"通感"上来,否则会给人一种郢书燕说之感,弄清了"通感"为何物,我们方可在此基础上,探讨什么是"历史通感",进而才有探讨其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生发的可能性。笔者不揣谫陋,草成此文,尚祈教于方家。"通感"是钱钟书先生归纳出来的中国诗文的一个描写手法。在其《通感》一文的开篇,钱先生就直接点出了这一发现的价值:"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学家似乎都  相似文献   

8.
洗衣歌     
教学内容:人音版第四册第五课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教学目标:1、以歌曲、律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洗衣歌》。2、启发学生创编自己所熟悉的歌词,并通过歌曲的学习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劳动最光荣的思想,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教材分析:《洗衣歌》是一首六声C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歌曲通过叙述了小朋友"小搓板呀棱棱多,我用小手搓呀搓"的洗衣过程,以及"水脏了,衣净了,我的心里多快乐"的情形,赞颂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立精神。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9.
我们再来看现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的"通感"和"矛盾修辞"手法."通感"的手法在诗歌中一直存在着,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则把它发展成一种诗的方法论,如波德莱尔把自然万物视为向诗人发出信息的"象征的森林":"浩瀚如黑暗又好像光明,/芳香、色彩、声音在互相感应"(<应和>),而波德莱尔之后的兰波则自称为"通灵者",他醉心于"官能交错"和词语的炼金术,将视觉、听觉、嗅觉的界线以及现实与梦幻的界线打破,使各种感觉在心灵的作用下相互沟通,以此来创造一种诗的境界.戴望舒就受到法国象征派的这种影响,他经常在诗中运用"通感"手法,以形成一种"音色交错的美",比如<雨巷>中的"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目光",就化视觉形象为一种听觉感受,似乎连目光也忧郁、惆怅得发出了叹息声,由此写出忧郁之深、忧郁之动人.  相似文献   

10.
一、"顺口溜"法,焕发学生"童"趣顺口溜语句有趣、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易懂易记,非常符合小学生活泼、爱动、好玩的特点。在教学中巧妙运用顺口溜,可以使学生积极、愉快地学习,还可以使知识化繁为简,易于掌握。如教学《水墨画动物》一课在引导学生说说"青蛙长什么样"后,我用顺口溜概括了学生对青蛙的认识:"尖  相似文献   

11.
<正>图形谱,顾名思义,是用线条、颜色、形状、符号等表现音乐的节奏、旋律、高低、长短等要素的形式。图形谱以其直接的、鲜明的、形象的手法让学生感受、表现音乐,并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教学中,笔者做了一些有效的尝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识谱教学,形象生动乐意学。识谱教学是歌曲教学的难点之一,它经常让学生感到困难、枯燥,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将低年段的歌曲用色彩艳丽、内  相似文献   

12.
在中师的音乐课教学中,怎样上好理论课?如何在形式上、教法上进行改革,调动起学生积极性?在全省中师系统举行的音乐录相课比赛中,我执教的《儿童歌曲的旋律发展手法——变化重复》运用“学习—创作—表现”的教学方法,收到了极好的效果。现将这堂课的教法、体会总结如下,和专家同行共同切磋。一、引导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掌握知识,感受音乐儿童歌曲的旋律发展手法与一般歌曲一样,有重复、对比两类。而重复又有完全重复、变化重复、移位重复。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重复中的——完全重复。请同学们视唱下面两首歌曲,要求边唱边注意思考找出歌曲中…  相似文献   

13.
<正>我是一位喜欢音乐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把歌曲带进了思想品德课堂,几年过来,显现出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在教学中,我用歌曲渲染教学气氛,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能力,歌曲在我的课堂教学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通过巧用歌曲,真正实现了思想品德课的价值本质——濡化学生情感,内化学生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4.
一、“青蛙歌”教学的尴尬:学习“表示”怎么这么难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解决下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如何提高歌唱教学的实效性问题上,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音乐教师对歌曲的细致分析和多次演唱,能够深入挖掘作品的内在艺术特质,准确把握其审美价值,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法、学法,学生收获深刻的艺术体验,感受每一首歌曲的"独特艺术气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常学常新"。在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音乐教材中,有一首很有趣味的歌曲——《嘎子嘎》。它极富儿童特点,欢  相似文献   

16.
"通感"补义     
一、引言一提到"通感"人们多会联想到钱锺书先生的《通感》的精辟论述。钱先生着重从文学批评和修辞学的角度对中国古诗文中通感的描写手法作了精辟的论述;一些大型语文工具书也收录了"通感"一词,如《汉语大词典》中对"通感"的释义为:"修辞手法之一。人们日常生活中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往往可以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一册《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简练,富于儿童情趣的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2/4拍,五声宫调式,歌手以明快活泼的旋律作为前奏,描写了小青蛙在东奔西跑地寻找自己的家,也为歌曲主题的出现做了铺垫。歌中“跳跳”“呱呱”的独白,刻画了小青蛙跳一跳、叫一叫的焦急神态。最后一句旋律平稳流畅,似乎表现了小青蛙历尽艰辛,终于回到了家的喜悦心情,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欢快流畅,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泼、幼稚可爱的形象。二、教学理念本课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交…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枯燥、乏味、空洞,于是出现厌学现象。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呢?在长期教学中,我积累了以下经验。一、"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政治课与恰当的导入是分不开的,通过巧妙的导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主动配合。每上新课,我经常采用热点时政、寓言故事、漫画、歌曲、小品等导入。  相似文献   

19.
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自己十几年的的教学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了这个道理,学生只有对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才愿意去学习,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实实在在地学好。八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课上课下我经常听到学生抱怨"物理太难学",大多数的学生对物理学习没有什么兴趣,更不要说主动学习了,甚至有  相似文献   

20.
设计思路:《小鼓响咚咚》是一首短小、流畅、容易上口的儿童歌曲。歌词富有童趣和爱心,词作者利用汉字"咚咚咚"和"懂懂懂"的谐音关系,赋予"小鼓"以生命的灵气,教育小朋友从小就要做个关心他人的好孩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学中我安排了音乐游戏,利用鼓上小米粒的鼓点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感受到3/4节拍的特点。调动学生伸出小手和老师边拍边唱,最终学会歌曲。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