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为依据。我国在开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从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四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贯彻始终的一个历史性课题、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目标是努力实现人的现代化,以促进和推动社会的现代化;时代内涵是实现人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推进人的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发展。现阶段,只有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院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尤其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充实人的精神世界。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建设,才能保证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充分利用精神文明建设创造的思想、文化、科技和教育成果,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推动社会和人自身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更加强调各项事业和各方面要素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也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符合人的全面发展宗旨的社会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抓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战略重点;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主要战略措施;以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保障、建设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6.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提高人的政治素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切实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在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在实施我党的“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环节,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和教、科研任务的完成。因校制宜制定出合理的实验室建设规划,大力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结合“评估”强化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则是做好高校实验室建设工作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8.
吴晓云 《考试周刊》2011,(19):194-195
前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指出:为了实现这种变革,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环境教育;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建设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大学校园是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建设绿色大学、开展绿色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高等教育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新世纪对大学的呼唤。  相似文献   

9.
从哲学人学角度看,满足基本需要、限制恶性发展、谋求社会公正等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与人的利益有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途径内蕴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目标之中,提升需求层次、更新利益观念和加强能力建设等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人力资源开发、人文环境建设和公众参与等是失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杨滨 《湖北教育》2004,(4):37-38
农村成人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培养农村人才的重要载体。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对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坚持农村教育必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农村现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战略目标,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环境道德教育对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社会的和谐具有精神支撑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环境道德教育是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是实现从工业文明范式的价值观向生态文明范式的价值观转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其建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的提出,是生态观、文明观的升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是第一要义"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追求人、自然、社会三者和谐协调与永续共生的社会文明形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关社会文明形态和文明建设理论,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人类历史文明的积淀,更是未来文明的母体,孕育未来文明的基因.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加速推进破坏人类自身生存的生态环境,势必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才能保持文化生态平衡,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文化生态理论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论指导.以吴桥杂技为个案,在文化生态视域下探讨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论文化时代     
从影响明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的角度,人类社会可以划分为军事时代、政治时代,经济时代和化时代。化时代是人类明进步的必然趋势;知识经济是基础,依法治国是保障,明融合是动力,可持续发展是方向。中国正由政治时代向经济时代过渡,又遇到了化时代的挑战。研究时代特殊对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从蒙昧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科学的发展催生人类文化内涵和心态的变迁。结合科学发展史分析了西方文化心态在面对自然、人类自身、科技本身与人类文明、本土文化与外域文化四个方面的演变,其反思性的结论对于人类文明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灵魂所在,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民族村落的乡风文明建设,既内涵于传统与新阶的交融,也体现出民族性与地域性的互构。湖北省恩施州石桥坪通过全国文明社区创建,实现社区行动主体有效治理,提升整体文明意识;地域文化嵌入性发展,筑牢乡风文明建设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规范集群树新风;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石桥坪有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使得民族村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为乡村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提供保障,促动民族村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成人教育对于农村社区建设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政治文明建设、文明乡风营造以及环境保护。为有效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进程,成人教育要采取以下策略:培养新型农民,促进经济发展;传播社区建设理念,推进政治民主;举办文化活动,营造文明乡风;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8.
要将生态美德与生态之善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与实现“中国梦”的内生动力,需要在伦理和实践中把握几重维度。生态伦理界的热切回应是建设好美丽中国的理论维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动力维度,而实现永续发展则是建成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它们既是建设人类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更是早日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基本的生活方式,个体有权通过阅读获取所需的信息,但禁书现象一直伴随着人类的阅读史。人类争取阅读与文化生产权利的过程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推进,低碳经济、低碳技术、碳汇机制、低碳消费方式正日益影响和诱导着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旅游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具有响应低碳经济模式、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倡导低碳消费方式的先天优势。文章初步探讨了发展低碳旅游的理论基础,分析了低碳旅游主要行为主体及其低碳旅游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碳旅游发展模式,认为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三方互动,共同践行低碳行为是实现低碳旅游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