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形成和提出了三个"总体布局"的战略思想.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外事工作的总体布局和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这是党的治国理政方略的新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深刻理解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科学内涵、基本要求、总体布局等方面的理论创新,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在我国对内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对外接受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出现四个多样化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对邓小平理论的新贡献;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新特征;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做出新构建,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中国共产党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具体体现,为加强妇女生态文明观教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形成和提出了"三个总体布局"的战略思想,即"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外事工作的总体布局"。这"三个总体布局"的思想,分别从党建、内政、外交的角度阐述了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理论创新,表明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式提出了崭新的"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这标志着我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为了更全面深入地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我们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问题:关于毛泽东"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问题;关于建国后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问题;要正确认识"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党的基本路线的关系;要正确处理推进"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是关键,围绕全面推进"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中,将其地位上升到了战略层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战略地位和制度建设方面来阐述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8.
社会和谐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革命和建设是同时存在的社会主义两方面本质内涵,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重大判断,凸现了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注重和谐的实践主题,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创新;它立足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把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过程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相统一,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提到了一个新境界;它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科学内涵和奋斗目标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0.
大力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种四位一体的布局,深化和拓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规划和总体布局的认识,也表明我们对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和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从“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现在的“五位一体”,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初步探索、逐步深化和趋于完善的过程.这一认识的不断深化其内在的根本原因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2.
首先.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的新认识,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现阶段社会矛盾发展的特点,提出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我们党认识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仅要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要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并使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总体布局的新起点、新时代的高度,对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整体部署,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民族教育战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就是要根据党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保护意识和能力,对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集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全部认识之大成,创造性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新纪元。  相似文献   

16.
“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和谐”的理念和目标,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更高境界和奋斗目标。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反映了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巨大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是党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新发展。正确认识构建和谐社会与依法执政之间的关系,探索新时期有效推进依法执政的路径,有利于指导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高校是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9.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坚定道路自信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和精髓。充分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内涵,重要的是把握好其根本遵循、总体布局和奋斗目标。坚定道路自信关键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着力继续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牢牢把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八个必须"基本要求,在增强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中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长期实践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我们党进行了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