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作为学校文化和网络文化交叉衍生物,学校网络文化拓展了学校文化的内涵、功能,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加速了两者的融合。然而,目前我国的学校网络文化发展陷入了众多误区,体现为物质文化的唯技术化、制度文化的失范化和行为的平面化以及精神(价值)文化的个我化和庸俗化等。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一种文化活动,阅读文化与网络阅读文化有所区别。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在读者构成、阅读目的、倾向与热点、阅读活动、阅读过程的文化内涵各具特点;网络文本与纸质文本文化内涵的比较;网络文化环境与传统文化环境对阅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概念及内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论争往往始于对概念和内涵的理解和定义,网络文化概念的界定对网络文化的研究至关重要。但若把网络文化作为分析对象给予概念上的界定,则很难在一个简单的命题式的界定中说明网络文化概念所包含的所有内容。借鉴马克斯·韦伯“理想类型”法研究网络文化的概念,可以认定网络文化是人类以信息网络方式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化活动而生成的新兴文化形态,是网络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诸舍体,是人类一种新的网络化生存方式和社会发展图式。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化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永泰 《成都师专学报》2005,24(2):90-91,94
厘清网络文化的内涵是对网络文化进行学术研究的前提。从技术的角度历史地考察网络文化的肇始,从语义学的角度考察网络文化概念的形成,是明确网络文化所在和所指的基本方法。通过对网络文化不同界定的分析,发现其分歧的根本所在,从而将认识引向深入。由此认为: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基于信息传递所衍生的所有的文化活动及其内涵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活动形式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个网络的世纪,网络影响着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当今社会产生了深远地影响。网络社会中网络有其特有的政治功能;网络在传递政治信息中起着中枢作用;政治文化的传播也受到网络的影响;网络对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的传播与弘扬造成了强大的冲击;网络对政治文化传播发展趋势的影响表现在网络促进政治文化传播的民主化、社会化、高效化与国际化。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基于信息传递所衍生的所有文化活动及其内涵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活动形式的综合体。网络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和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从技术层面看,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共享性和时效性的特征;从精神层面看,网络文化体现了文化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多元性、自由性的特征;从主体特征的角度看,网络文化具有个性化、大众化、平民化和集群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是人们借助计算机网络而进行信息传播活动的产物,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以网络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为支点而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虚拟性、交互性、平等性、开放性和共享性是网络文化的典型特征.网络文化对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和影响主要表现在:网络文化有助于拓宽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与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有助于为人的终生教育提供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8.
网络信息的爆炸性扩张已经成为既成事实,迅速发展的网络文化如果管理和利用不当就会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建构我国网络文化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中国网络文化安全的政策法规建设,对于安全防范系统体系结构和系统平台的开发、网络文化监控系统的研制和网络文化安全预警平台的研发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试论网络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伴随网络文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中的意识形态问题也日益在社会各个层面中凸显出来。网络文化与意识形态不仅具有某些区别,更具有如下主要四个方面的关联性:(1)从内涵上看,网络文化与意识形态都是广义的文化的一部分;(2)从特征上看,网络文化与意识形态都具有广泛的受众性与舆论的导向性;(3)从功能上看,网络文化与意识形态对社会都可以起到进步或阻碍作用;(4)从内容上看,意识形态和网络文化可以五为内容。  相似文献   

10.
和谐网络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愈益重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于建构和谐网络文化与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网络文化的思想基础,多元性文化的交融是和谐网络文化的基本要素.网络对于社会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自由性易导致道德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民族意识的弱化;网络文化的"虚拟化"、"数字化"易导致道德人格的缺失;网络文化中的不良信息严重影响人们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网络游戏的充斥和诱惑导致人们"网络游戏成癌",损害身心健康.有鉴于此,应加强和谐网络文化建设以利于形成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精神文化基础,推动和谐社会的政治改革进程,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协调发展,振兴民族文化,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丰富人民大众的精神世界;应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网络文化建设;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和完善网络立法,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文化阵地,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1.
《滁州学院学报》2018,(3):91-94
文化育人和网络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项重要内容。网络是最大变量,文化是根本元素,将两者有机融合起来,以"微传播"彰显网络能包容文化,以"生活化"表达文化应进入网络,以"自信性"强调文化育人的网络压力,以"主体性"突出网络育人的文化责任,切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围绕对象方位而搭建,教育内容围绕对象需求而改革,努力使思政教育工作满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网络文化也不断的发展普及,上网已经成了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成为网络发展的一股强大的生力军,网吧是网络文化普及的重要场所,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把握好网吧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要求.在信息化时代,高校网络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先进性,也有其客观薄弱之处.推动高校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建设高校文化统战阵地,是新时期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统战事业的要求.把握高校网络统战这一有效统战工具的特点与优势,搭建高校网络统战平台、培养高校网络统战管理人才、引导高校网络统战的舆论走向,是做好高校网络文化统战工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园网络的广泛普及,使高校师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由此形成的校园网络文化也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双重影响。重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学科研究;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管理,净化网络文化空间;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网上工作队伍,为网络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思想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是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有助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依据网络文化在我国转型时期的多元共存、三点一线互动,较详细分析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具体表现。且指出:网络不良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犯罪有着极大的影响,网络文化控制与建设,是现在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下的网络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文化是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主要是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它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影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历史任务。要按照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趋利避害、兴利除弊,发挥网络文化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子集,可以从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等四个层面来理解。建设高品质的高校网络文化也应紧紧围绕这四个层面,以建设积极、健康、高品位的高校网络文化为目标,以网络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网络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以网络行为文化建设为必要支撑;以网络精神文化贯穿融会整个建设进程,不断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是科技与文化创新的产物。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文化的大背景下,网络文化的文明程度和其安全性,将直接影响到和谐文化的构建。因此,构建网络和谐文化必须从构建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监管体系和构建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保护体系等方面入手,才能使网络文化与和谐文化的构建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9.
涉及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及其治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开出过种种"药方"。网络的确需要建章建制予以规约,但更需要网络经营者、网民建构新型文化价值观念,培育新型的网络文化批判精神。网络文化批判精神的培育与倡导除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外,还对于抵制文化入侵、文化殖民,维护文化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化的生成与扩展导致文化的结构变迁:现代文化结构表征为,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三位一体"构架及其相互影响.文化内禀的网络性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在网络的个性极其扩张的界面中,网络文化张扬了信息海量、时空虚拟与自由开放的禀赋特征;在这些禀赋特征的彰显中,恰似一枚硬币的两面,网络文化凸显对舆情影响的正负外部性;正因为如此,对于网络文化的治理应当通过因势利导而达到疏浚良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