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白晶 《考试周刊》2013,(16):96-97
事态把握因语言不同而不同,因视点不同而有别。事态把握方式不同语言表达习惯也随之改变,同样的事态因把握方式不同语言化的结果大不一样。日语母语者以"说话人为中心"的把握事态方式,因而语言表达主观性较强,能否习得地道且没有疑惑感的日语与这一点关系密切。希望能通过阅读本文让更多的日语学习者了解、掌握日语母语者把握事态方式,习得地道日语。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日语的主观移动表达方式句入手,阐释日语主观移动表达方式的定义和种类,然后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日语主观移动表达方式的认知过程,归纳主观移动表达方式句中各成分的语言特征和认知理据。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日语主观移动表达方式,对日语学习者掌握地道的日语有很大的帮助,为以后的空间和移动的研究提供素材,也为翻译和二语习得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日语母语者和汉语母语者的认知差异,可以发现中日母语者在对外界事物和内心体验进行感知和表达时,认知模式具有显著差异。日语母语者倾向于基于主观感受的事态把握,而汉语母语者倾向于基于客观描述的事态把握,这种认知的差异使得中日母语者对于"内外"领域和会话合作也有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王莉莉 《考试周刊》2011,(80):113-114
日语中有很多语言现象都与语言使用者的主观性把握有关。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探讨了日语格助词所体现出来的语义的渐进性表达与主观性把握的关系问题。贯彻认知语言学理论有利于促进对日语中格助词难点、"特例"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通过日语在结构上,所属语系上的特点的分析,找到日语与汉语构句的差异。另外从中日表达方式的不同和日语敬语的特点,分析出日语独特的语言习惯。从而使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日语的构句和日语独特的语言习惯更加注意。从而更加地道的掌握日语。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理论发轫于认知心理学,该理论从思维深度解释复杂的语言现象,为日语教学提供了新途径。在日语词汇教学、日语语法教学、日语交际教学中运用认知语言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日语语法、词汇等知识,能够为学生熟练运用日语进行交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授受表现是日语表达中的一大特色,也是日语教学实践中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在「てもらう 」「てくれる」「てあげる」的三组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中,不仅要考虑恩惠的移动方向,还要时刻注意到说话者和听话者以及和授受表现中涉及到的第三者的关系,给我们日语学习者和教学工作者带来了不少的困惑.那么如何从认识本源上解读授受表现,不仅对我们的日语教学而且对我们更好地理解日本人的语言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利用主观识解的理论对授受表现进行剖析,阐释了日本人在语言表达时对事态采取的情景投入式的事态把握方式.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一个选择,尤其在语言搭配上,准确、地道的翻译,解决了许多存在的问题,使文章地道、忠实、流利。本文从翻译对等与使用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基本原则等不同角度分析了翻译搭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言学产生于新兴认知科学被引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过程中。学习外语的过程是对不同文化的认知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从不同的文化角度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认知能力。日语精读课是日语专业学生接触最频繁、最基础的一门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高年级后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本文将探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在日语精读教学中应用问题。这一理论将有助于学生对一词多义、同义句型等方面的掌握理解。  相似文献   

10.
日语动词多而繁杂,却不是恣意产生的符号,而是人类通过对世界的认知在所使用语言领域中逐渐派生的.其派生的特点是遵循人的认知机制、由少至多、由简单至复杂,并呈家族性纵向排列.认知语言学能够从认知的视角解释日语动词词族及其派生动词的产生原理,并揭示人类的认知是日语动词产生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1.
由于日语收受动词モラウ具有AGN=EX=RE的独特认知语义特征,其补助动词形式テモラウ句式具备将认知D模式下的事态概念转化成认知I模式的功能,从而表达认知主体与客观事态的关联。具有两个参与者的客观事态,通过与モラウ的语义角色重合,其中一个参与者被赋予认知主体的语义角色。而只有一个参与者的客观事态,通过与モラウ的语义角色重合,则在事态中添加了新的参与者,发挥着认知主体的意义功能。  相似文献   

12.
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社会因素之间关系的一门学问。日语教育界对于社会语言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不够成熟。通过讨论社会语言学的概念及研究范围,从社会语言学的语言变种和语言活动两个方面分析日语的特点,并结合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来探讨其对日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日语中的主观性极强的感情形容词以其独特的用法成为日语词汇中特殊的一类。它要求用第一人称作主语是由人类这个认知主体的认知决定的。认知语言学能够从认知基础、认知生成过程和人类的认知模式等方面揭示感情形容词语法特征的内在原因,并能够在以上几方面通过日语感情形容词的认知原理解释其在语法上异于汉语和英语的现象。通过对日语感情形容词及其运用的认知原理的论述,可以启发日语学习研究者运用认知语言学解释日语中的其他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4.
徐蓉 《华章》2013,(31)
惯用语教学是日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日语学习者对其进行全面的掌握与运用。针对日语惯用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难题,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在原有的日语教学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认知语言学。指出应用认知语言学进行日语惯用语教学,可有效帮助学习者理解日语含义,深刻其对日语惯用语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认知心理学术语"认知图式"是指关于某个对象的模型化概念知识结构。认知语言学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认为语言的获得和创造是一个"旧具体实例→抽象认知图式→新具体实例"的过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日语中的和制外来语简缩词、和制外来语复合词与和制外来语派生词的形态理据就是造词者脑中的一个个认知图式,这些认知图式均提取自日语和英语中本已存在的具体语言实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日语「目」的语义加以考察,以探究以「目」为构成要素的熟语的惯用意义和人类认知心理的关系,明确其认知机制,从而有助于日语学习者这方面的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17.
日本文化因素对日本语言交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语言与文化研究的需要而产生的文化语言学的快速发展,研究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对真正掌握语言的本质规律及其特点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日语作为日本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包含着日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和民族的心理特征。日语语法中主客观表达方式与日本人的文化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日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和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8.
学习主体的认知差异是影响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该文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三组不同的认知方式与语言学习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差异提出在小学外语教学中,教师应选择适合于小学生认知方式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是由认知心理学转化而来的,要学好日语必须通过认知语言学和日常的日语教学相结合实现,以此解决在日语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该理论以自身的思维深度解决了日语学习中复杂的现象,为日语的有效学习提供了新的方法,发挥了启发性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对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日语学习的不断深入,日语学习者会发现日语中的省略现象越来越多,尤其是主语的省略,比汉语中的省略现象多得多.由于母语汉语的影响,日语学习者在日语表达中存在很多不够地道的地方,这一直困扰着很多日语学习者.就汉语和日语中各自存在的省略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对比其不同之处及其体现出的文化特点,以便帮助日语学习者正确把握日语中的主语省略,更加地道地运用日语进行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