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一学段教学目标关于写话提出:“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由此可见,写话的过程是学生言语发展的过程,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是积累语言的过程,换而言之,就是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何谓语言?根据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定义,语言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2.
陈巧新 《新教师》2023,(4):26-2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地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语言运用是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之一,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如何让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有具体的抓手?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快乐读书吧”的作用,以“快乐读书吧”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分享阅读心得,提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统编教科书的文言文虽然篇幅短小,但都有着丰富而独特的言语思维特质。因此,可以借助文言文的言语思维特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生长,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王彩平 《教师》2020,(10):54-55
复述是阅读理解、积累内化、重组表达的一项言语综合实践活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二、第三学段都对“复述课文”提出了具体要求,其目标都直接指向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多维、多元培养,体现出复述训练的层次性、连续性和发展性。为了更好地依托统编教材开展复述训练,有效提高学生言语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文章梳理了教材中复述内容的编排并展开了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何谓“本色”?《现代汉语词典》日:“本来的面貌;原有的性质或品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学“语”习“文”是语文的首要任务,核心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语文能力,习得方法,养成习惯。本色语文就是立足于文本言语,营造良好的言语氛围,引导学生咀嚼感知言语,激活学生认知体验,生成学生的言语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仇天然  陈林静 《江苏教育》2023,(27):73-76+3
<正>“整本书阅读”在六大学习任务群中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强调引导学生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升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笔者带领五年级学生进行《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时,尝试以情境任务体验,优化儿童的言语经验,通过“化身书中人物,再现西游风貌,共赴取经之旅”系列阅读任务,帮助学生感受整本书阅读的意趣,发展高阶思维,提升言语品质。一、  相似文献   

7.
赵贝贝 《作文》2022,(Z4):54-55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与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师生可以借助课文篇目这个学习资源,抓住文本语言的特征,在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作者等诸要素之间开展丰富的言语活动,体会作品语言的精妙,认识到“特定的言语形式”传达出“特定的情感内容”,学习作者言说的奥妙与智慧,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那么如何让低年段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读得快乐、有法、有效呢?  相似文献   

9.
钱明辉 《江苏教育》2023,(44):82-8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因此,学生言语素养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建构有效的真实情境,进行适切的言语引导,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习得,在习得中运用,以发展学生的言语素养。1.找准思维兴趣点激活言语场境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强调要在真实的语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构建了素养型课程目标,强调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内容以“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六大学习任务群呈现,是语文学科最本质的育人力量,成为语文育人的方向旨归。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教学应循着言语实践的路径,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经历真实的语言运用过程,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内涵、积累“语用”经验,才能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的颁布,语言建构与运用成为语文课程的核心。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内在逻辑包括掌握语音、语义、语形,积累言语材料;疏通语理,发现语言规律;形成语感,创生言语行为。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落实路径是:在言语实践场中发展言语智能;在思维发展与提升中提升语用能力;在审美鉴赏与创造中萃取语言的生命感;在文化传承与建构中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语文课标”)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小学各学段整本书阅读的书目类型、素养发展要求不尽相同。纵观语文课标设置的六个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为其他学习任务群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天地,并能从不同的层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语文实践活动层面看,能持续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积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阅读策略层面看,  相似文献   

14.
<正>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包括《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三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内容都属于民间故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2022年版课标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中对第三学段学生的要求是:“阅读表现人与社会的优秀文学作品,走进广阔的文学艺术世界,学习品味作品语言、欣赏艺术形象,复述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视角引领学生阅读,可以切实提升学生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但更应该抓住文本中可进行的语文训练点来让学生进行言语训练,才能使语文阅读课堂得以持续性向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祖父的园子》教学中注意增强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意识,教给学生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方法,注重积累、梳理与运用相结合。梳理事件、话题讨论、阅读链接,体会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的自由与快乐,以及“我”对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触摸童心、联结自我,以角色代入的方式,在想象中进行深度的情境体验;关注文本形式、发现语言特点,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发现、感受和表现语言文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正>在语文教学中,复述是指学生在充分学习文本的基础上,理解文本,内化语言,重组表达的言语实践活动。复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其思维深度发展,使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提升言语表达品质。教师应当在研读课标、读懂教材的基础上,走好“四部曲”——精准定位目标,巧妙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已为继续深化高中语文教改、发挥语文育人功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因此,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夯基固本”,注重指导学生在语言建构、情境运用中不断增长言语智慧、增强语用能力;要高度重视“思维提升”,注重指导学生在思辨阅读、深度学习中不断淬炼、发展高阶思维;要切实加强“以美育人”,注重指导学生在感受文字、鉴赏作品中不断增强美感体验、提高审美素养;要有机渗透“以文化人”,注重指导学生在传承经典、含英咀华中不断汲取文化血脉、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正>《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的丰富情感,是一种完全用言语来表达的艺术,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翻开最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我们惊喜地阅读到这些文字“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新课标启示我们:以古诗词为代表的经典阅读是为学生的文化自信奠基,体验式、实践性强的阅读教学方式,是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王丹霞 《语文学习》2022,(12):23-28
<正>在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提出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其中,“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唯一的基础型任务群,其地位可见一斑。“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1]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是语言运用的课程内容载体。学生在积累语言材料、梳理语言现象、初步探究语言规律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与文化自信也得到相应提升。可以说,没有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其他任务群也无法顺利实施。那么,在初中阶段该如何开展该任务群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