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朱经农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风云人物,为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构建作出过突出贡献。作为1922新学制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他具有十分丰富的初中历史课程思想。文中着重分析了朱经农的初中历史教育观、初中历史课程教材编制思想、初中历史教学思想及对当时历史课程标准的影响等内容,力图对我国当前初中历史课程的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实业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着自身的结构体系,在中国近代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与教育家,严复一生都在践行实业教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业教育思想。严复的实业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对严复的实业教育思想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对我国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有所启示与借鉴,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传入中国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推动了近代职业教育观念、教育体制的革新与重构,职业教育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代职业教育关于"人计"与"事计"的现实旨归,关于"平民"与"乡村"的终极关怀,关于"生利"与"实用"的经验价值,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创新与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当前国内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现状来看,近代实用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依然具有鲜活的现实意义,尤其是近代职业教育思潮的宗旨、手段、价值、意义,都应该得到传承、再造与复兴。  相似文献   

4.
蒋维乔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近代职业教育思潮中,他认为普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石,并热心女子职业教育,倡办实业补习学校,强调实习课程,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促进了当时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今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在中国逐渐崛起,成为培养国家经济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许多杰出的教育家为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黄炎培作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先驱人物,其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以黄炎培为例,对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人物及其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当代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郑观应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改良主义思想家,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所提出的职业教育理念,不仅对近代中国来说是非常先进的教育思想,而且对当代中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极具借鉴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研究蔡元培教育思想之时,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他办理中国近代大学教育而言,而忽略其一生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因此本文针对这一基点,深刻地阐述了蔡元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以利于达到对其教育思想的全面而彻底的认识,从而为我国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謇实业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思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目前我国走职业教育与经济良性互动之路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出版业与新教育几乎同时起步,且从一开始便相辅相成,特别是民国时期教育界与出版界之间的合作互动对近代教育和出版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王云五因其与近代中国最早成立的民营出版机构和最大的教育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的特殊关系而人际交游颇广,其中他与胡适、朱经农、陶行知之间的交谊虽不尽相同,合作方式亦各异,但都具有突出的代表性。考察他们在教育和出版方面的交游始末,可为后人了解民国教育界与出版界的良性互动及其重要影响提供若干典型而生动的个案。  相似文献   

10.
黄炎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作为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先驱,他提出的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至今仍闪耀着熠熠光辉,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我们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将"人口就业压力"转变为"人才培养动力";建构职业教育与社会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通识教育,变革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汉字与汉字书写技能教育是我国语文基础教育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本世纪初,教育部颁布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但新课标实施以来,这些新的理念并没有顺利实现,与该项教育相关的语文基础教育和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均存在较大的问题。因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加强对汉字认识的教育,二是加强对汉字书写技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菲律宾华文教育历经了华侨教育时期和华人教育时期,有其鼎盛和繁荣的纪录。随着菲律宾对华人的菲化,华文教育工作者落后于形势的变化,华文教育遭遇低谷。但华族是个永不言败的民族,他们从低谷中奋进,推动着华文教育的发展,使华文教育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3.
李慧琴 《天津教育》2021,(5):166-167
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主要对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美育渗透进行了具体探讨。首先,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有效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随后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相关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与归纳,旨在提升小学语文美育的质量,切实地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及其体验。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是需要一定的教育理念作指导的,而新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有特定的原因的。根据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变革、国际和国内基础教育改革、国外母语课程改革以及语文教育自身的矛盾运动等新形势,探讨语文教育新理念提出的背景,对于重构语文教育的目标体系,推动语文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Higher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inherently embedded in both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hinese modern political culture.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ontological concep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both conceptual and political perspectives. First, by illustrating the Government agenda and politic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particular roles played by individu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he article then moves on to describe the ontological conceptual framework used in identifying higher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purpose of showing how higher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iffers from Western dominated higher education concepts and models. Both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ontext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glob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are involved in 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higher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The final section considers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ing higher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6.
我1949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长期从事语文教材编写与语文教育研究工作。在语文人生中,我向叶圣陶、吕叔湘诸先生和当代诸贤士学习,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语文教育观点:语文是基础工具,语文教学既要“实”又要“活”,语文教育要联系生活,要利用好“第二课堂”,要重视文言文教学,语文教育改革要在继承中求发展,语文教育教学要立足中国大地。  相似文献   

17.
明确印尼华文教育的定位,确立与之相适应的华文教育理念,应是克服困难障碍、规避风险、争取华文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依据近年来对华侨大学华文学院300余名印尼华裔学生与非华裔学生的调查。并结合在印尼教授汉语时的有关调查,探讨印尼华文教育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比较教育学研究者自觉地开始了比较教育研究的理论原创工作。中国本土的比较教育学理论是以中国的传统哲学和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和根本的。建设中国自己的比较教育理论,能够解决我国比较教育理论建设的艰难困境.也能够为我们更好地进行实际的比较教育工作提供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与华裔新生代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提高本质上是华文教育影响力的问题,反映的是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坚持党的领导,通过改革开放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以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是对推动华文教育与文化认同的有力保障。参照《悉尼协议》标准进行华文课程资源建设供给侧改革,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的发展,以职业教育密切与祖国的联系,推动华裔新生代主动服务“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进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是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为实现中国梦积聚广泛力量支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学就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教育学。在21世纪,中国教育学走向世界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具有现实可能性;中国教育学走向世界有多种途径:系统梳理中国教育思想理论和创造性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教育理论的原创性研究,建构中国特色的教育创造学,进行教育创新实验,用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创造理论有效指导教育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