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法律翻译人才是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一种,而且是涉外法律人才。由于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原因,当前法律翻译人才奇缺,因此必须打破高校院系的藩篱,以锻造复合型法律翻译师资为重点,逐渐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法律翻译人才,以服务社会和涉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全球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既精通法学理论与实务,又懂外语、懂科技、懂WTO规则的复合型法学专业人才.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培养需要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反映全球化时代精神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教育理念;突出法律外语人才的特色培养;设置知识、能力、素质相互结合与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培养方法和措施要侧重于改革教学方法,扩大学生自主学习;整合办学资源,加强法律服务与法学教学和研究相结合,强化涉外法律实践环节;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法学教学资源的优化和共享.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期待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中国目前的法学教育远远不能满足法律人才的国际化需求,培养厚基础、复合型、实用型、高素质的涉外法律人才成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因此,立足于现实,克服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困境,提出合理和科学的对策,以应对日趋增强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是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WTO后,涉外法律事务日渐增多。为国家培养熟悉中外法律制度,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高等法律院校在新世纪的重要任务。因此,要认清开展法律忖业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有针对性的对其教学的模式、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师的培养作相应的安排。同时,学校应给予双语教学以有力的资助,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法律+外语复合型大学生的培养是当今市场的需求,也是社会的需求,本文就当前法律+外语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教改建议,对法律专业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涉外办案能力的培养会有很大提升.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时代助推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复合型人才.首先阐明了信息化时代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定义,然后分析了培养信息化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必要性及外语复合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的现状,最后针对信息化复合型外语人才提出了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法律英语作为专业英语,目的在于为涉外法律实务培养具备职业素养的涉外法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基于OBE教育理念探索法律英语课程教学,围绕课程可以实现的应用成果来设计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是复合型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是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背景下对工科大学法律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方院校培养“法律+非通用外语”复合型人才独树一帜,有利于错位发展,形成竞争优势.以东盟小语种为特色的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须辩证处理法律与外语、素质教育与实务教育两对关系,在课程设置改革上要突出法律课程双语教学、外语课程融入法律题材、通识课程丰富东盟知识等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外经贸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法律翻译市场也不断扩大,法律合同和文本的专业化翻译曰趋明显.为使高校外语和法律教学面向世界,急需在高校建立法律翻译教学机制,提高专业化,满足经济服务和社会需求.实现外语和专业综合化、社会化,法律专业涉外化、国际化,高校公共外语教育专业服务化、实用化,乃至达到翻译专业、外语专业和法律专业教学的复合化、综合化,从而加大既懂外语又懂法律的复合武人才的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10.
贾栗傈 《考试周刊》2010,(2):213-214
外语教育必须以市场为主导,融合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复合型的外语人才,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新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外语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教师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1.
The impact of major on college persistence among freshme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sing national-level data and a two-step procedure combining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and logit analysi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majors on college persistence among freshmen. Holding other variables constant, women with business majors and undecided majors are less likely to persist than other women. Women with health majors are most likely to persist. Men with education majors and undecided majors are less likely to persist than other men. Men with business majors are slightly more likely to persist than other men. Differences in persistence rates are explained by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ve magnitudes of goal-commitment, subject-interest, social-forces, and self-image effects.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学习投入为指标,通过问卷调查了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学习状况。免费师范生在学习投入的自我要求和学习收益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师范生群体;免费师范生和文科非师范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收益和自我要求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理科非师范生;女生在学习投入程度上高于男生;学生就读年级和家庭居住地对免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学习投入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问卷方式对68名英语专业大学生和301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外语焦虑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还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外语焦虑和考试成绩之间都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就总体水平而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外语焦虑明显高于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外语焦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焦虑主要体现为“口语焦虑”和“对英语课的消极态度”;英语专业学生则对“听力焦虑”的感受最为强烈。因此在寻求减轻外语焦虑的对策时,应该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阶段是与劳动力市场衔接最紧密的阶段,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直接决定了人们日后所从事的职业。从社会性别的角度看,女性倾向于选择女性密集型学科专业,男性倾向于选择男性密集型学科专业;男性密集型学科专业对应的职业领域收入往往高于女性密集型学科专业。学科专业的性别隔离导致职业性别隔离和职业分层,改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的性别隔离状况有助于解决性别收入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15.
The choice of college major is a key stage in the career search, and over a third of college students switch majors at least once. We provide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major switching, looking at the patterns of switching in both academic and non-academic dimensions. Low grades signal academic mismatch and predict switching majors - and the lower the grades, the larger the switch in terms of course content. Surprisingly, these switches do not improve students’ grades. When students switch majors, they switch to majors that “look like them”: females to female-heavy majors, and so on. Lower-ability women flee competitive majors at high rates, while men and higher-ability women are undeterred. Women are far more likely to leave STEM fields for majors that are less competitive – but still somewhat science-intensive – suggesting that leaving STEM may be more about fleeing the “culture” of STEM majors than fleeing science and math.  相似文献   

16.
运用抽样调查法,从创新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工作创意三个方面对某师范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英语专业大多数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般,创造力较好,而工作创意能力则较差。目前英语专业教育模式是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英语教学的效果和方法一直是各英语教育者所研究和关心的话题,如何由语言知识的获取转向创新能力、语言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是近些年尤为受人关注的话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性,剖析导致差异的原因以及探讨英语专业教学和非英语专业教学的互可借鉴之处,从而为改革非英语专业的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学习投入为指标,通过问卷调查了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学习状况。免费师范生在学习投入的自我要求和学习收益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师范生群体;免费师范生和文科非师范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收益和自我要求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理科非师范生;女生在学习投入程度上高于男生;学生就读年级和家庭居住地对免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学习投入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莆田学院2003—2006年成人高等教育夜大学专业招生状况相关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旨在推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夜大学专业招生工作的几点看法:(1)应进一步认识发展夜大学专业的必要性;(2)应开展多形式文化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夜大学专业的社会知名度;(3)应根据地方发展优势和自身办学优势,开设具有更强招生竞争力的夜大学专业;(4)努力培育特色夜大学专业;(5)加强招生市场的调查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人体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人体成分的比较研究,探索体育运动对人体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专业男女学生人体的蛋白质含量、水分含量、无机盐含量均高于非体育专业男女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非体育专业男女学生人体的脂肪含量比体育专业男女学生高,存在显著性差异;体育专业男女学生腰臀比均比非体育专业男女生低,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与以往相关研究结论一致,体育运动能够增加肌肉和骨骼的重量,使多余的脂肪以热能的形式消耗,能有效降低体内的脂肪含量及体脂百分比,进而使人体成分的构成处于合理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