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议论文要想从尽人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中突围出来,必须有一个让人眼睛一亮的全新观点。全新观点从何而来?它从思维方式的转变而来。那么,思维方式又该怎么转变呢?综观2022年各地高考优秀作文中的新锐言论,如下六个“想一想”非常有助于你的观点“焕发”出新意。一、向深处想一想,揭示本质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就只能看到表象;  相似文献   

2.
“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议论文要想从尽人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中突围出来,就必须有一个让人眼睛一亮的全新观点。全新观点从何而来?它从思维方式的转变而来。那么,思维方式又该怎么转变呢?纵观近年来《读者》《青年文摘》《半月谈》等期刊上的“雷人”言论,如下六个“想一想”非常有助于你的观点“焕发”出新意:  相似文献   

3.
乌兰  曲学利  许家成 《考试周刊》2009,(24):179-180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学习者的传统思维方式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提高学生网络学习的有效性尤为重要。本文提出学习者通过“海绵式”与“淘金式”思维方式的融合提高网络学习有效性的观点,并从学习者角度阐述了网络学习思维方式的转变,对转变思维方式的必要性着重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现了一个“新”字,即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模式等一系列全新的教育教学体系。各科的教材功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尤其是小学《科学》教材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教材从进行《自然》学科的教育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关注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教师在全新的课改呼唤中应如何实施《科学》教学呢?  相似文献   

5.
1、确定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1)教师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创新思维的主导意识。教育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因此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教师的教育观点必须转变:从“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转变为“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观念;从“以教师本位”的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权威教学”的观念转变为“共同探索”的观念;从“传统模式”的观念转变为“开放性教学”的观念。教师有了培养创新思维的主导意识,就能自觉地围绕“培养创新思维”这个核心研究确定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随着创新教育的实践和发展。创新作文教学应运而生。它开创了作文教学的新天地。也对教师作文教学思想、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新的课题,要想达到“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最佳境界,教师必须具备全新的作文教学思想,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真正完成“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教法形式的转变以及教学内容的转变”。我认为,所谓的创新作文,就是为让学生拓展思路,突破约束、不拘一格地写文章,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用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7.
姜有荣 《高中生》2011,(27):16-17
议论文要想从"公理""常理""大道理"中突围出来,就必须有一个让人眼睛一亮的新观点。新观点从何而来?它从思维方式的转变而来。那么,思维方式又该怎么转变呢?如下六个"想一想"有助于你的观点"焕发"出新意。  相似文献   

8.
大脑急刹车     
菜鸟小虾们,还记得小时候玩的脑筋急转变吧?那种总是以“小明”为主角的智力题陪伴我们度过了一个欢乐的童年,可是现在,你就千万别再落伍了哦!考验大脑的题目在网络上已经铺天盖地地蔓延开来,你若要想成为一个超IN的网虫,就必须要有非同寻常的思维方式,就让SUGAR带你一起来体会全新的大脑冲击波吧!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或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赋予了学校课程全新的品质、视野与旨趣。它要求教师在认识上必须突破“确定性”的课程逻辑、“基础性”的课程旨趣、“认同性”的教学模式、“筛选性”的教学评价,以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与创新。否则,新课程改革就会因为陈旧的思维方式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夭折或最终失败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中的思维方式突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或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赋予了学校课程全新的品质、视野与旨趣。它要求教师在认识上必须突破“确定性”的课程逻辑、“基础性”的课程旨趣、“认同性”的教学模式、“筛选性”的教学评价,以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与创新。否则,新课程改革就会因为陈旧的思维方式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夭折或最终失败的结局。  相似文献   

11.
论马克思新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表现为从黑格尔思辨思维方式到费尔巴哈人本思维方式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在他为详细制定自己新哲学的观点而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确立。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新哲学把握属人存在,理解、诠释和评价一切哲学问题的根本思维方式,具有深刻的合理性。它是对一切旧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由之开创了人类哲学思维的新视野、新境界和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朱红霖 《数学教学》2013,(10):18-22,45
新课程标准强调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变,其中由“教会学生”向“教学生会学”就是实现这一模式转变的具体行为之一.而学会反思自己的思维、优化学习思维的过程又是会学习的重要内涵之一.那么什么前提下,我们要反思?我们如何进行反思?反思之后如何优化我们的思维?笔者就教学中的一些案例,谈谈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自学自悟、合作交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学习方式。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行为的研究者和全新互动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引导学生制定学习任务,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维,训练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完成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就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和发挥,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有四个,“提出任务”、“自主探究”、“汇报交流”和“讨论概括”。该教案中的“明确…  相似文献   

14.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会问,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在课堂,那么保证课堂质量的是教师。任何变革,都要反映在课堂教师的水平上。教育就是生命的展开。必须让教师认识到,人生的成长、人生的幸福与成就感与课堂的有效成正比。必须改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堂组织方式。那么如何让每一位教师“规范”起来,让每一位教师“成长”起来,让每一位教师“专业”起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综合大家的观点就是要转变教师的思维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师树立良好的教学形象。那么,这良好的教学形象从哪里来?  相似文献   

15.
方程是代数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代数思维方式的重要模块.在方程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三个角度经历算术思维方式向代数思维方式的转变:从技巧化到程式化、从情境化到形式化、从关注“数量计算”到关注“关系结构”,在此基础上初步完成算术学习向代数学习的过渡.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思维方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党的思维方式也必然发生转变。“五个统筹”策略是在科学判断党和国家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的,昭示着共产党思维方式的变革。只有从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角度才能理解“五个统筹”策略的深刻内涵和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路阳 《湖北教育》2014,(2):38-39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发展战略,是时代的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这一伟大转变的关键是创新领导思维,转变领导方式。科学的思维方式是领导工作的灵魂,它为领导者提供新的思维视角,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新的决策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呼唤着领导思维创新,要求领导思维必须具有全局性、辩证性、前瞻性和创造性。领导思维创新的基本思路是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静态走向动态,从一维走向多维。  相似文献   

18.
提起定向思维,人们总是想到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把定向思维等同于思维定式。打开电脑搜索关键词“思维定式”,我们就会看到“破除思维定式”“打破思维定式”“冲出思维定式”等观点。总之,思维定式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其实,定向思维与思维定式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思维定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是指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照现成的方案或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中,中国的文化、艺术、建筑等许多领域郡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后现代主义浪潮的影响,教育领域包括教育技术学也不例外。早在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的祝智庭教授及其博士研究生顾清红的《教育技术的后现代观》一文就探讨了后现代主义观点对教学设计实际提供的建设性的批判,并提到设计“需要给无序或‘反设计’留一席之地”本文拟就对这一论题稍作粗浅的思考,追问:什么是“反设计”甲它可以成为教学设计领域的思维方式吗?这种思维方式与以往的思维方式比较,又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以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展现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了新课改的核心,教师成了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两千多年的“师道尊严”受到了挑战,部分教师,尤其是一些中老年教师的观念一时还是难以转变,产生“教了半辈子书,不会教了”的感叹,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在新的课程改革过程中陷入了被动的局面。怎样才能使教师从被动的教学中转变过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