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呼唤生物活动课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一个美国教育考察团到上海访问,听了一堂特级教师的公开课,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灵活,重点突出,教学双向互动配合默契,课堂作业和思考题都完成得很好。可美国专家却不以为然:“这节课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那么还上它干什么?”原来他们认为学生应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相似文献   

2.
刘国华 《学子》2013,(1):46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教育考察团到上海访问,听了一堂特级教师的数学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所讲的重点突出,教师和学生双方配合也相当默契,学生的课堂作业和思考题都完成得相当出色。课后听课的所有教师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但美国一个教育专家在肯定中国的教师教学的同时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这节课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出来,这节课还上它干什么?"原来他们认为学生应该带着问题走进教室,  相似文献   

3.
没有问题才是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美国教育考察团到上海访问,希望听一节有中国特色的公开课。负责接待的上海教育科学院安排一所著名重点高中为他们开了一堂高一物理课。任课教师是一名有影响的特级教师。课堂上,教学双方很活跃,教师问问题,学生答问题,气氛热烈,教师布置的作业和思考题学生都完成得很好。教师教学方法灵活,重点突出,训练也有针对性,时间安排很恰当。当老师说“这节课就上到这里”的时候,下课铃声正好响起来,听课的中国教师不禁鼓起了掌。但奇怪的是,几位美国教育学家却一点表情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他们的回答出乎我们的意料。他们反问:教师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工作接近二十年之际,居然有幸成为了特级教师张齐华“三门问题”数学课堂中的一名学生。在这次教师和学生角色置换的过程中,我产生了诸多感受,这使我对理解学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张老师的这节课中,所有学生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这些学生产生的途径非常奇妙。活动当天签到时,每位教师都领了一张号码牌,我猜想:互动环节时多半是要抽号回答问题了。当第一节课结束后,张老师在做第二节课的教学准备,却迟迟未见学生来,正在纳闷时,张老师说话了:“今天这节课的学生有点特别,请大家取出号码牌,号码牌上打有星号的老师请起立。”  相似文献   

5.
某一美国教育考察团到上海访问中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情况,希望听一节有中国特色的公开课。负责接待的上海教育科学院请一所著名重点中学安排了一堂物理课,教师是一名有影响的特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灵活,重点突出;教学双方也显得很活跃,教师问问题,学生答问题,气氛热烈;训练也有针对性,教师布置的作业和思考题学生都完成得很好;时间安排很恰当,当老师说:“这节课就上到这里”的时候,下课铃声正好响起来,听课的中国教师不禁鼓起了掌声,但奇怪的是几位美国教育专家却一点表情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第二天当接待者请他们谈…  相似文献   

6.
高三数学课以复习课居多,因而如何上好复习课值得认真研究.笔者的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思路是:从可能出现的问题入手一怎样解决这些问题—问题解决中获得启示一应用拓展.以此展开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使高三复习课更加生动有效.1带着"静态"问题进入课堂,做到有的放矢目前较普遍的复习课教学方式是学生先预习学案,老师批改后进行讲评.通过批改,教师就清楚这块内容学生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因而教师备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怎样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如果带着学生存在的问题进入课堂,那么课堂教学就能做到有备而来、有的放矢.笔者把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7.
听一位教师执教一年级的研究课《这儿真好》,引发了我对当前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现状的一些思考。这节研究课的前半程,教师上得很流畅,学生相当活跃。在这节课的最后十分钟里,老师安排的内容是“精心”指导学生书写好“象”、“极”、“玩”、“年”四个一类生字。按理说,十分钟时间安排写四个生字,应该是绰绰有余的。可在教学中,老师先引导学生逐一给这四个生字组词、扩词,然后再引导学生逐一书空识记字形,接着又引导学生逐一观察、评价老师所“范写”的字存在的问题,最后又带着学生温习了一遍“写字歌”。待到教师将上述环节教学完毕,…  相似文献   

8.
有幸听了中年级组教师的一节数学课,对我很有启示,现就这节课的教学节奏来谈谈我的感受。这位老师所授的是“三步计算应用题”,这节课教学内容只有一道例题和三道“做一做”的练习题。但老师在授课时,开始松,中间紧,最后就急了,使结尾的教学几乎处于急奔竞走的状态。这也让我想起几年前在一次小学数学教学交流研讨会上所听的一节课,这节课老师说话如放机关枪,整堂课像一场答辩会,逼得好学生也只能望板兴叹。这些经历不禁让我产生了对这样一个问题的思考:小学中年级课堂教学节奏应如何掌握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清楚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生…  相似文献   

9.
又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按照惯例,我出一些探索性的题目,大家进行讨论与交流,得出结论。今天的这节课好像有点不寻常,我刚走进教室,数学班长就被大家推向了讲台,红着脸说:“魏老师,这节课我们读书,可以吗?”下面的学生附和着。我想数学课读什么书呀,我本想用老师的威严制止这一切  相似文献   

10.
林玉松 《教育导刊》2004,(3):124-124
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下,我发现有同学喜欢在黑板上涂涂抹抹,还模仿老师上课的样子。我灵机一动,让学生过一过“当老师”的瘾。我要求学生报名参加“做个小老师,上好一节课”的活动。消息一传开,全班就像炸开了锅,个个跃跃欲试,大家都很期待这别具一格的语课,我最后让一名较为大胆的学生上了一节课。上课铃一响,“小老师”有模有样地上起课来。他认真,自然,声音响亮,下面的学生呢,都觉得很新鲜,积极配合好“小老师”。这一节上的是《羚羊木雕》,由于这一课书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反应特别热烈。学生认真回答问题,各抒己见,仿佛就是在上一节心与心沟通的课。一节45分钟的课过去了,我坐在教室后面,发现学生的表情是开心的,意犹未尽。这节课的效果比我想像中要好。课后,他们交上这节课的评论,他们的触动也颇大。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80页课题“垂直于弦的直径”是从“赵州桥问题”引入的.在教学中,多数老师的设计是:教师给出“赵州桥问题”,经学生思考后,思路受阻,解决不了问题,于是老师指出:根据现有的知识我们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等这节课学习了新的知识“垂径定理”后,我们就会求解了.下面我们来学习新的知识:“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师板书课题).接  相似文献   

12.
曹彦红 《考试周刊》2013,(86):96-97
课堂是指在教室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我们所要探讨的“有效性”就该针对“班级授课”而言,它是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通俗地说.就是在比较固定的教学环境中,老师对比较固定的学生群体。在比较固定的时间内完成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一堂课上得是否成功、教学效果如何和学生对这节课的感觉是有很大关系的.也就是说学生对这节课有没有兴趣、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能否听进脑海里、主动学还是被动学。笔者就对有效课堂的认识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经常看到来自国外关于教育方面的信息,摘录两条与大家共享。这条来自美国:美国的学校没有课间休息时间,上午连着3节课,每节课一个小时,中间大概只有一分钟的时间换教室,上厕所还要老师签字。中午用餐时间20分钟,下午依然是连上3节课。学生随身携带“议程簿”——记录每天在校活动的本子。只要不是集体活动,都必须在自己的“议程簿”上填写目的及出发时间,然后由老师签字才能离开,而且任何时候必须带着“议程簿”,以备老师随时检查。  相似文献   

14.
前几天,我聆听了一节教学示范课《峨眉山道上》。作者通过登峨眉山,深切体会到了铺路人的平凡伟大,可敬可佩,所以课文最后称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执教老师正是抓住了这一中心思想,有效地组织教学。课上,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所有问题几乎迎刃而解。然而就在课堂即将结束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教师可能打算对本节课的思想教育进行一下总结和升华,留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问题:“学习了这一课,你想对峨眉山上的铺路人说什么呢?”学生们积极发言。这时,有一个学生忽然提出异议:“老师,我觉得这群铺路人不‘沾嫌’!”(“沾嫌”一词…  相似文献   

15.
严卫林 《中国教师》2006,(10):28-29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一所学校对外公开5堂课,5位教师上的都是同一课题,听课老师听到的5节课都是一个模子: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听课教师不觉有点纳闷:为什么5节课如出一辙呢?后来才知道,这5位老师事前经过了集体备课,他们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教室,照本宣科。这不得不让人疑窦顿生,难道集体备课就非得“如出一辙”?难道“集体智慧”下就不能有再创造?集体备课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取长补短,便于教师“共同富裕”;集体备课后形成的“共同结晶”对于新上岗的教师更是…  相似文献   

16.
案例 徐老师是一位有思想的研究型教师。她也是一位在教学中实现自我成长的教师典范。 2008年秋,山东省临沂市某区的考察团来到了徐老师的课堂上。时已下午四点多,学生马上就要放学了,学校匆匆组织学生为考察人员来上这节公开课。学生在徐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与展示关于“折扣”问题的讨论。因时间已晚,学校希望这节课只上20分钟就结束,  相似文献   

17.
<正>《礼记·学记》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一般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都会习惯性地对学生说:"还有问题吗?"当学生回答说没有问题了,老师就放心了,学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这是在  相似文献   

18.
抽查背书     
上课铃一响,就有同学叫道:“悲惨世界将要来临!”还有人指着铃声发出的地方大喊“哀乐”——这节课,王老师要抽查背书,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早在上节课,王老师就说过要抽查背书,刚刚课代表陆星宇又提醒我们,顿时教室一片翻书声。令人揪心的上课铃刚响过,王老师就笑吟吟地走了  相似文献   

19.
年轻的杨老师气呼呼地找到我:“你们班的王帅居然没有等我说下课就嚷嚷着要上厕所,其他学生也跟着起哄,这叫我怎么上课?”不对吧?王帅这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不太突出,但一向还是很尊重老师的。我带着疑惑找到这位学生,了解情况之后,舒了一口气。原来下课铃响过好几分钟了,杨老师还不下课,而班上学生已经连续两节课没有上厕所了——第一节课的老师下课晚了几分钟,第二节课杨老师又提前几分钟进了教室,第二节课下课铃响过几分钟了,杨老师还不下课。王帅实在憋不住了,只好大叫。尽管缺乏礼貌,他的要求却是合理的,也表达了同学们的意愿。如果不是王…  相似文献   

20.
我在美国听了一节小学的自然常识课,课题是“蚯蚓”。在我们国内的上法,一般不外乎,老师先板书“蚯蚓”,然后出示蚯蚓的图片或投影,再是介绍它身体的特征,最后讲讲它对人类的益处。美国的老师怎样上的呢?一上课,老师说这节课上“蚯蚓”,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纸,上来取蚯蚓。同学们担着纸片纷纷上讲台盛蚯蚓。许多蚯蚓从纸片上滑落下来,学生们推桌子挪椅子地弯腰抓蚯蚓,整个教室顿时乱成一团,老师却一言不发,站在讲台上旁冷眼旁观。课后老师对我说,上了一节“蚯蚓”课后,假如连蚯蚓也抓不住,那么这节课还有什么意义。同学们抓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