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分析《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是苏科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章《一次函数》第五节的内容.此前已经分别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知识,这节课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和一次函数(形)的关系,是这两章知识的综合运用.强化了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知识与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为今后解析几何的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二节,是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后续和发展,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有紧密联系,是继续学习一次函数的基础.二元一次方程组在解决生活和生产实际问题中有较多的应用,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这个描述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一节《二元一次方程》内容。本节课的学习是建立方程思想的一个重要过程,只有正确地理解和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才能学好二元一次方程组。因此,二元一次方程的研究综合了前面学习过的方程的知识,同时又为后继的内容做了奠基,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设计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把“图形”和“数”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对这两章内容的深化和延伸,这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又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供了机会。本节课提出的教学内容和思想方法,对进一步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从苏科版八年级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来看,函数(第一课时)是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一次函数”第一节的起始内容,它是在已学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学习的,同时也为以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学习奠定基础.以下是笔者对苏科版八上6.1“函数”的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的分析,供参考.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观察乌鸦喝水故事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八章第4节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中的第一节课.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意识与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材安排了这一内容.这节课讨论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实际背景,需要建立三元一次方程组模型,并综合运用有关二元  相似文献   

7.
<正>"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1"是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五节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列方程组和解方程组,其蕴含的生活常识、模型思想及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等,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积极的影响.本文将从教学内容分析、学生认知基础、教学片断和设计思路等方面来阐述对本节课的理解.一、对该课的教学理解与定位1.教学内容分析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  相似文献   

8.
L教师要参加浙江省优质课比赛,邀请笔者与同事参加磨课活动.她参赛的课题是七年级《数学》(下)“二元一次方程组”,这是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2课时.教材的呈现方式是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模型——给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列表尝试求解——给出方程组的解的概念——新问题解决.它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3)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相似文献   

9.
<正>一、教材分析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知识点之间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七年级上册第4章"一元一次方程",七年级下册第11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八年级上册第6章"一次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在苏科版教材中八年级上册第6章一次函数中的一节新授课.因此,确切地说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一次函数后,利用函数解决方程和不等式的一些相关问题,是从函数的观点对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再认识,是方程、不等式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012年版)第8.1节《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 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们解的概念,会检验一对数值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李微 《黑河教育》2013,(7):15-15
一、教学内容分析《分式方程》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章第3节的内容,是在学习完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初中阶段所讲授的又一种方程的解法。分式方程的解法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章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  相似文献   

12.
1 教材分析 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方程与函数的编排打破了传统的“先出方程,再出函数”的做法,代之以随数量关系的变化循环有序地安排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函数。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螺旋上升的知识体系中不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也便于从联系的角度认识方程和函数。就“一次函数”这一章而言,教材除了介绍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探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外,还专门安排了一节“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及不等式”。由此可以看出本章在全套教材编写体例和意图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对应关系。 2.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相似文献   

14.
一次函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函数,它是最基本的一类函数.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初中学习其他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重要基础,也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等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二元一次方程是义务教育第三学段代数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数学联系生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更是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同时又是今后学习线性方程组及平面解析几何等知识的基础.鉴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重要性和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的掌握情况,笔者专门设计了一节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习题课,  相似文献   

16.
“一次函数”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材分析 本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在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上,初次接触函数。在对函数初步讨论后,重点研究了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是学生接触基本函数的起点,也是学习后续各类函数的基础。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变量与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及应用举例,用函数观点再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7.
1基本情况1.1授课对象学生来自区内普通公办学校的初一班级,学生数学基础总体较好,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初步具备一定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1.2教材分析所用教材为教育部2012年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初中代数的内容主要是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五大板块,其中方程与不等式既可以看成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模型,也可以看成是数、式的运用.第11章“一元一次不等式”既是不等式的开篇之章,又是在第4章“一元一次方程”和第10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学习基础上的延续,本章内容的学习可以看成是方程板块内容的继承与创新,类比与对比是学习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学设计李晓松李茗“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节课是初中代数教材第十二章第四节的内容,整个一章的知识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它既巩固了实数和代数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方程组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1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中的“数与代数”部分,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大小比较、整式加减、等式及其性质和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学习的.涉及的数量关系有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两种.方程与方程组是研究等量关系的工具,而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则是讨论不等关系的工具.教材从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等活动,了解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不等关系,是以后学习不等式(组)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一、案例背景为了加强新优质初中学校间的学习与交流,南京三区联合组织了一次中考一轮复习课交流研讨活动,笔者有幸代表浦口区上了一节初三复习课,课题是3.1一次函数第1课时.本节课为初三一轮复习中第三章函数的第一节复习课,在此之前已经了解了变量、函数的定义、表示法及图像,而本节课内容主要是:通过自主体验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与胄灾;根据已知条件,获得有效信息,确定一次函数关系式;体会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