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5 毫秒
1.
<孙子兵法>是一部传统谋略著作,现被广泛用于军事、外交、商业、体育竞技等领域.笔者认为<孙子兵法>中的作战谋略思想对排球比赛的临场指挥同样适用,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表现为赛前的"庙算"思想;赛中的"随机应变"思?关键时刻的"奇正"思想;用人的"视卒如婴"思想等.  相似文献   

2.
试论太极拳的技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击是拳术的本质特征。章以太极拳的历史和清代以来的论以及阴阳五行学、《孙子兵法》的有关理论为依据,探讨太极拳技击思想的核心内容.指出了它们对太极拳技击思想的影响,为研究太极拳的技术特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太极拳的文化内涵的阐述,认为周易太极,阴阳五行,道教思想,孙子兵法,以至于道德伦理等中国传统文化都可以在太极拳中体现出来。具体剖析,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规范,道家的为人策略与养生技术,佛家的禅定方法,兵家的作战思路,最后简单阐述了太极拳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古代军事家孙子的思想在今天始终进发着青春的活力,它仍然是人们汲取智慧的不竭之泉,对于解决当代篮球变革中的基本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这也说明,只要我们善于在古今文化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就可以利用古人的智慧为我们的现代篮球运动服务.在此.就是要利用孙子的思想丰富当代篮球运动的制胜智慧,在具体的篮球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孙子的军事思想作指导.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对太极拳美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中国哲学与美学视角,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太极拳美学思想的影响,提出构成太极拳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太极拳美学思想、起源、发展进程等不同侧面的分析研究,增进国人对太极拳的进一步认识,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太极拳理论体系框架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西安市八区的600名参加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参加太极拳锻炼的动机是比较广泛和复杂的,主要有:防病治病、太极拳健身、消遗娱乐、社交活动、精神解脱、审美与自我完善、能力显示、太极拳防身。通过分析发现,太极拳运动不仅是一种体育锻炼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团体性较强的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起源、内涵、属性、作用等方面对太极拳文化与太极拳进行了辨析。提出,太极拳文化与太极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有着不同的起源、内涵、属性、作用,同时,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孙子兵法》的谋攻篇、军争篇、用计篇等方面分析研究篮球运动训练的组队、指导思想、训练、管理等.笔者试图用《孙子兵法》来丰富篮球运动训练的谋略思想,以期为其发展和理论的充实增辟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从“推己及人”到“内圣外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文化学的视角出发,对太极拳的人文价值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是一种内涵厚重且具有人文精神的拳种.太极拳是关乎“人”的一门学问.太极拳所阐释的,“正己”、“知己”、“舍己”、“随人”成就着太极拳关于人生价值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思想,并在这些思想的相互联系中构成了统一的价值观——“推己及人”、“内圣外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成都李雅轩杨氏太极拳的传人——陈龙骧、李敏弟的口述访谈的整理,我们了解到李雅轩太极拳发展过程中很多鲜为人知的史实.对于那些苦苦追求太极拳真谛的习练者来说,如何全面认识太极拳以及把握练好太极拳要遵循的路径,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与瑜伽的比较——兼论太极拳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研究法,首先形成了对瑜伽的初步认识,继而从项目性质、健身原理、文化背景、养生理念几个方面对瑜伽和太极拳进行了比较,认为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态,在健身方面各有千秋。最后基于对二者的比较,探讨太极拳的国际化发展对策。通过比较研究更为客观和全面地认识太极拳,以便找到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有效对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太极推手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文化学角度探求太极推手的文化内涵,即主要从其哲学内涵、伦理、兵法、医学等方面作一尝试性研究。认为:推手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以及相契合的时间、载体和途径;“以柔克刚”的特点反映了”反者道之动”的哲学内涵;“后发制人”战略体现了儒家“仁义”伦理思想,还包含有兵法思想等。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和日本两个在太极拳发展中有代表性国家的太极拳练习者进行了社会学比较分析发现 :太极拳在中、日两国的发展十分迅速 ,参加太极拳练习的人数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两国太极拳练习者在锻炼效果的主观评价方面 ,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差异。中国的太极拳练习者对练习效果的主观评价除了在“满足娱乐需要”方面与日本的太极拳练习者有着一致的看法外 ,其余均高于日本。这一现象既与两国的文化背景有着一定的关系 ,同时也与两国太极拳练习者对太极拳拳理的理解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竞技太极拳竞赛规则的演变过程及其对竞技太极拳发展趋势影响的分析,得出结论:竞技太极拳竞赛规则的发展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她对太极拳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太极拳的竞技比赛上,还包括太极拳社会民间活动的普及、太极拳国际化的推广。《全国武术比赛竞赛规则》和《全国太极拳剑竞赛规则》这两本规则目标定位不同,两本《太极拳竞赛规则》在修订上还需完善。太极拳的《两本规则》要互有分工、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太极拳的身心调控作用,采用三个实验,通过分析演练太极拳(整体的调身)、实施太极拳式呼吸调控(调息)以及太极拳式自我调节放松(调心)前后的脑波变化、状态性焦虑特征,论证太极拳身心调控作用。实验一表明太极拳熟练者的α1、α2节律含有率均显著高于初学者,且熟练者的状态性焦虑显示持续性下降。实验二表明,实施太极拳式呼吸前后脑波均处于α2节律的优势状态。实验三表明,太极拳的意念调节放松后头部顶叶以及枕叶的α2节律含有量明显高于放松前,且肌电积分值明显减少。三个实验结果均显示在太极拳身心调控后状态性焦虑降低,脑波α2节律优势的现象,表明从脑波学初步证明太极拳的身心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试论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太极拳意愿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个体访谈以及数理统计的方法,探索了大学生太极拳学习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社会文化氛围对太极拳文化的影响,大学生自身对太极拳的认识程度及兴趣,高校在太极拳教学中的方法和措施等影响了大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意愿。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内劲形成过程中,是从柔练开始,达到经络的疏通,并通过经络功能的开发,使人体能够具备更多蓄积能量的途径,并提供了形成内劲所需的信息能量,特别是利用了经络系统对信息的敏感度,开发了内劲的节能功能。最后明确太极拳内劲的实质是太极拳对人体功能态的一种提高方式。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其独特的实用价值,太析拳运动的开展也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区体育中的地位和价值,因此在太极拳的教法上应区别于传统教法。针对中老年人的特点进行教学,结果证明,可使中老年人更快,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动作,防止了因练习方法不当而造成的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在吸取太极拳传统经典论文创新思想的基础上,对太极拳的基本范畴、哲学方法、运动模式、技术动作结构和身体运动控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太极拳运动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科学内涵,它的技术手段有着雄厚的人文、心理学和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和汉语都是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的文化形式,从语言学角度探讨太极拳的动作名称特点,有利于透视太极拳与其他文化形式之间存在的内在有机联系,更好地体会太极拳本身具有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