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自省档案馆新馆建成投入使用以来,省直单位大力支持和配合档案的移交进馆工作,使国家档案资源建设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交接双方逐步摸索出了做好移交、接收工作的路子。为了总结2006年度档案移交进馆工作,部署省直单位2007年度应进馆档案的规范移送移交工作,省档案馆于2007年1  相似文献   

2.
接收档案进馆工作是档案馆主要业务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立档单位应当白档案形成之日起满20年即向有关国家档案馆移交”。黄河档案馆作为治理黄河的专业档案馆,1987年开始第一次接收黄委所属各立档单位1966年以前形成的档案,1992年底完成,共计接收84个立档单位的16683卷档案。  相似文献   

3.
对档案进馆及其影响馆、室业务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高建华“进馆”,我们通常称接收进馆或移交进馆。对档案室来说,是向档案馆“移交”档案;对档案馆来说,是“接收”档案室的档案。其实质是档案的“进馆”。“进馆”这个概念与“归档”一样,应该说是一个档案专门用语...  相似文献   

4.
朝阳区档案馆在新馆尚未建成,库容量已经饱和的情况下,去年接收档案10975卷,是建馆以来接收档案最多的一年。该馆一方面在现有基础上加高档案柜扩大库容量;一方面采取灵活变通的办法,将达到进馆标准的档案先办理移交手续,暂由原单位代管,待档案馆建成后立即进馆。此办法经主管区长批准后,签订代管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和任务。目前已有16个单位办理了移交手续。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国家有关电子档案接收和长期保存系统建设试点项目工作要求,日前,上海市国家税务局、市地方税务局将本单位2009年—2010年形成的文书类永久电子档案以光盘方式向市档案馆进行了移交。这标志着上海市档案馆首批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试点工作圆满完成,同时全市范围内的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工作将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本市各单位已建成或正在新建0A系统及业务管理系统,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对这些电子文件应早日明确其移交进馆与接收的范围,以防止其流失。对此,“电子档案的移交与接收进馆研究”课题组围绕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现状,档案馆接收电子档案所面临的问题,建立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制度、电子档案的接收范围、种类和数据格式以及电子档案的移交接收方法和手段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特别是向各级各类档案馆移交档案,是我国档案事业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三章第十一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及《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等,也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档案馆的接收范围和接收时间。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回顾北京市档案馆的发展历程,用档案讲好档案馆、档案人自己的故事,用档案馆的发展史鼓舞、激励、教育、鞭策档案工作者,北京市档案馆在乔迁新馆之际,在新馆积极筹备举办了“北京市档案馆发展历程展”。展览精选出400余件不同时期反映市档案馆各方面的档案、图片、视频影像、图表以及实物等,展现了北京市档案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国家档案局的指导下,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新发展,补短板、强弱项,加强“三个体系”建设,发挥“五位一体”功能,使档案工作在提升基础业务、抓好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9.
近3年来,东台市档案局积极推进档案馆主体建设,强化档案征集编研、法制宣传和信息化建设,大力构建“大档案”格局,促进了全市档案事业的跨越发展:2014年9月,获“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示范市”称号;2015年10月,1 3300平方米的档案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建成省级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2016年12月,被省人社厅、省档案局表彰为“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2014-2017年,连年获全省档案宣传工作一等奖;获得盐城市档案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和东台市文明单位、“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5项编研成果获全省档案文化精品奖……一项项骄人的成绩,凝聚了东台档案人的智慧和汗水,彰显了东台档案人“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责任与坚韧.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障档案的齐全完整,不断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工作服务,作为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县级档案馆要负责收集和永久保管本地区多种门类的档案。按照国家规定,立档单位应向档案馆移交保管10年的档案进馆,做好档案接收工作,确保档案质量,应认真解决好两个问题。第一,解决好立档单位领导的思想认识及接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档……  相似文献   

11.
赵寒丰 《档案时空》2016,(12):46-46
2016年7月,汨罗市全面完成合乡并镇,职能整合和机构调整工作。为确保这一改革过程中档案的安全、完整和规范,汨罗市档案局着重抓了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切实增强了档案意识。各单位增强了档案意识、史料意识、文物意识,确保了在原单位历史将要终结的关键时刻,没有丢失损毁档案:二是切实抓好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市委办、市政府办、市民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在推进过程中注重档案资料的积累和规范化建档工作;市档案局注重加强过渡时期的档案监督指导,档案移交和接收工作,确保档案材料安全完整地移交档案馆。  相似文献   

12.
王建姣 《浙江档案》2000,(12):27-27
档案接收是档案馆的一项基本任务.《档案法》第十一条和《档案馆工作通则》第五章对档案移交和接收作了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历来重视档案接收工作,制定接收计划,建立科学的进馆序列,依靠当地党委、政府下发接收文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过接收,档案馆全宗和案卷逐增加,馆藏不断丰富,档案馆作为全社会永久档案保管基地和档案史料利用中心的功能进一步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3.
王勤 《档案与建设》2004,(12):54-55
做好档案的移交接收工作,是档案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丹阳市上次大规模移交档案是1987年进行的,因此认真做好1988年以后全市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直属机构、人民团体档案的接收工作是丹阳市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按照《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要求,目前区县档案馆新馆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新馆建设如火如荼地推进过程中,8个区县的新馆建设已经进入到实质性发展阶段。本刊将连续两期对区县的档案馆新馆建设工作进行报道,通过对档案馆新馆建设经验的介绍,以更好地推动档案馆新馆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编者的话11月20日,四川省省级机关档案双套制接收工作现场会在省总工会召开,并举行了纸质档案及其数字化副本双套移交省档案馆交接仪式,省总工会1992-2002年永久保管的文书档案及其数字化副本顺利移交进馆,标志着省级机关档案双套制接收工作实现零的突破,省档案馆双套制接收工作全面推行。现将省总工会双套制移交进馆工作的经验做法刊发于后,供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云栋 《档案天地》2014,(1):6-8,12
正2013年4月,滦南县档案馆迁入新馆,这是近几年来唐山市投入使用的第七座县级新馆。滦南县档案新馆的建成,是唐山市档案局很促档案馆库建设的又一成果。近年来,唐山市县两级档案部门紧紧围绕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和"两个体系"建设要求,始终将档案馆建设作为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以新馆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推进全市各级档案馆由传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档案局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提出“实现一个目标,推进两项建设”的发展思路。“一个目标”即实现传统档案馆向公共档案馆转型;“两项建设”,一是新馆馆合建设,二是与公共档案馆建设相适应的档案资源、档案法制、档案信息化、档案业务建设和档案干部队伍建设,以及改善档案事业发展的外部条件等。目前,福建省档案馆新馆项目已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18.
如今的浦江大地,一座按照“五位一体”功能精心设计,集文化性、开放性、时代性于一体的标志性文化建筑——浦江县档案新馆拔地而起.下面,我围绕新馆建设实践与广大同仁进行若干交流.一、争取重视,做好规划浦江县档案馆原库房建于1978年,馆库陈旧狭小,严重制约了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的发挥,实施新馆建设工程已经刻不容缓.在新馆建设中,我们始终把争取领导重视作为新馆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勤汇报、多沟通,把介绍档案新馆功能作用以及建设“五位一体”档案馆必要性的有关资料汇集成册送给县四套班子领导,积极争取他们对新馆建设的支持.经过多方努力,终于使档案新馆建设工程被列入县年度重点工程,解决了新馆建设的资金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十一五”时期开头年,为了切实加强全县档案的安全和有效利用,维护历史真实面貌,丰富县档案馆资源建设。远安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用远办发(2006)6号下发了“关于乡镇和县直机关档案移交县档案馆管理的通知”。件要求从今年起到2008年各乡镇、县直机关保存的2000年前形成的档案全部移交到县档案馆保存管理;件强调了档案接收的组织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中央、云南省委关于机构改革相关文件精神,云南省档案馆以抓好涉改单位档案的接收工作为契机,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为确保档案顺利移交接收进馆,省档案馆接收整理处一方面主动上门及时沟通,对未归档的各类档案整理进行"零距离"的接收工作业务指导;另一方面积极接收涉改单位档案,并严把进馆质量关,对移交进馆的档案认真进行检查,逐卷、逐件、逐条清点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使接收进馆的纸质档案和电子目录符合规范,确保进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