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记·檀弓》:"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意思是说,人年幼时称名,二十岁举行冠礼后称字,五十岁后用伯仲叔季的排行来称呼,死后称谥号。这种在周朝形成的称谓习惯一直延续了下来,形成了一定之规。  相似文献   

2.
初中文言文《核舟记》的“虞山王毅叔远甫刻”一句书上解释为“姓王,名毅,字叔远;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我国周代有“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的习俗。一个贵族婴儿生下三个月之后,由父亲命名,这是“幼名”的意思。到了二十岁举行冠礼,由来宾给他取字,这就叫“冠字”。“冠字”的方式是:“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可见字的全称是三个字组成。如伯阳父,仲山甫,叔原父之类。叔远甫那个时候虽然“冠字”的礼俗早已消失,但这种取字的方式无疑是反映了周代礼俗的遗俗。这种由三个字构成的“字”是有一番讲究的。第一个字是…  相似文献   

3.
<正> 在中国古代人伦文化史上,成年的男女在本名之外多另取一别名,叫做“表字”、“配字”、“冠字”、“笄字”等。《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又《檀弓上》:“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这说明在周代,男子二十行冠礼和女子许嫁行笄礼,本名之外都要取字。人们这种命名上的特殊文化习俗,自周以后便沿袭下来,直到近现代。所以凡见于史传之人物,绝大多数都有名有字。推究起来,人们所以在本名之外乐于配字,大致原因有三:一是如上引《礼记》所云,说明其人已成年,男的可成家,女的可婚配。二是称其字而不呼其名,显示亲友间的彼此敬重。“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礼记·檀弓》疏)三是表明德操如何。“古者,名  相似文献   

4.
文言作品的注释中,除提到作者的姓名之外,还常常提到字及号,有的还有谥。这些名、字、号、谥有何作用?许多人往往不解。因为现在的人一般只用一名,取字、号的现象绝少。而从前的人,取名之后,还有字、号、谥等。这是因为它们各有用途,不得混淆。否则即失礼,或为人讪笑。从前的人,在名之外,还要有字,是因为名是自称的,字是人称的。也就是自称用名,称别人用字。如苏轼,自称为轼,别人称他为子瞻。号又近于笔名,大多是写文赋诗,或作画题字时所用。有的是自鸣风雅。如苏轼号东坡居士,黄庭坚号山谷道人,后人则称苏东坡、黄山谷之类。也有是为避祸避嫌,如“鲁迅”,是周树人的笔名,他字豫  相似文献   

5.
张琏是嘉靖年间,闽、粤、赣农民起义领袖。但现《辞海》中的记述皆缺其字与谥。近《饶平县志·人物志》虽已补上,但说,“张琏,号英烈,谥石琚”。我以为这有错,应该是字石琚,谥英烈。古人有名必有字,名和字必定有内义之连。按琏与琚皆从玉,都是玉石之类。琏是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较为精确历法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就开始有了确切的纪年,历史上,主要有三种传统的纪年法:以王公即位年次纪年,以帝王年号纪年,以天干地支相配纪年。以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是以国号或朝代名称、帝王公侯名号配以其在位年次用来纪年的一种方法,而用于年次纪年的帝王公侯名号主要是谥号和庙号。谥号起于周武王时代,曾“追尊古公为太王”,西伯“后十年而崩”,被“谥为文王”。谥号一般是王公死后由礼官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议定的一种带有褒贬色彩的称号,如文、武、景、庄、惠、桓、灵、僖,便是常用的谥字,谥字根据谥法而定,如经纬天地曰文,布  相似文献   

7.
听妈妈说,在我满月之前,我就拥有了奶奶妈妈等亲人给我起的一大堆稀奇古怪的名字:小不点、二丫头、小陈陈、妞妞……一人有多个名字当然不行,亲人们决定为我确定一个。经过大家的一番讨论,我终于有了乳名——妞妞。但大家说还要有一个学名,好报户口,于是他们又给我起学名了。妈妈认为,我爸爸的名字叫“宝文”,其中有个“宝”字;她的名字叫“玉芳”,其中有个“玉”字,这两个字合起来就是“宝玉”。于是妈妈查遍了字典,找了意思为“宝玉”的字一大堆:珂、琦、瑶、瑾、璇、琪……想从这些字中为我选一个做名字。妈妈研究来研究去,选了“瑾”作…  相似文献   

8.
人们写信或写介绍信时,常在末尾写上‘人致”、“敬礼”,或加上“请予接洽为荷”。那么“此致”、“为荷”是什么意思呢?此,不是指后面的“敬礼”,而是指前面信中所写的内容。致,尽也,无保留地给予或呈献之意。“此致”的作用是概括全文,结束全篇。“为荷”中“荷”字有两种用法:一是名词,如荷花;二是动词,当动调又有两种不同解释。其一是“扛”“担”的意思,如“荷锄”、“荷枪”,其二是表示情感,如‘名荷”、“致荷”。“为行”的意思便是“为此感谢你”。“此致”、“为荷”当何解@郑裕祺  相似文献   

9.
周敦颐的名号及其风范考述郭晓云自宋以来书籍中指称周敦颐其人的名或号有:姓名周敦颐,表字茂叔;周敦颐偶或在诗文里称自己为“春陵”;后人景仰而称的濂溪先生、周子;宋代、元代赐与的谥“元”公和封号“汝南伯”、“道国公”。本文着重考释这些名、字、谥、封的由来...  相似文献   

10.
“敏而好学”异解初中语文第二册《论语六则》中“敏而好学”句,课本注为“敏捷而又努力学习”。但细玩全文,觉得此处“敏”释为“敏捷”是不确切的。孔子和子贡这段对活的中心之点,是孔圉这个人凭什么条件配谥个“文”字。据《史记正义·谥法解》:“学勤好问曰文”。孔子自然也是依据这个标准评价孔圉的。在孔子看来,孔圉的“敏而好学”正是“学勤”的突出表现,“不耻下问”则是“好问”的优秀品德。因此,他谥为“文”是当之无愧的。不难看出,所谓“敏而好学”,正是“学勤”的意思,其中“敏”字,当“勤勉”之意,而  相似文献   

11.
问题征解     
编辑叔叔(阿姨): 您好!我是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文《活板》(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第二十四课)一课时,老师和同学们对“持就火炀之”句中的“火”字,有争论。老师翻了参考资料,认为“火”字应为动词,意思是“火上烤”;而同学们认为:“炀”既然是烧的意思,那么“火”字应是名  相似文献   

12.
“俩”、“两”和“二”3个字 ,在学生的理解和实际运用中经常容易混淆。其实 ,按这3个字的意思和一般的用法来分析 ,就比较容易区别。“俩”是两个的意思。如 :他们俩 ;咱俩 ,5个苹果我吃了俩。也表示不多、几个的意思。如 :才这么俩人 ,恐怕太少了。“俩”后面不再接“个”字或其他量词 ,不能说你们俩个。“两”有4种意思 ,①表示双方。如 :两口子、两败俱伤、两相情愿。②表示重量单位。如1市斤是10市两 ,10钱是1两。③表示不定的数目 ,和“几”差不多。如 :我跟你说两句 ,过两天再说吧。④数目。一个加一个是两个。“两”字一…  相似文献   

13.
四字格成语常运用音节的重复来增强表达效果,这种音节重复现象在修辞上称作重言叠韵。四字格成语重言叠韵的主要形式有:一AABC式这类成语前两字重叠,后两字不重叠。如:比比皆是头头是道历历在目井井有条蒸蒸日上落落大方济济一堂愤愤不平前两字重叠,重叠部分对后面的词语起修饰、限制作用,用以强化词义的程度和感情色彩。如“津津有味”,“津津”意思是“兴趣很浓的样子”,用“津津”形容“有味”,更突出了有味的程度,指很有滋味或非常感兴趣。又如“闷闷不乐”,“闷闷”的意思是“不舒畅、心烦”,“闷闷”修饰“不乐”,状况…  相似文献   

14.
查与察     
“查”和“察”,不是近义词。现代汉语中,凡复合词含有看、观察的意思,多用“察”字;凡复合词含有检验、翻检的意思时,多用“查”字。一般情况,“查”是一个动词,“察”不是词,不能单用。如:“每逢学习上有了问题的时候,他总是去察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造成写错别字的原因,主要是:①音近或音同,如“礼尚(上)往来”;②形近,如“宁谧(谥)”;③义近,如“贻(遗)笑大方”。要克服把课本中常见字写错的毛病,除了辨析字的音、形、义外,还要注意做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常用汉字中有80%以上是形声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形旁,一个是声旁。形旁表示字的意思,声旁表示字的读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带有“王”字旁的字,如“瑕”、“瑜”、“珍”等。记得在教学“瑕”时,有个学生问我:“瑕”字含有关玉的意思,偏旁却是“王”,为什么不是“玉”呢?是啊,用“玉”字做偏旁更合适,这是为什么呢?课后我查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原来在这个字中,我们所  相似文献   

17.
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开国皇帝赵光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祭。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贬褒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  相似文献   

18.
《新华字典》“是”字义项之说:“表示适合:来的是时候|放的是地方”。《现代汉语词典》“是”字义项之说:“用在名词前面,含有‘适合’的意思:他想的很是路|这场雨下的是时候。”这种从词汇意义上把“是”解释为“表示适合”、“含有‘适合’的意思”于一些例句可通,如以上“是”字前有动词的例句;于一些例句则不通。如“这项技术革新的成功,都是刘师傅,我不过打打下手儿”、“万元人民币可是个数目”等等。显然,字典中那种对“是”字的解释不能概括这种“是”字的用法。现代汉语(包括近代白话)里有一种省略句子成分的“是”字句,我们姑且称之为“是”字省略句。这种“是”字省略句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不能简单地按照形式逻辑的方法去分析,但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它们的意思是非常清楚的,不可能产生歧  相似文献   

19.
词 语一般有两重意义。一是字面意义 ,即字(词)典字上所作的解释 ;一是情境意义 ,即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所隐含的意思。对学生来说 ,后者不易理解。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现列举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几例 ,谈如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一、从词语所在的句子中找解释有的词语 ,在本句中便可找到解释。如“那时候 ,秦国理屈 ,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中的“理屈”就是后面“没有理由”的意思。(《将相和》)有的句子 ,前半句把词语的意思表述了 ,后半句才出现这个词语。如 :“这就是人们…  相似文献   

20.
英语字母的大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旭 《良师》2004,(12)
在日常英语学习中,有许多地方是需要注意用大写字母的,我们一起来看看,OK?⒈每个句子开头单词的首字母。如:Howareyou?或Timetogotobed.⒉字母“I”表示“我”的意思,永远大写,无论在句中位置是前是后。如:IamWangMei.或TomandIarestudents.⒊姓名或称呼的首字母。如:MrHang,MissGao,JimGreen,LinTao.如果碰到名是两个字时,如王梅梅,名的第二个字的首字母无需大写,只要紧跟名的第一个字之后,即WangMeimei.⒋与国家、民族有关词的首字母。如:IloveChina.或What'sthisinEnglish?⒌一些专有名词的首字母。如:ClassOne,GradeTwo,P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