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从汉字改革的角度看,术语多音多义字不如一形多字更科学。一形多字在目前的汉语学习和运用中造成了许多麻烦和不便。研究和寻找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法已十分必要。一形多字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历史的过程。探寻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在解决一形多字的问题上,我们既可从古人改造字形的实例中受到启发,又有汉字改革(主要是汉字简化)工作所积累的成功经验,还可吸取西方语言的构词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瞿秋白同志,在汉字改革方面,进行过不懈的努力。他所研制的汉语拉丁化新文字,对我国汉字向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前进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名字,应该载入我国汉字改革的史册。  相似文献   

3.
汉字部首自东汉许慎始创沿用至今已一千八百余年。自汉字部首创立以来,为了使它更加通俗化、实用化、科学化,人们在部首的简化、部首的排列等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和探讨,取得了许多成绩。回顾和总结汉字部首改革的历史,对于我们当前的汉字改革和部首的整理工作,是有借鉴意义的。1.汉字部首的创立——《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说文解字》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多方面的。许慎从汉字形体结构  相似文献   

4.
汉字法律具有层次性、等级性和多形态性。早期形态的汉字法律主要表现为一种"客观式"的社会习俗认同,其性质主要体现为"社会性"和"工具性"。这给当代汉字改革和规划以启示:汉字的"实用性"先于"艺术性",汉字改革须尊重习惯和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5.
汉字历史悠久,汉字研究和汉字教学也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有举世无双的汉字学(中国文字学),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运动前后,又大量学习和吸收了许多国外的语言文字学理论,特别是1892年卢戆章《中国切音新字厦腔·一目了然初阶》揭开的近现代汉字改革运动,更是极大地促进了汉字研究和教学的发展。可是,历时近一个世纪、规模宏大、波澜壮阔、牵涉面极为广泛的汉字改革运动于1985年底审慎而又英明地降下“拼音化”的大旗,不管人们对汉字及汉字改革运动是“忆了千千万”还是“恨了千千万”,汉字研究、教学以及汉字改革时历史和现状都不能不引起人们深刻的理论反思。其中,“汉字落后论”作为汉字改革的重要理论支柱,作为汉字研究和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影响巨大,几成不刊之论,可实际上却似是而非。  相似文献   

6.
几千年来,汉字在形体、笔划、结构、数量上,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在汉字改革问题上,从来就存在着两种思想和两条路线的斗争。人民群众是汉字的创造者和改革者。历史上的法家,如秦始皇统一文字,对汉字改革也起了很大作用。儒家却极力反对汉字改革,攻击人民群众创造的简体字和同音代替字是“俗体”、“别字”。刘少奇、林彪一伙也是汉字改革的反对派,他们大肆散布“简化字吃亏”论,“普  相似文献   

7.
汉字在中国有着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汉字在我国人民的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有过伟大的贡献,它对于我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有着深广的影响。随着中国越来越强盛,很多西方国家也都开始学习汉字,甚至很多外国大、中、小学都开设了汉字课。而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汉字却写得很不合乎要求,关键问题就是对汉字的间架结构掌握得不准确。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我在思想上写字时只求速度,不求质量。结果必然是很不理想。这是我应该加倍努力改进的地方。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课堂上,老师和家长总是说我:“不管是学习还是纪律都很好,但就是这个汉字,你难道就改不过…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走的是一条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以表意为特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把汉字的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汉字改革要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必须有持正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9.
(一)汉语规范化的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高度统一的国家,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和国防上,都已经实现了历史上所没有过的统一。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之下,正在为共同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决定和执行,各方面的建设事业和生产斗争正在迅速地开展。人民的社会生活有了重大的改变,交通往来和交际日益频繁。在这样的情势之下,人民越来越感觉到有使用一种可以到处通行的人人能够接受的共同的语言也就是规范化的语言的需要,因为“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同时也就是社会斗争和发展的工具”。汉民族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首先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规范,也就是说,有一个标准。这是我国人民社会生活中间的一个迫切的重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就要把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战略层次上。文化体现在许多方面,文化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建设中应注重将社会主义道德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彭宇案的发生引起了社会对法律与道德的讨论。此案体现出法律与道德的诸多矛盾,有经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为解决这些矛盾,应注意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方面来完善我国的法律,同时以此来促进我国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首先,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告诉我们:汉字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甲骨文时代起,汉字就有繁简两种字体,汉字形体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从甲骨文到小篆,从小篆到隶书,从隶书到楷书这三个阶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上千年的汉字文明发展至今,源远流长,生命力犹强。但是,应看到当今其正经受着外域文字文化的浸染与侵扰。对汉字未来命运的认知与选择,国内外学者们各有其主张,莫衷一是。在此背景下,我们犹须强化“汉字生态和谐发展”观,在其战略思想上,应从国家政策、文教导向、社会创新和个体表率等多层面展开汉字文化生态保护与优化工作,不断推进我国“汉字文化生态事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文字改革工作,是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关于文字改革的下述方针的指导之下进行的,即汉字必须改革,汉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而在实现拼音化以前,必须简化汉字,以利目前的应用,同时积极进行拼音化的各项准备工作。遵照这一个方针,一年来我们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汉字的简化和整理工作。一九五四年底,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根据几年来的调查和研究,拟订了“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于一九五五年一月间印发全国,组织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在全国各地,有组织地参加这个讨论的各方面人士,在二十万人以上。根据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对草案作了修改,于九月间提交国务院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经过审订  相似文献   

14.
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如果没有汉字就不会有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汉字的作用主要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来说:在历史上,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社会文化心理,在中国历史上起了极大的团结作用;现实中,汉字能不断适应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能适应信息化,并且在汉文化圈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同时,随着汉语在全球走红,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问题是科学史、哲学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 ,也是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尤其科学与人文的融合问题更是高科技世纪直接支配现代化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因其涉及到大量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时间跨度很大 ,需待解决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 ,具有相当大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故而有很大难度。可喜的是我国青年学者黄瑞雄博士以其理论勇气和钻研精神迎难而上 ,敢于啃这一难题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他的《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科学人文主义思潮研究》一书 ,是一…  相似文献   

16.
汉字是中国人的重大发明之一,中国社会早在几千年前就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毫无疑问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汉字作为一种书面工具,不光记载着古代灿烂的文明,而且更承载着现代优秀的科技文化成果,因为每一个想要了解中国灿烂文化历史的外国人,首先必须要了解中国的汉字,同样作为一个国人,学好祖国的汉字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17.
张东瑞 《文教资料》2007,(10):114-115
语言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体现。英语的每一步发展都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古英语时期英国的基督教化是英国历史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在各方面影响了英国的历史风俗和文化生活,对英语语言的发展同样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下面本文将从采用拉丁字母表的影响,英语词汇,对英语文学的影响三方面浅析英国基督教化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西交流增多和西学渐进,汉语在现代性表达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难题。新文化运动前后,诸多学人围绕国语、汉字、国语文对汉语的表达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摸索和争论。他们的探究不仅成为汉字改革的重要推力,同时也在文章与词语书写的改造中丰富着新文化运动的内涵和文化意识。从一个民族的发展史来看,语言文字是不断变化的系统,但也有其内在的规定性。鲁迅、钱玄同那代人思考汉字与汉语的表现力,是从变化的需要提出来的。因为是探索性的讨论与实践,成就与偏差都有,一些基本的观点成为后来学界不能不面对的话题。母语的变化与发展,是靠历史的积淀方能实践的。回首来看,学人们对汉语表达的探究不仅有其历史必然性,更有其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19世纪末卢戆章推行“切音字”开始,汉字改革至今已持续百年之久。本文对汉字改革历程中的四个理论问题──语言与文字改革的关系,汉字的社会基础,汉字的文字性质与表达功能,汉字价值定位中的西方优越论──展开论述,指出:由于其间对汉字的基本看法存在偏差,故给汉字的稳定和使用带来一定的混乱。  相似文献   

20.
汉字的形成与演变和中国的大众心理、社会发展、历史文化等密切相关,与世界其他文字相比,它还具有独特功能和神奇力量,拥有"汉字魔力"。"汉字魔力"指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汉字对人产生的吸引力,以及人们对其所赋予的超自然的神奇力量。汉字文化与中国的历史、艺术、经济、习俗等密切相关。主要从神灵崇拜、生活习俗、姓名文化、书法艺术、汉字文化圈等方面进行探讨"汉字魔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