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园课程管理转型过程中存在问题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刊今年9月号刊发了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的《“园本课程”小议》一文,对当前幼教界颇为流行的“园本课程”一词进行了一番理性剖析。文章刊出以后,读者反响强烈。为了进一步推动讨论,我们特约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朱家雄教授撰写了《幼儿园课程管理转型过程中存在问题辨析》一文。朱家雄教授从“幼儿园课程管理转型”的角度分析了“园本课程热”的问题。他从幼儿园课程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分析着手,指出在幼儿园课程改革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幼儿园课程管理的转型问题。课程管理走向多元,走向开放,走向自主,这是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导向。但是,幼儿园课程管理的转型会受到包括社会文化、经济状况、特别是师资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和制约。他认为,幼儿园课程管理转型的实质,是让幼儿园较为自主地确定课程,使课程尽可能适合本园条件和教育对象,而不是要求每个幼儿园都去开发和发展自己的课程。据此,他主张,幼儿园应该鼓励教师研究儿童,并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如为教师编写的参考用书、参考资料和儿童读物等),通过选择和生成的过程,逐渐形成适合本园的课程,而不是要求教师成为设计和编制课程的专家,去演绎某些教育理念。幼儿园课程及其管理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还是一个政策问题。在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今天,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参与到这场讨论中来,以利我们明辨事理,更好地工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生成课程越来越被广大幼教工作者所认同。上学期 ,我园把生成课程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来研究探讨。通过学习“生成课程的内容从哪里来”“教师预设活动和幼儿生成活动之间的关系”等等理论 ,使全体教师认识到了生成课程出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以及课程中预定和生成怎样做到相互平衡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的重要性 ,促使全体教职工开始注重生成教育产生、发展和深化的过程 ,不断生成新的内容。一、根据兴趣 ,调整网络通过大量工作 ,在使教师对生成课程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后 ,我们要求教师把本学期的环境创…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教工作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课程改革在深入进行,幼教工作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但必须清楚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际间文化交流,国外的各种教育理论、思想也在影响着幼教的课程改革工作。如直观教学论、功利主义课程论、经验主义课程论,特别是皮亚杰的课程论和西方人本主义的现代课程论,对我国的幼教工作影响很大,致使在幼教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出现了以下问题:   第一,对课程理解片面。重教轻保,重智轻德;多室内教育活动,少室外游戏活动。狭隘片面地理解幼儿园的课程,机械地理解作业游戏、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4.
生成课程最近在幼教界非常受关注。多数老师是在“项目活动”过程中接触到“生成课程”这个概念的。实际上,我们中国的幼儿教师对生成课程的思想并不是完全陌生的。比如,我们常说:教师要有教育机智,要随时关注生活、关注孩子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生活中突然发生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来调整教学计划,这其实就是生成课程的思想。也有不少老师曾经把这种思想变成实际行动,比如配合当时的社会主题(如抗洪救灾、申办奥运等)组织幼儿开展相应活动等,只是,我们没有及时地把这种想法和做法上升为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模式。现在,随着对瑞吉欧教育,尤其是它所采用的项目活动的介绍。生成课程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幼儿园的课程改革逐步深化。在近几年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中,课程管理越来越成为制约课程改革深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幼儿园实行园长负责制,园长在课程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园长的课程管理观念和行为直接决定着新课程在幼儿园的实施。园长是幼儿园全面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参与者,是一所幼儿园的灵魂。在新一轮幼儿园课程改革生机盎然的今天,如何寻找突破口,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使幼儿园课程管理工作有序地进行,是新世纪园长的要务之一。  相似文献   

6.
课程管理是幼儿园管理者及全体教师对课程系统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我园在对综合课程进行文化反思与重构的过程中,进一步明晰课程管理的理念和责任,重塑课程管理者的角色,理顺与实施综合课程相适应的多维关系。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逐渐明确课程管理服务理念,努力促进课程管理走向权力分享,促进课程管理趋向平等对话交流,推进课程管理走向科学决策,从而重新构建协调高效的综合课程管理文化。  相似文献   

7.
生成课程:对“预成课程”的继承与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瑞吉欧幼儿教育理念的深入,生成课程的一些内容已成为我国幼教界探讨的热点话题,比如,生成课程的目标是随机生成的,那么还要不要预成目标?在追随儿童兴趣的同时如何体现教育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系统性?生成课程强调了幼儿的主体性,那么教师的主导性还要不要?等等。要回答这诸多问题,必须首先回答:为什么会出现“生成课程”?它与“预成课程”究竟具有怎样的关系?这是一个本质性的问题。只有解答好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科学、理性地把握生成课程的实质及其与预成课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2006年第二期“幼教研究”与大家见面了,透过这期“幼教研究”,我们欣喜地发现我省广大幼教教师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增强了,撰写论文的水平提高了。在本期刊发的文章里,许多都是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学习与实践撰写的。《纲要》的发布是幼教工作的一件大事,它规定和明确了现阶段幼教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教学方法,是幼教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在学习与领会《纲要》的基础上,一些教师对幼儿教学中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如对于课程如何生活化的思考,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幼儿园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力图在课程中进一步克服教师中心的现象,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发展要求。伴随着这一趋势,被称为“过程模式”的课程范式在我国幼教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对“瑞吉欧”为代表的“生成型”课程更是反响强烈。但是,不能不看到,新的理念在带来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不少教师感到困惑,提出了许多问题。比如:“一会儿说目标必须在前,一会儿又说目标在过程中生成,到底怎么回事?”“生成课程是以幼儿发展为本,是不是不能再用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0.
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任何一个层面的课程都需要通过学校对课程的管理来实现其目标。因此,学校不仅要在国家强调课程改革时进行课程管理,而且要在经常性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实施课程管理。强调课程管理的常规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教育改革的热潮中,幼教领域不断涌现出名目众多的教育方案、课程模式,幼教工作者面临着多种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案、课程模式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哪种方案最适合?哪种方案最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幼教工作者体会到了选择的茫然。美国学前教育专家斯波代克等人的观点,或许会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推进新课程改革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扑面而来,新的课程理念冲击着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三级课程管理形式给予学校更多的课程管理权限。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教学管理?我们作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正式启动,广大课改实验区开始启用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与旧教材相比,在新的课程管理体制下诞生的新教材既较好地体现了当前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又具有了更强的可实施性。虽说有了好教材也就有了成功推动课改实验的基础,但是,要使新教材的价值在教学活动中得以切实有效的体现,还需要我们做很多工作。下面就此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思考与实践。向骨干教师“借力”此次课程改革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超过了已往历次课程改革。在改革之初,要求每一个普通教师都能在短时间内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4.
生态视域下的高职高质量课程具有整合性、动态生成性、开放性等特征。当前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主要存在职业核心素养与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分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内容固化、“双师型”教师自我发展能力弱化、课程管理与运行制度体系僵化等问题。建设高职院校高质量课程可采取如下路径:融合职业核心素养与专业技能,构建课程目标体系;打破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壁垒,动态整合课程内容;激发“双师型”教师自我发展,推进课程有效实施;改革课程管理与运行制度,保障课程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5.
校本研修的提出,主要缘于两个起因:一是国家对课程管理体制作了很大调整,从以往划一的国家课程管理体制改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体制。很显然,由于课程管理重心的下移,对学校的课程开发及教学研究的要求提高了,学校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还应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二是近几年来,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内对教师专业特征的认识有了飞跃。教师专业不同于工程技术人员,或医务人员、律师等专业。如果说,一张工程蓝图、一份处方、一个案件的司法解释可以“拷贝”的话,那么,一份教案在不同教师的手里、在不同的教室里所取得的效果一定是不一样的,即教师专业的一个明显特征在于它的“实践智慧”。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仅依靠讲授、阅读,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体验,使那些理论的知识与“默会的知识”在具体的情景中水乳交融。校本研修便是一条希望的通道。本刊将从今年起专辟校本研修的栏目,配合课程改革的推进,向广大教师介绍校本研修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本期专辑“理论研究”一栏里,我们汇集了部分专家的讲演稿及讲演提纲,希望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社会力量对高校课程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域下,高校课程管理处于不同力量之间的博弈中,不同力量对课程的生成与实施起着不同的作用。当前,以人才消费方为主体的社会力量对课程的生成起着制约作用,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驱动作用。高校应该主动认识、研究及利用好社会力量对课程管理的影响,提高课程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 ,幼教工作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以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幼教工作改革在深入进行 ,传统的幼教工作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 ,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国际间文化交流 ,国外的各种教育理论、思想也在影响着幼教的课程改革工作 ,如直观教学论、功利主义课程论、经验主义课程论 ,特别是皮亚杰的课程论和西方人本主义的现代课程论 ,对我国的幼教工作影响很大。对这些理论 ,很多人习惯照搬照抄 ,致使在幼教课程改革过程中 ,存在一些模糊认识 ,出现了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 ,对课程理解偏面 ,导致了重教轻保、…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愈加清晰地认识到基于儿童经验、兴趣、发展需求的班本化课程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源于儿童生活的班本化课程,让我们看到幼儿园课程管理、设计与实施者儿童观、课程观的转变。但当我们将课程“权利”下放到班级时,如何保障课程质量,确保每位儿童在生成性活动中获得发展是幼儿园课程管理者必须审慎应对的问题,在看到...  相似文献   

19.
叶妮 《天中学刊》2013,28(1):138-140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实施通识教育是必要的.但在实施通识课程过程中,受教育资源稀缺及单一课程的限制,地方新建本科高校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基于此,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要注重:树立适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实际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生成性”课程意识的教师,设置“纵”“横”结合的课程模式,建立科学的课程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张敏 《早期教育》2006,(2):14-15
近年来,生成课程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幼教界所认同,我园也积极投入到生成课程的教育教学研究中。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孩子一旦有了生成的内容,教师就像拾到宝贝一样照单全收,缺乏对其价值的科学判断,不能给予适时有效的回应等。本就这种现象,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