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该怎么学,我认为仅有课堂45分钟和若干篇课是不够的。即使在课堂内对若干篇课进行精耕细作,也很难学好语。因为语的范围就是生活的范围;生活有多广,语就有多广。这也是语不同于其他科目的地方,叶圣陶曾说:“语教材无非是例子而已”,“国选本无非是一个凭借”,既是“例子”,“凭借”,意在举一反三、以一当十。教学实践证明,把课和课堂  相似文献   

2.
《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正确把握语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课程”。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中得到落实,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新课标指导下的新课堂。  相似文献   

3.
“强化语感训练”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课标》)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语课标》在“基本理念”的第一款中指出:语文课程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第二款中又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又把“形成良好的语感”列为重要一条,并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背诵,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最后,《语课标》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一天天地高起来了,而有些中学语课堂的“琅琅书声”却渐渐低下去了。有些语教师只重视对课的分析讲解,不重视引导学生诵读课,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至于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语教师对诵读的作用认识不足所致。因此,  相似文献   

5.
【考点聚焦】 1.《语课程标准》对古诗诵读的目标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对言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言,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80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是总的要求,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这样几个目标:(1)顺畅地朗读课,掌握课的句读;(2)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借以理解句子的大意;(3)了解课所蕴涵的思想观点和感情;(4)默写课中的规定背诵的段或篇以及课标推荐背诵的古诗篇目;(5)了解课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6.
叶康荣 《师道》2004,(9):18-19
当前,在全国各高校面向非中系学生开设的大学语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人认为大学语是高中三年语教学的简单重复,戏称其为“高四语”;在人课陆续登陆大学课堂之后,不时有媒体发出以“大学人”取代“大学语”的呼吁;在不少高校,大学语正在为各种专业课“让路”,课时被不断压缩;而仅在各高校较为“流行”的《大学语  相似文献   

7.
听语课,尤其是一些公开课,常听到一些称得上是“完美”的课:讲完最后一句话恰好下课铃响起,分秒不差;课堂结构一环紧扣一环.课堂提问一个紧接一个,没有丝毫的“冷场”;板书设计巧妙无双,绝无一个多余的字。赞叹之余,不禁疑虑渐生:这么“完美”的课能算是优质课、示范课吗?且不说这些语课是否带有演戏的味道,我们只从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去衡量那些语课.就会发现那些所谓“完美”的课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切都在教师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在校语教学研究课中,我展示了一年级上册《小熊住山洞》一课。下课了,我们班小朋友纷纷围住我,说:“王老师,这节课我上得真高兴!”“我喜欢上这样的课。”……望着孩子们一张张笑脸,我深感欣慰,同时我又陷入沉思:这节课学生为什么喜欢上?我找到了答案:因为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转化为促进;由课堂的管理转化为引导;由居高临下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课堂中心发生了转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学生能不喜欢上吗?  相似文献   

9.
从课堂看教学观念 主持人: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观摩一堂公开课,对于认真思考着的教师来说,关注的肯定不仅仅是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一些东西。我们先就“第四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折射出的参赛教师的教学观念,请各位谈谈自己的看法。谢澹:我听了高中组的16节课,这些课突出体现了参赛教师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努力想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开始有了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意识,虽然有些尝试并不十分成功,但这个行为本身是非常可贵的;关注诵读,传统教学方法回归课堂;关注精神,在教学过…  相似文献   

10.
去年八月,钱梦龙老先生在福州九中上了一堂课,课堂上他随机对学生的诵读情况作了调查,举手表示不喜欢诵读的学生竟超过2/3,这让在场听课的许多老师感触颇多。诵读作为传学方法,在语教学中一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效率等语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现在的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学习语课,极少放声朗读,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值得欣慰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活跃了。讨论积极参与了,合作学习展开了;老师鼓励的话语有了,期待的目光柔了,微笑着教学多了;教学理念更新了,教学手段先进了,教学方法多样了……然而。新课堂中也正悄悄流行着一些看似热闹新鲜,却并不一定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需要的“新花样”,处理不当则可能会成为新课堂上的“流行病”。  相似文献   

12.
构建语文教学生态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教学生态化,就是从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语教学看作一个整体,用生态的眼光来审视语教学。树立一种和谐理念,使语教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语教学生态化必须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倡导以人为本的“生命课堂”模式,代替以知识为本的“知识课堂”模式;运用对话理论构建多元化语教学主体;构建人本主义的语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语素质;提倡语走进生活,语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3.
课是语教材的核心内容,是语课程实施的平台和支点,课教学是语教学的主体环节。正因为如此,《语课程标准》对选取什么样的:℃章作为课,规定了很高的标准:“具有典范性,质兼美,富有:疋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课应该“质兼美”。  相似文献   

14.
语言品味精妙片段四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钟棵老师说:“语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课首先要上出语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这就告诉我们,真正的语课,应该踏踏实实地回归本,聚焦于语言字本身,凸现语课堂的本色,着力于学生的语言“内力”。  相似文献   

15.
王巧云 《语文知识》2014,(12):74-75
近来观摩了一节题为“刻舟求剑”的公开课,授课教师以文本中的一个字“遽”为中心组织学生研习文本的方法令人赞叹,这里面充盈着教学智慧。 在这节课里,教者没有采用当下许多教师喜好的诸如flash动画等新媒介,而是采用文言的手法教文言。直接点明课题后,教者让学生结合文本注释开展自主诵读、个别诵读、诵读指导、教师范读、集体诵读;之后,要求学生在梳理寓言故事的基础上,寻找一个最能反映寓言写作主旨的字并阐述理由;最后以“守株待兔”的故事进行拓展,要求在熟读故事的基础上也找一个能反映主旨的字。  相似文献   

16.
在诗歌诵读活动中,针对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兴趣爱好,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轻轻松松学习,快快乐乐诵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导”上做文章,“练”上下工夫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我精心设置导语,引导学生进入想像空间。比如,在学习清代诗人袁枚的诗作《所见》时,我假扮大诗人袁枚:“有一天,我在书房研墨作诗,忽然感到天气闷热难耐,于是,我就手摇扇子出来散步。走到一个树林边,我马上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那么,诗人究竟看到了什么?请学生自由读诗文。”这样,学生在好奇与想像中去阅读本诗,…  相似文献   

17.
<正>【课例呈现】《小石潭记》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学习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把握作品作为典型游记的特点,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变化。这节课主要的实践活动有三个板块:积累文言,品读感悟,背诵落实。积累文言,贵在“巧”;品读感悟,重在“雅”;背诵落实,意在“新”。整堂课以“言”为本位,用“诵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课堂上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诵读练习,对学生的诵读要有具体指导,应做到灵活多样地诵读。  相似文献   

18.
每年春天在美丽的南湖岸边(金庸大侠的家乡),都会有一场别开生面的语教学研讨活动——“南湖论剑”。来自江、浙、沪的各路语高手云集一堂。他们各自带来了构思新颖的课以及共同关心的语话题,多方切磋、交流、碰撞,以唇枪舌剑代替刀光剑影。以共生共享代替你死我活,在各自“亮剑”、“过招”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思想和理念,长进自己的技艺和技法。今年的大主题是“多元化背景下的语课程”,主要是通过与“媒体课程资源”有关的五节语课,研讨语课该怎样运用媒体课程资源。五节展示课和相关课程资源是:上海建平实验中学李百艳老师的《短信生花》(短信语言与语课程):诸暨浣江中学张虹琴老师的《音乐之声》(音乐剧与语课程);江苏昆山国际实验学校刘恩樵老师的《让歌与诗在课堂里相映生辉》(流行歌曲与语课程);嘉兴市二十一世纪外国语学校沈德明老师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电影与语课程);海宁市南苑中学黄奇恩的《两小儿辩日》(网络与语课程)。课堂展示与互动评课结束后,还有一场精彩的多方对话,有五位知名特级教师和与会的语教师进行互动对话。这五位大侠是:绍兴市教研室主任沈江峰;上海世纪建平中学校长马蠡;浙江省教研室中学语教研员胡勤;宁波市教研室副主任褚树荣;嘉兴市南湖区教研室主任王晓红。现将对话的部分实录刊登。与广大语教师共享。[编按]  相似文献   

19.
<正>现代诗歌有语言丰富、想象奇特、结构自由的特点,初中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提升语言能力、想象能力、思想情感。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歌的比例增加,这表明语文教师要重视现代诗歌的教学,但是现行状况是课堂中现代诗歌教学还有“低效少趣”的问题,让学生难以真正投入到现代诗歌的学习中。基于此,本文提出现代诗歌教学四步骤,即“读”“赏”“写”“画”。“读”指开展诵读教学,让带有情感的诵读熏陶学生学习现代诗歌;“赏”则是赏析教学,欣赏现代诗歌中的不凡,  相似文献   

20.
汤国荣 《江苏教育》2005,(1B):46-46
时下的语课堂“感悟”“体验”渐成一种时尚。语课上,学生往往还没读几遍书,教师便迫不及待地让学生“说说你的体会”、“谈谈你的感受”,有时还一阵穷追猛问:“你还有什么与别人不一样的体会或感受?”笔并非否定“说体会”的重要性,也无意于排斥新课改,只是觉得语课上“说体会”不必强人所难,应适可而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