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李萍:我在幸福中》一文(见《中国教育报》2005年3月14日第四版),我是流着泪看完的,真的好感动。文中的李萍老师是四川省成都七中的一名政治老师,活得快乐幸福、真实而有个性,她不牺牲自己但成全了无数  相似文献   

2.
过分的溺爱     
翅飞 《小学生》2006,(12):14-14
原来的班里有个同学叫小鸿,他的母亲对他的爱是一种溺爱。小鸿是我们班最吵的一个,成绩也不好,而她的母亲却……老师批评小鸿的时候,她站出来,说老师偏袒其他学生,只骂小鸿,扬起手要打老师,还说要把老师告到县教委去。小鸿考试差时(几乎每次都不及格),她又跑到学校,说老师不教孩子,不给孩子上课,不给孩子辅导,还闹到校长室去。小鸿作业不做(都是空白),老师没法改,小鸿母亲竟在学校操场上大骂老师,使老师颜面扫尽。现在,我已经不在那个班了,原来的老师也没教他了,真不知小鸿会被他母亲溺爱成啥样。  相似文献   

3.
黑白斋主 《师道》2002,(10):14-14
做老师,特别是当班主任的时长了,与学生家长的交道自然会起来,也慢慢地学会了与学生家打交道。不同的家长,自然有不同的性,有知情达理的,有死绞蛮缠;有见了老师低声下气的,有见老师趾高气扬的;有见了老师唯喏喏的,有见了老师指手画脚的。但不论是哪种家长,在他们离之前,总有一些人不断地对我说那一句让我无所适从的话:老师,把孩子就交给你了,你就把他她)当作是你自己的孩子吧!且不说你是不是真心将孩子交我,就说你要我把你的孩子当作的孩子我就受不了。在读初中的女儿面前,我是一父亲。对我这个当父亲的,女儿是诸多的不…  相似文献   

4.
《下一代》2007,(Z1)
①辽阳市第一中学藏族班孩子在中央电视台录唱《我要做合格小公民》。②藏族孩子在北京八达岭长城上为游客演唱《我要做合格小公民》。③次仁玉珍(左一)老师是藏文《我要做合格小公民》的译词,她正在协助录音。④钢琴演奏家曹家韵教授为《我要做合格小公民》配写伴奏。  相似文献   

5.
每次上公开课,老师总爱选那些聪明活泼又听话的孩子,而试课时,又用平行班的孩子,所以班里总有那么几个“不出色”的孩子在两次机会中都无缘参与。记得有一次我上公开课,班里留下了几个孩子(在幼儿园这是“司空见惯”的“小事”),我也没在意,家长们似乎也不会介意这些“小事”。可是第二天早上,杨智婧(她昨天没上公开课)的妈妈来找我,非常委婉地向我说明了她的来意:她女儿不太聪明,但她非常喜欢老师组织的活动,可是她太老实,又不善言辞,更不敢把想法告诉老师。昨天她回来后非常伤心,求妈妈给老师说说,让她参加活动……听…  相似文献   

6.
萌萌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她来园已经一年半了,早晨来园和晚上离园的时候,从不向老师问好,也从不和老师说再见。尽管我们费了很大的劲进行教育,但始终没有好的效果。问她为什么,她从不回答。平时,萌萌也很少和老师说话。我就主动接近她,游戏时,要特意拉住她的手;和孩子坐在一起时,也总是要坐在她的身边;回答问题时哪怕她没有说话,只是起来了,我就表扬她。向家长了解情况,她妈妈说在家时不用提醒就能主动和爷爷奶奶打招呼。可在幼儿园为什么就不打招呼呢?一天,我想去拿簸箕倒垃圾,这时正好萌萌迎面走过来。我说:“萌萌你帮…  相似文献   

7.
吕海青 《下一代》2012,(7):27-27
开学不久,一位家长特意找到我说:“孩子可喜欢你上课啦,你说的话,对孩子来说那简直就是‘圣旨’啊!”我不由得感动,但同时也在思索:学生对老师更多的是害怕,为什么不怕我还喜欢我呢?在后来的谈话中我终于知道,原来,孩子喜欢我对他(她)们笑,喜欢我和他(她)们“拉家常”。我在课余时间总爱和他(她)们说说话,有时问问家庭情况、娱乐情况、饮食情况、身体状况、业余爱好,等等。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又拉近我和学生的距离。没想到我这极为平常的做法,竞使孩子深深地享受到被爱的幸福,老师在他(她)们纯真的世界里是多么崇高啊!  相似文献   

8.
做了三十多年的教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自己也老了,到了退休年龄,告别讲台,赋闲在家了。一天晚上,一个很有气质的女同志找到我家,称我老师,尊敬地对我鞠了一躬,让我很惊讶。看到我怔怔的表情,她说“老师,你不记得我啦?我是李萍啊。就是当年你拿我的作文在课堂上读引起风波的那个学生”。她这么一说,我立刻想起来了十五六年前的那件事。那一年,我被调到一个乡里的中学,教初二年级的语文。第一周,我给他们布置了一道作文题:《记我的父母》。作文交上来了,其中有一个女生的作文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记住了她的名字:李萍。她写道:她的父母很…  相似文献   

9.
教育理所当然要成全,教育要成全孩子,要成全家庭,甚而要成全民族。记得在新千年之际,有一本书在基础教育领域影响广泛,是著名专家钟启泉教授等主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绿色的封面上赫然印着两行字:“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两行字把教育的使命表达得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10.
渐进入《老师,我要你做我爸爸》的故事深处了,我的心也便在山重水复之中越发焦灼起来。幸运的是,故事有一个很明亮的结局,虽然似乎有些不够刺激。但我依旧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满心为这“不刺激”快乐着。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作为和故事中的主人公年龄相似的一群孩子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我的心愿在外人看来也许微不足道,那就是:  相似文献   

11.
正看了谭老师的《宽容的困惑》,有些做法是很值得欣赏的,但我不同意谭老师的"宽容惹的错"的说法。我们先来看一看晓娟的行为:拿严老师的钱肯定是一种错误,但一个缺乏是非意识和自制力的小孩子,多次面对大笔的钱,要抵抗据为已有的动机委实不容易。可以说是客观的现实造成了她的顺手牵羊(从这种意义上,我的想法,做老师的,做家长的,还是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不属于他自己的钱为好;犹如在成人眼前,也最好不要有毒  相似文献   

12.
孩子得了一朵小红花。这本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但是,孩子并没有显得高兴,却难过地对我说,她的好朋友丹丹本来也应该和她一样得红花的,只是由于老师在征求全班小朋友的意见时,她给丹丹提了一条意见,说丹丹经常带零食来吃,结果,丹丹的名字被老师划掉了。这使得丹丹非常生气。放学的时候,丹丹理也不理她就走了。孩子怎么也没有料到会是这么严重的后果,有些不知所措。因此她一定要我回答她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相似文献   

13.
画面一:点点(系化名)对正在盛菜的老师说:“老师,我要吃瘦肉。”老师问:“那肥肉谁吃呢?”点点说:“我妈妈爱吃肥肉。”点点还告诉老师,妈妈不爱吃好东西,好东西都是他吃。画面二:80高龄的张奶奶住院了,子女们端来了她爱吃的鱼头。望着鱼头,张奶奶流下了苦涩的泪:“我吃了一辈子鱼头,还没吃过鱼肉呢。”以上两幅画面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少孩子的父母认为这是在爱孩子,好东西让给孩子吃,让孩子生活得幸福是天经地义的事。孰不知这样溺爱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到头来这种“甜蜜的爱”只会结下像张奶奶这样“苦…  相似文献   

14.
女儿从小到大一直受老师夸奖,在全国各级各类竞赛中均获过奖。小的时候,她跟着我在我所教书的学校念书。同事很喜欢她,见到我常夸:“你这闺女长大会有大出息。”我听了心里虽然乐意,但为了“谦虚”,嘴里却硬说什么“女孩子,要那么大出息干什么,上个幼儿师范或者济南联大就很好。”本来是我自我压抑着说话,但孩子听了却当了真,从此学习不再那么努力,有时还不愿完成家庭作业。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回答说学习中等就行。上初中时老师让写《我的理想》,她洋洋洒洒写了几大页《我长大要当小学老师》。此文写的很动情,被老师选出在班…  相似文献   

15.
《中国孩子在海外》一书中有一个在美国读初中的孩子邵司晨,她在《我到底是谁》的自问中写道:“我到底是谁?很多时候我真是不明白。在美国小朋友眼里,我是个中国人……可在爸爸妈妈眼里倒像个美国人……”她喜欢听老师讲中国的长城,喜欢看中国的电视剧;但她不喜欢上...  相似文献   

16.
我邻居家的孩子一直在央求她妈妈给她买新衣服,上衣是白衬衣,下面是黑色的短裤,她的妈妈说,老师怎么会这样啊?我说怎么了?她说他们学校要拔河比赛,要求统一着装,男孩儿一律都要穿白衬衣黑短裤,但我的孩子不用啊,因为他长得瘦小,没有选上参加拔河比赛,但他还是要一套这样的新衣服。她是不想买的。因为孩子有很多旧衣服,她的家境也不是太好,我想这小孩子虚荣心也太强了.看见别人穿新衣服自己也要。当然,孩子的天性吧,我也能理解。孩子就哭了,一边哭一边说,虽然我没有被选上参加拔河比赛,但老师说我是最重要的角色,没有我的鼓励,他们会没有力气的。  相似文献   

17.
心意卡     
我们班是寄宿班,孩子一周都生活在幼儿园里见不到爸爸妈妈。因此,孩子思念父母,父母想念孩子。怎样才能使这份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呢?我们便在《家长园地》中开设了“心意卡”。每周一家长送孩子来时,可献给他(她)一个小小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对孩子寄予的希望和祝福,使孩子感到父母爱他(她),仿佛天天跟他(她)在一起。周末时,老师和园长将孩子的表现及对他(她)的祝愿也写成“心意卡”送给家长。这样,家长不仅了解了孩子一周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而且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得到老师和园长的关心、爱护,家长就更…  相似文献   

18.
困惑     
前段时间,童童的妈妈来到我办公室,与我聊了起来,向我述说了她孩子在园的情况和困惑。情况是这样的,童童妈说有天晚上孩子要睡觉的时候,对她说:“妈妈,老师今天弹我的头了,老师不喜欢我。”看到孩子不开心的样子,童童妈妈心里很难过,她说,她理解老师的做法,也希望老师管理孩子严格一点,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可是她又矛盾,孩子毕竟才三岁,如果老师对孩子过于严格,会不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呢?童童妈妈说,她不指望孩子将来有什么大的出息,只希望她快快乐乐地成长,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童童妈妈说,她对孩子的要求也很严格,对孩子讲话从来不…  相似文献   

19.
史可与虎子     
史可曾今写过一篇叫作《站在舞台上就是幸福》的文章,那时的她,满脑子一定只有舞台,只有她的事业。而今,坐在我面前的史可,心里除了永远不能舍弃的舞台外,心里装的更多的一定是她那个家中的孩子。让孩子从小就懂规矩我觉得父母最重要的教育就是:你要清楚地告诉你的孩子,哪上对的,哪是错的;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让他从小的时候就懂得规矩。自从在地中海的油轮上遇到我现在的老公———瑞士人克里斯蒂昂之后,我就一头扎进了他为我建造的幸福的安乐窝。很快我们有了孩子,照顾孩子就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大部分。但我们的方法可能跟别人有点…  相似文献   

20.
<正>我是一个老师,周围就是一个一线教师的群体,所以谈及我心目中的教师,心里是有些甜蜜,也有些怅惘的。我小学里的一个老师很会激发孩子的潜力,戴高帽子的手段更是不一般,所以我一直以为做她的学生很幸福。有一天,她送了我一朵她亲手做的小红花——我梦寐以求的小红花啊,我把口袋里早上就放进去一直舍不得吃的鸡蛋都快给捏烂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