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社会危机得到妥善处理的时候,它就会平复下去,不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而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则会带来比较可怕的社会后果.因此,对一些恶性群体性事件,不能理解为简单的个案,它一定是长期的矛盾冲突积累下来的结果,是长期潜伏的各种危机的汇总.就像垒砖块,越垒越高,到最高点崩溃的瞬间,破坏力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播业界本来代表舆论担负着社会监督的责任,是舆论监督的主体之一,若监督没有自身的监督机制,那么它就可能成为舆论监督的客体。一旦这种情形出现,受到损害最大的是新闻传播业界自身,传媒失去公信力,还会进一步引发社会道德危机,后果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公共危机事件不仅冲击着政府的管理能力,还冲击着社会公众的心理。随之很多社会问题,比如公众恐慌、社会传闻等也就会出现。一般时期发生的社会传闻会影响公众之间的正常沟通和交流,从而造成一些诸如猜忌之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梁衡 《今传媒》2006,(7X):1-1
我理解,新闻业是一个社会责任很重的行业。它担负着为全社会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责任,是整个社会进行政治、经济、化活动必须使用的桥梁和纽带。新闻业至少承担着如下几个社会责任:社会信息的传播,社会道德的建设,舆论监督和社会及历史化的积累,它甚至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我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如果要问我最大的体会是什么,就是这个行当让你懂得什么是责任,怎样为履行这个责任来要求自己,充实和改造自己。有了责任也就有了做一个社会人的前提。新闻业是造就一个社会人的理想平台。存在决定意识,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人,自然会历练出这样一些特殊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杨刚  阎文平 《青年记者》2007,(14):26-27
危机传播,是指针对社会的危机现象采取大众传播及其他手段,对社会加以有效控制的信息传播活动。它的目的在于按照社会传播和新闻传播的规律,对危机处理过程进行干预和影响,促使危机向好的方向转化。危机传播是一种在极大时间压力下对不确定状态做出的无章可循的传播。危机传播研究发端于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1982年在泰勒案例中,危机传播研究领域从政治领域拓展到商业、  相似文献   

6.
罗有为 《新闻前哨》2022,(18):60-61
任何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都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导致消极的社会舆论,引发社会恐慌,影响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广泛普及,新媒体、自媒体大量出现的背景下,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速度会更快,传播范围会更广,引发的后果更难预计。面对这样的问题,作为新闻媒体必须要积极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社会使命,快速的介入、控制社会公共危机事件信息传播,引导社会舆论,并做好相应的解释、教育以及澄清和问责工作,防止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不良后果进一步扩大、蔓延,以维护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特点,阐述了新闻媒体应当在社会公共危机事件中起到的作用,最后主要就社会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新闻传播工作策略,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突发事件的报道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它是在时间紧迫状态下对一个涉及公众切身利益,充满不明确因素的突发危机事件所进行的传播。突发危机事件包括地震、水灾、台风等因自然灾害而引起的事件,也有交通事故、火灾、疫情等因人为因素而起的事件,还有重大群体事件、刑事案件、恐怖活动等因社会对抗和冲突引发的事件,它们会对社会正常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费丹丹 《新闻世界》2011,(12):210-211
危机传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向公众提供灾难信息和预警信息,进行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长期的危机报道会引起受众恐慌,甚至潜移默化地腐蚀受众的认知和价值观,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那么危机传播该如何扬长避短?本文从媒体、受众以及政府三个方面,来阐述危机传播和媒介素养的关系,促使危机事件能够得到最大效率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危机传播是指针对社会的危机现象采取大众传播及其他手段,对社会加以有效控制的信息传播活动。它的目的在于按照社会传播和新闻传播的规律对危机处理过程进行干预和影响,促使危机向好的方向转化。在化解社会风险和解决社会危机的过程中,危机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等领域出现一些危机事件,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网民数量的剧增,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网络舆论成为危机传播中一种强大的舆论声势,深刻地影响着危机事件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社会危机事件?新闻记者如何把握它的规律,迅速准确地进行发布?我们认为,社会危机是指社会系统中的某个构成部分突发剧烈失调和畸变,导致社会生活秩序偏离正常轨道以致严重威胁社会安全,使整个社会处于高度危险的紧急状态的社会现象。它主要包括各种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1.
突发性危机事件是相对于人类生活中正常的社会秩序而言的,是指在人的理性范围内所无法预测且突如其来的重大事件,它可以导致社会偏离正常轨道,对社会公共安全、稳定造成重大影响。突发性危机事件具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突发性。突发性危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导致的后果等一系列因素都是无法完全预测的,尤其在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突发性危机事件可能产生于任何国家、任何地方,这就增加了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发生、发展、规模、后果等方面的不可预测性。二是扩散性。突发性危机事件可能开始时发生在较小的范围内,但若对其不加理睬或者…  相似文献   

12.
纪录片的功能之一就是纪录生活,而它的这种功能必然受到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影响。中国纪录片诞生于最为动荡不安的年代,它一产生,就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中国近百年的发展史,社会矛盾的激烈冲突、社会秩序的动荡不安、社会结构的一再重组,以及传统社会向现代化方向的变迁,无不影响着纪录片的创作内容与思想。在这种社会的激荡变迁之中,无疑,政治被长期地摆到了无可比拟的地位之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社会,传言、谣言如何迅速扩散,以至造成社会危机,又如何迅速将其平息,化解危机?恐怕是值得传媒、乃至社会管理机构、政府官员关注和研究的一个新问题。在羊年春节后,广东传媒遇到了“肺炎事件”引起的抢购药品、食醋风潮。不过两天时间内,就在政府和传媒等方面的努力下,把其平息了,危机得到了化解。社会恢复平静,有秩。现在回顾广东报纸对这次危机报道的经过和处理,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总结、借鉴。  相似文献   

14.
美国,这个看起来四分五裂的社会却也蕴藏着非常巨大的整合力量。每当社会出现危机或者重大惨案的时候,美国人的爱国情操与社会关怀就会显示出来。图森枪击案就是这样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15.
张家菖 《大观周刊》2011,(44):58-58
“生态人”以全人类利益和追求为基础,在自然生态价值观和社会生态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价值理念。它不仅是对传统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的否定,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社会思潮之一,而且它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江 《新闻传播》2007,(10):64-64
电影具有与生俱来的传播属性,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传播功能。电影传播的立场、价值观和目的是间接的,是依托于故事(故事片)或所谓客观事实(纪录片)的,它影响受众的方式是非对称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长期的实践中往往会变成一种更为强大的影响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公共危机管理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而目前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工作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公共危机管理工作介入新闻媒体是相当有必要的,可以让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工作工作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8.
冷梅 《军事记者》2011,(6):16-17
分配不公、官员腐败、假冒伪劣等现象,也影响人们的心理情绪。这些社会矛盾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集中释放,使事件的影响无限放大,甚至会将单纯的偶发事件演变为社会危机事件。因此,对突发事件特别是可能引发公众的心理波动、影响社会稳定以致造成局部危机的突发事件,需要运用传媒的力量,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社会心理波动,换取最大的舆论认可,减缓乃至化解矛盾和危机,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这是社会对媒体的要求,也是媒体的职责所系。为此,媒体必须提高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能力,尤其是要增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杜祖基 《记者摇篮》2004,(1):16-16,18
正如一个受人尊重的人必然具有着一般人所缺乏的品位一样,一个得到广大受众喜爱的城市媒体.必然会有着“成色”十足的品位。很难想象一个品位很低的人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同样,一个品位很低的城市媒体会有许多拥护者。因此,城市媒体若要得到更多受众的喜爱,与城市的发展比翼齐飞,就必须努力打造自身的内涵。迅速提升自我的品位。何为品位?一座城市的媒体应具有  相似文献   

20.
论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网络文化就像一条大河,裹挟着珍珠和泥沙翻腾而下,它虽会给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带来巨大的飞跃,但在传播文明的同时也有精神糟粕垃圾;它既会开启民智又不免会制造蒙昧盲目。就其与青少年成长之间的关系而言,它必将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