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梁油田L9井区J_2x_1油藏自21世纪初探明,由于油水层识别难、油藏类型不清,后期投产井相继失利,导致油藏开发控制因素不清,潜力不明。为此,以识别低对比度油层为基础,结合试油试采动态数据对该区油层类型、油藏特征、开发控制因素以及开发潜力进行再认识。研究表明,分岩性识别低对比度油层解释结论与试油试采符合率达94%,其油藏类型为构造控制,局部受岩性影响的背斜油气藏。影响开发控制的主要因素为避水高度、油层类型及厚度、地层系数以及含油饱和度。据此拟合出油藏初期的产能平面分布图,指出了潜力区的范围及开发方式,这也为下一步的生产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于民凤 《内江科技》2014,(3):117+103-117,103
随着隐蔽性油气藏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惠民凹陷勘探程度越来越高,勘探现状越来越复杂,浅层高产的构造油藏已经开发,滩坝砂油气勘探已经成为现阶段的油气储量增长点之一。本文通过对惠民凹陷江家店油田沙四上亚段的构造、储层、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认为该区沙四上段油藏主要集中在大面积的薄互层滩坝砂中,具有多砂组含油、含油井段集中、含油高度大等特点,油藏类型为受砂体展布规模控制的岩性油藏。新钻井证实了该区沙四上亚段油气已聚集成藏,对惠民凹陷沙四上岩性油藏的勘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确立了新的储量接替阵地。  相似文献   

3.
刘杰 《内江科技》2014,(4):66-66
<正>1概况八面河油田构造上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八面河断裂构造带南端翘起部位,广饶凸起的北部。沙四1砂组油藏埋深1245.0 m,平均厚度为3.8 m,沙四段1砂组油层孔隙度平均值为30.9%;渗透率平均为252.6×10μm,属高孔中渗油藏。地面原油粘度平均为1580 mPa.s,属中浅层中低渗透普通稠油油藏。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地层能量不足、含油丰度不高,油层较薄,储层渗透率虽然达到中渗但非均质性较强,原油粘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正>一、概况面22区位于八面河油田的西南部,构造位置处于东营凹陷南斜坡八面河断裂构造带南端翘起部位,南部与面120区相连。油层顶面整体构造形态为一北西倾向斜坡,地层倾角3°~5°之间。含油层系为沙三段和沙四段,共有14个砂层组31个含油小层,主要含油层位为沙三上3砂组和沙四段1、4、5、6砂组。油层埋深1023.2~1249.2 m,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油藏。面22区沙三上3砂组4小层沉积类型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河口坝、席状砂沉积微相。沙四段1砂组属滨浅湖沉积,主要发育有  相似文献   

5.
埕北351油藏主要含油层系为馆下段地层,岩性为细中粒长石砂岩,馆下段储集层属辫状河正韵律沉积砂岩,砂体极其发育,但横向连通情况较复杂,且下部多具底水,因此该油藏开发的关键是准确描述油层的分布。通过对油层的分类,使用微构造研究及测井约束反演的方法进行油层定量描述,落实了储量。  相似文献   

6.
史翠娥 《内江科技》2013,34(4):159-160
孔店组是潍北凹陷的主力油层,利用孔店组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分布特征,探讨孔店组油藏油气充注期次,结合孔店组油藏特征和成藏条件分析,总结了潍北凹陷孔店组油藏成藏模式:孔店组油藏至少存在两期油气充注历史,主要发育近源自生自储成藏模式、近源下生上储成藏模式、远源阶梯状输导成藏模式和新生古储成藏模式等四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北部临江南地区,断裂带发育,沉积物源丰富。扶杨油层为重要储层,断块构造控制油藏的形成,成藏模式为顶生下储、侧向运移,异地成藏,油藏类型为构造一岩性油藏。为了准确识别该区河道砂体,本文在研究了扶杨油层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单井相、地震相、多属性分析,划分了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应用分频技术对沉积相带进行识别,并利用Geoprobe软件显示了河道砂平面分布。该技术经实践证明,对砂体识别的效果非常显著,为形成扶杨油层储层预测技术系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准确识别扶杨油层河道砂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孔店组红层勘探程度较低,对储层空间展布规律及油气成藏规律认识不清。本文通过对该区储层及油气成藏规律进行研究后认为,该区孔一段储层有四个厚度中心,最大储层厚度160 m。油源主要为沙四下烃源岩,该区有两种成藏模式:一是与油源对接,二是通过断层输导,形成两种类型的油气藏:构造油藏和构造-岩性复合油藏。  相似文献   

9.
徐明旺 《内江科技》2012,(6):134-135
Xg潜山含油厚度超过2300m,面对巨厚潜山油层,在潜山内幕构造、裂缝、多种岩性及储层识别基础上.综合运用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等技术手段,采用直井、大斜度井、水平井、鱼骨井组合开发油藏思路,利用直井控制认识油层,利用大斜度井、水平井、鱼骨井纵向上分段部署,平面交错,纵向叠置实现油藏立体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0.
《内江科技》2016,(6):67-68
高邮凹陷环邵伯次凹广泛发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沉积而成的砂砾岩体,邵8、真X43-2等井钻遇砂砾岩油层并获得较好产能,而同区实施的邵X19、真X200等井虽然也钻遇砂砾岩体,但并没有油气显示和工业油流。本文从邵伯次凹砂砾岩体油藏地质特征入手,分析砂砾岩体油藏成藏的必要条件,认为在邵伯次凹同等油源、运移、储盖组合条件下,圈闭的构造、沉积相带及岩性等要素是成藏的关键所在,也是寻找砂砾岩体油藏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勇等 《内江科技》2014,(5):64
<正>本文根据沙二下油藏分类储层的非均质特征和构造的复杂性,着重对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的特征及赋存特点进行描述。针对不同的剩余油存在类型,及时优化开发对策,开展了不同挖潜方式的注采调整实践,通过配套的工艺技术,进行深化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探索。1油藏概况濮城沙二下油藏是一个埋藏深、含油层系多、非均质性严重的断块油气田。含油面积17.2km,石油地质储量3650万吨,  相似文献   

12.
张蕾 《内江科技》2010,31(11):129-130
本文利用生物标志物特征分析了高斜73井区块的原油特征,确定了高斜73井所在区块的油源为博兴凹陷沙四段生油岩。包裹体分析表明该区的油藏注入期次只有一次。采用薄层色谱-火焰离子检测(TIC-FID)技术对高斜73井ES3、ES4段储层进行了地球化学描述,认为本井储层有机质丰度低于油层门限值,少数虽有机质含量较高,但非烃和沥青质含量也较高,主要为不可动油,为古油藏破坏的残余油,揭示了录井显示较好但原油无法采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白狼城低渗透油藏为构造-岩性油藏和岩性油藏.文章系统地分析了其合理井网密度的原则及与油层的连通性、采油速度、最终采收率等的关系,并对确定该区井网密度的经济极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D239块馆陶油层含油面积小、含油带窄、边顶水发育,该块于2002年上报探明储量,原上报储量时仅采用一套有效厚度划分标准,而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部分测井解释结论与实际岩心不符、相同电性特征的层段测井解释结论相互矛盾,为解决这一问题,对该块馆陶油层进行储层四性关系研究,油藏四性指岩性、电性、物性和含油性,弄清馆陶组油层的四性关系,对今后油层的生产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辽河油田边顶水油藏仅在D84块馆陶油层、D239块馆陶油层发育,油藏与上覆顶水直接接触,无明显的泥岩隔层,且其边部水体呈指状侵入油藏内部,呈油水间互的油水共存的复杂油水关系,对开发造成很大困难。以D239块为例,对馆陶油层边顶水超稠油油藏开展了系统的研究,重新认识油藏地质体,解决了该区勘探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矛盾问题,探讨了该类油藏规模小、含油带窄、边顶水发育的特殊油藏开发模式,指定了适应该区油藏地质特点的开发方案,使该类型油藏的储量实现有效动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喻雅敏  文志刚 《科技通报》2019,35(1):37-41,48
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长3油层组自2003年以来相继发现了宁21、西90等浅层出油井点,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针对目前研究区长3油藏勘探程度较低,油藏控制因素复杂、油藏分布与剥蚀区之间关系尚不明确等问题,基于钻井、测井及试油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长3油藏分布特征与主控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什社地区长3各小层在纵向上油气富集程度有所差异,平面上连片性不好,其中长3_1油藏相对最为发育;研究区长3油藏类型多样,主要发育岩性油藏、构造-岩性油藏、构造油藏和地层不整合油藏;综合分析可知,什社地区长3油藏受控因素较多,不仅受古地貌、沉积相带、储层和小型鼻隆构造的控制,还与不整合有着密切关系,不整合既是油气快速运移的通道也可作为遮挡封堵油气。  相似文献   

17.
丁晓明 《内江科技》2009,30(4):102-103
本文主要对东营凹陷陈官庄地区沙河街组第四段断裂系统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从断层分级、断层性质与形成时期、断层平面分布、断裂构造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图文配合对该区断裂系统作了说明,并阐明了该区的主要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8.
车西洼陷南部缓坡带总体上勘探程度低,油气显示零星分布,以往认为含油规模小,只是单一风化壳油藏,未进行系统评价。但该带具有油藏埋深小、勘探成本低、经济效益可观的优势。近期转变思路,重新分析成藏和构造特征,认识到南坡潜山油藏不仅发育风化壳油藏,也可能发育潜山内幕油藏,具有较大的勘探空间。  相似文献   

19.
渤南五区的油藏属于构造一岩性油藏,舍油层系多,主力油层单层厚度大且平面上迭合连片,油层埋藏深,油层渗透性差,非均质性严重:由于该区注入水水质差,含水高,单井产能较低等开发问题导致该区整体采出程度较低..本文从人工低频波的工作原理、振动机理以及低频波在油藏中的传播规律入手,通过该技术在其他油田的矿场试验效果分析得出该技术应用的适用性条件.该技术具有成本低,无污染,解除地层堵塞等作用,非常适合渤南五区开发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洪雪 《内江科技》2019,(3):76-77
辽西3井为大民屯凹陷西部凸起潜山带第一口钻井,本文从大民屯凹陷西部凸起潜山油藏勘探实际出发,通过岩心观察、测井、特殊测井等方法对源外山油藏成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民屯凹陷沙四段优质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可以通过潜山内幕及不整合面经过长距离运聚成藏;太古界潜山储层岩性主要为变质岩,高角度缝是古潜山油气重要的储集空间。通过对油藏解剖,作者认为油源、裂缝、盖层是影响该区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