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们生活在一个围绕商品的生产和消费而组织起来的消费社会之中.法兰克福学派在对"文化工业"的分析中率先把消费社会描述为资本主义现代性的一种新型结构,大众文化是它不可或缺的一个构成部分.对于消费社会晚近阶段的描述.则出自波德里亚.他的早期作品聚焦于物体系、消费社会和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在研究商品、消费和消费社会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价值.然而,波德里亚的理论缺乏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史的基础,我们应该把它看作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符号学和社会学补充,这是使用波德里亚分析成果的最具生产性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波德里亚,被誉为“后现代主义大祭司”,是和德里达、福柯、利奥塔等学者齐名的世界上最具影响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之一。波德里亚一生著作颇丰,其中以消费社会理论和后现代性的命运方面尤为著名。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指出:消费社会的前提是物的丰盛,人们不再消费物本身,而更多地对隐藏在物后面的意义或者意义的差异进行消费。本文试图揭示其消费社会理论的核心,即符号消费的理论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余妍 《海外英语》2011,(5):323-324,332
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上物质基础的日益丰盛,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消费,一方面反映了消费者的经济行为与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在消费社会大众媒体的鼓吹与宣传下,对品牌物品的消费还反映出消费者社会身份的认同。越来越多的人将符号消费视为一种能够建构自身身份与提高社会认同的途径,试图通过消费某种品牌的产品来显示自己的社会身份与地位。该文结合波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符号消费研究理论,试析中国社会现存的符号消费现象,研究认为:在消费社会,人们不仅被大众文化的消费话语和符号操控下进行符号消费,并且这种异化的,虚假的消费模式,在不久的将来会导致整个社会乃至世界承受资源匮乏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波德里亚是国内学界批判理解消费社会的重要理论来源,但是,他不是从法理性规范论证的角度去理解消费社会,而是从符号学的经验分析和人的本真性诉求去批判消费社会.这样的思想方式决定了他对消费社会的否定是非法理性的,并且仍然是传统批判理论之审美主义批判的延续和变种.由于审美主义批判在国内思想界已演变为一种阻碍社会理性批评的文化氛围,所以必须谨慎对待波德里亚并廓清他在国内思想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认为,精神消费活动本身成为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一种工具,成为统治阶级贯彻其意识形态的手段.波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是要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分层和社会心态,阐释出其中的社会学意义.因此,符号消费既具有促使社会结构化的功能,也具有强化社会阶层的作用,当然还具有促成社会阶层流动与整合的效用.但无论是精神消费还是符号消费都受制于物质生产.因此我们认为,马克思关于"精神消费"的观点与波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的论述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消费社会"是波德里亚是作为一个理论概念而非一个事实描述提出来的,其特点是以"物符"为标志,这与他后来提出的"拟像"和"超现实"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本文从这一概念出发,指出消费社会是自然的丧失和个人性的磨灭.而后又超越波德里亚,引入马尔库塞的"生产"维度,指出,在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体系中,波德里亚所控诉的广告拟像,不过是生产、技术和商品这些真正凶手的替罪羊.马尔库塞对生产和技术所发起的意识形态批判或可能较波德里亚的符号论批判更加透入资本主义反人性、反自然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当代法国思想家让.波德里亚所提出的消费社会理念为核心,在消费文化精神的观照下,思索大众媒体的消费属性及其对精英文化的消解力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当代法国思想家让.波德里亚所提出的消费社会理念为核心,在消费文化精神的观照下,思索大众媒体的消费属性及其对精英文化的消解力量。  相似文献   

9.
蒋学杰  祝坤 《文教资料》2012,(20):72-74
大众文化是商品经济时代的文化特征,凸显了整个社会文化的转型,是社会变迁的文化表达。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重要的表征,城市生活体现出明显的消费社会特征。消费社会及其变迁对大学生的文化影响日渐深入。受不良消费文化的影响,过于关注消费容易使大学生忽视精神领域的追求。在这种新形势下,必须寻找、保障、张扬社会核心价值的消费文化,避免消费社会对大学生的不良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0.
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对身体尤其是女性身体、美丽、色情从消费、符号的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其分析切中当下社会的现实,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笔者试从身体与消费、身体与媒介、身体与女性解放三个层面对他的身体消费理论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启蒙辩证法》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以"文化工业"为其核心概念,集中体现了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促使了总体性社会的形成,从而彰显了《启蒙辩证法》大众文化批判的独特意蕴。大众文化批判实质上是意识形态批判,大众文化完成了意识形态化,并呈现出多种功能,造成了人的全面异化。囿于精英主义立场和文化保守主义视角,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也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这对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大众文化:批评现状、本质及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众文化作为崭新的知识对象已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但新时期大众文化批语产在未对批语对象-“大众文化”进行准确定义、热衷复述法兰克福学派和后现代主义等西方理论话语的情况下匆匆出场的,由此造成了大众文化批语的五大误区:迟到的批评、复述性批语、自言自语的批评、无主调的批评。为确立大众文化批评的科学精神,必须在清理、审视既有定义的前提下,从哲学认识论、价值论、心理学、传播学、审美论、功能论、生产消费和内在构成等八个层面对大众文化的本质进行了多维透视和科学界定,进而对大众文化的特征、谱系尤其是本土性特征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3.
大众文化势不可挡地冲击着我国社会。文化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货币经济社会形成了文化的商品属性。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大众文化还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它解构了传统文化中许多原始的价值。作为一种话语权力和一种生存方式,大众文化体现了自身的现实性,体现了大众生活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大众文化消费正在蓬勃兴起并向各个社会领域强力渗透。大众文化作为大学生主要的精神食粮,以其特有的娱乐意义与意识形态意义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客观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该全面分析大众文化消费对于大学生思想观念的不利影响,有针对性地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经验主义后现代研究者认为 ,后现代消费社会的消费行为是符号消费的象征行为 ,艺术、美学、文化与民间社会、商业活动互渗、交融于一体。后现代主义是这一社会经验的现象 ,是文化变迁的过程和结果。由此经验研究出发 ,后现代主义的关键特征则是 :艺术的消解即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随之而来的是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差异的抹平 ,消费和文化的平面化 ,人们沉湎于“能指”的狂欢而放逐“所指”的深度。  相似文献   

16.
当前古代文论研究处于一种表面热闹的状态,研究的多元局面与文化的强势介入似乎使古代文论的转型与置换变得理所当然。然而,简单的以文化研究取代文论研究却体现了当下学者对于古代文论研究的浮躁心态。将文化研究的意义维度适度纳入到当下的古代文论研究之中,有助于实现从本原探寻走向本原与本源的探寻的研究理路;但是,古代文论研究的路径不是单向度的,我们当前的古代文论研究理应追求一种知识与意义的双重建构,在本原与本源之间实现研究路径的二元对生。  相似文献   

17.
国学教育在当下日盛,是教育界的一个话题,更是社会文化、社会规范的一个重要话题。国学是我国千百年历史文化的一个归纳,包含着中华文化精髓,其现代社会以及世界文化的意义和作用毋庸置疑,尤其在今天西方工具理性盛行的情形下更亦如此。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加强国学教育有文化基础,但也存在着不足。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就泉州历史与现实提出政府推动,民间参与,形成国学教育联动新格局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我们远未进入所谓的"消费时代"、"消费社会",而是进入了一个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文化经济阶段.在当前,其实并不存在什么纯粹的"文化",纯粹的"消费".经济、生产仍然是第一性的.现在已成为全社会"关键词"的"消费文化"本质上仍是一种经济现象,是文化产业所创造出来的产品和消费形式.在全球化"消费文化"背后实际上潜藏着一个巨大的经济和文化双重意义上的殖民化陷阱,这值得我们深长思之.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化、手机文化和偶像文化是当前高等院校中的大众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应在中国本土文化语境中去解读大众文化概念。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兼具双重性,既有浅表化和娱乐化的现象,也有内在的人文精神。大学生是全社会中最能接纳大众文化的群体之一。只要突出大众文化的审美情趣,使之符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那么它对大学生便有了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卓越 《海外英语》2012,(17):287-288
Advertising,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widespread manifestations of modern popular culture is taking effect in framing the identity of people.It is not only has been counted as an aid to the marketing and selling of goods,but also actively act function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social,and cultural utility.Business advertising is influencing the modern consumerist society.In contemporary consumerist society,person’s identity and subjectivity constructed,performed,and presented through the act of consumption.In this essay,it tries to addres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meaning of goods,the consumption culture;and explain how advertisement convey the messages of need,desire,taste,and social stat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