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家庭体育研究的回顾,旨在厘清当前家庭体育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并提出展望,为进一步促进后疫情时代家庭体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意义。运用文献统计分析法对我国家庭体育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并述评。以1986—2020年内的家庭体育文献为研究对象,从核心期刊发文分布规律、发文作者、基金项目、主要议题等方面进行述评。得出以下结论:当前家庭体育发展地域不平衡、城乡家庭体育未能统筹兼顾;基础理论研究较为贫乏;宏观、定性研究较多等。后续展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东西协调发展;全民健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深入多学科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习、进行交叉综合研究;重视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推进研究深度;构建个性化家庭体育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核心期刊和博士论文中以体育教师为主题的1916篇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探析我国体育教师研究成果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热点及演进趋势.结果显示:我国体育教师研究发文量总体上呈上升态势,未来仍有增长趋势;作者单位以体育专业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为主;统计出了若干高产作者和合作研究的活跃机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师教育与专业化、学校体育教育与体育课程设置、体育师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是体育教师研究的主要领域;整体来看,研究主题始于体育教学改革和体育教师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发展于课程改革,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讨新时期我国体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挑战及路径。主要结论:新时期我国体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我国体育制度传承与完善、深化体育与劳育功能互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体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仍然面临学理研究亟待深入、不同主体利益诉求有待协调、政策法规支撑亟待加强、复合型体育+劳动教育师资人才亟待培养等挑战。建议:秉持全面培养的理念,形成体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观念共识;通过校内、校外教育的协作促进体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完善政策、法律法规引导,为体育与劳动教育融合提供制度保障;促进职前教育、在职培训与师资聘用的完善,加强体育+劳动教育复合型师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选择 ISI Web of Knowledge 中的 SCI - Expanded 数据库作为数据统计来源,对国际体育科学研究的文献数量、机构、语种、学科分布、文献类型以及来源期刊等进行了发文量和引证分析。以期客观、定量分析国际体育科学研究现状,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工作者与科研管理者提供数据与资料参考。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3年,国际体育科学研究共有以美国为主的142个国家或地区的以高校为主的科研机构(主要分布在欧洲与北美洲)在104种期刊上发表了125421篇文献;文献数量总体上呈现逐年平稳增长的趋势;研究方向涉及了运动创伤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康复学、运动心理学等18个,其中运动创伤学、运动生理学是最热门的研究领域;来源期刊学术影响力较大,论文质量较高;出版语言以英语为主;文献类型以“期刊论文”形式为主,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高校体育综合育人有利于加快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整体进程,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科学养成。高校体育综合育人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于:以体养德:落实高校体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体启智:致力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相促进;以体塑美:注重塑造外形与温润心灵相协调;以体促劳:注重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融合发展:立足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基于此,建议:立足学科立场,正确认识高校体育“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一体化的高校体育综合育人生态架构;提升师资素养,强化高校体育教师的跨学科综合育人能力;聚焦教学主题,基于真实运动场景进行“情境化”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6.
摘要:以2000-2014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4795篇体育教育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法、共现分析法、词频分析等方法,并借助CiteSpaceIII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我国体育教育研究的论文发文量、研究机构、核心作者、研究热点和前沿等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全面把握我国体育教育发展研究的动态过程,为我国体育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结果表明:15年来,我国体育教育研究的发文量呈波浪式增长趋势;高产机构主要由北京体育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构成,而师范类院校是我国体育教育研究的主要力量;我国体育教育研究的领军人物以季浏、王健、黄汉升等为代表,核心作者共现网络密度较低,合作程度有待提高。最后通过对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分析,得出我国体育教育研究的热点与前沿主要集中在体育教育思想、体育教学理论、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体育课程改革、素质教育、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残疾人”群体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体育教育”这一社会主流文化形态的特殊性,从组织机构现状分析,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体育教育,都将残疾人归纳到“特殊学校”,与普通体育教育(健康人群)“分而治之”,也可以理解为,当前主流的体育教育发展框架下,面对残疾人体育教育是“分离”而非“融合”的态度。基于融合视角探讨残疾人体育教育,一方面立足保障体育教学质量、效率不受影响,“残疾人”作为一个变量融入体育教育主流形态中不会对固有变量产生影响,这是一个大前提。另一方面,要实现残疾人与健全人的有效沟通交流,以“回归主流”技术路线实现残疾人人格健全和地位认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融合体育教育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它体现出巨大的人文关怀,也促使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摘要:作为20世纪美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依据权威文献,在建设杜威体育思想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杜威的体育思想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杜威认为,游戏是儿童时期“几乎唯一的”教育方式,能够增进身心健康,促进能力培养,且利于有效学习,促进社会认知;自由的游戏态度促进儿童自由的成长。2)在学校体育教育方面,杜威指出,学校体育是智育的基础,利于大学生集体精神的培养;在目标上学校应追求为社会事业的发展培养健壮人才;在方法上要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做到“时时体育”。3)在教育领域之外,杜威将体育教育的价值拓展至社会层面,他认为公共体育(场所)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利于养成“好汉”态度,培育“尚武”精神;能够促进德育,维系智育;能够促进健康人格,改善社会风气。4)在改善社会风气的基础上,杜威将体育教育的价值升华至国家层面,他指出人民体质事关国家兴旺,公共体育利于改善国家前途,人们只有健身健心才能建业建国。研究最后分析了杜威思想中过于重视直接经验的作用,教育中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部分教育理论有失偏颇等时代局限性;同时也从重视游戏教育价值,强化学校体育价值,注重体育德育价值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现实镜鉴。  相似文献   

9.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高校体育综合育人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养成,有利于高校体育综合育人高质量发展。高校体育综合育人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于:以体养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体启智,致力于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相促进;以体塑美,注重塑造外形和温润心灵相协调;以体促劳,注重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基于此,研究建议:牢固树立“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系统构建“综合育人”的框架体系;强化提升师资队伍的融合育人能力;不断完善体育综合育人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摘要: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的发展目标。体育公共服务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为的总和,涉及基础、产业、科技、教育、社会、服务等多个重点领域。本文以世界体育公共服务文献研究现状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比分析全球和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相关理论研究文献的数量、质量、合作和学科等四大特征,发现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由于起步晚,因此论文数量和论文质量均处于快速上升期。我国当前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开展了系列国际合作研究,下一步应加快体育公共服务领域的跨学科发展。通过本文的相关研究,有利于追踪世界体育公共服务研究热点,发现我国开展相关研究的不足,确定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理论研究能力,进而推动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国际上有关有氧耐力训练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对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收录的2005-2014年有关有氧耐力训练的1 319篇文献,采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计量学方法和专家访谈法探测现阶段国际有氧耐力训练研究现状与热点.结果显示:国际上有关有氧耐力训练的研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法国,占相关文献发文总量的48.44%;研究机构以各级各类大学为主,尤其是瑞士的苏黎世大学.有关耐力运动员心脏的论文是本领域的热点文献;运动成绩、骨骼肌、神经、力量、新陈代谢、运动员心脏、疲劳是研究热点,其中运动成绩是人们尤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实现体育强国梦,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和身心健康教育、与个人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必须和社会体育接轨融合。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终生发展;增强学生对延伸和拓展科学锻炼的实际功能的再认识,把科学体育锻炼作为相互融合的载体;建立一种以高校为中心辐射到家庭、社区的综合立体保障机制即学区体育模式,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达到资源共享、职责明确,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  相似文献   

13.
教育赋能是促进教育变革的必然选择,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出现,不仅给我国教育现代化带来新的浪潮,也给我国研究者带来新的研究话题与研究方向.论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核心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和SATI为研究工具,运用文献计量学和内容分析方法,从作者发文量、研究机...  相似文献   

14.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收录的以“特殊体育教学”为主题的171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从时间-空间分布上看,研究发文数总体保持稳定,近两年关注度有所升温,福建师范大学和山东体育学院是高产机构。从研究热点上看,可归纳为体育教学内容和目标、体育教学模式、专业化师资建设三个方面。从研究演进上看,2003—2008年为积蓄期,2009—2016年为爆发期,2017年至今为平稳期。从研究趋势上看,在融合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育公平,研究方向朝向专业化、教育公平等方向转变,反映了该研究与时俱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促进体教融合最强有力的理论武器。基于这一科学理论,分析了体教融合的学理基础和价值意含,揭示了体教融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明确了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实践向度。应深入学习、理解和运用这一科学理论,把握体教融合的整体性与协调性,构建体育教育社会共同体,完善全周期体育教育体系,强化体育教育保障体系,推动体育切实回归教育本原、与教育深度融合,为青少年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6.
体育全球化进程中奥林匹克运动的社会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化是当代体育全球化的典型代表。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化推进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文化价值。它向世界推出了一种共同的文化形态和模式;它向世界发出了一种“和平与发展”的声音;它向国际社会推出了一套需要共同遵守的社会准则;它提出“重在参与”理念,并促使世界各国全球融合意识不断增强;它促进和加快了包括体育文化在内的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研究检索了1995年到2010年之间的发表的关于残疾人融合体育教育的研究论文,将以往研究归类为五个方面,研究发现,在适当的帮助支持下,残疾学生可以被有效的融合于一般的体育教育,不会对健全同伴的学习过程产生消极的影响,反而会有助于健全学生形成对残疾同伴积极的态度;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需要更多的考虑在主体感觉认知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如何提供有效的、适合的帮助;(2)更多的关注如何对一般体育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有效调整,以促进健全学生态度的正向变化;(3)深入分析如何有效对残健交流进行控制和促进,使各种交流和互动能产生积极的影响;(4)关注如何处理教师对于融合体育教育操作性的怀疑,并建立长效机制来培训教师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计量法与图谱分析法,通过CNKI数据库信息平台,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鍵词及高被引文献进行分析,并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服务供给;发展现状与对策;服务均等化四方面分别述评,展望今后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的发展趋势,指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需研究;新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实证研究;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和服务标准化建设研究将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9.
实现体育强国梦,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和身心健康教育、与个人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必须和社会体 育接轨融合。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终生发展;增强学生对延伸和拓展科学 锻炼的实际功能的再认识,把科学体育锻炼作为相互融合的载体;建立一种以高校为中心辐射到家庭、社 区的综合立体保障机制即学区体育模式,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达到资源 共享、职责明确,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  相似文献   

20.
以CNKI数据库(2000-2014年)为文献来源,应用CiteSpaceⅡ软件对检索文献的关鍵词、发文作者、研究机构以及来源期刊等进行分析,并建立可视化的科学知识图谱,探讨我国身体活动与健康研究的现状与热点.发现,当前体育学与公共卫生是发文最多的学科领域,但建筑环境、社会生态、锻炼心理等方面逐渐成为身体活动研究的热点;研究人群则更多地选择青少年儿童与学生群体;逐渐形成了以马冠生、陈佩杰、孙飙、段艳平等为代表人物的研究团队.但是,应进一步重视交叉学科研究,提升整体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