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口语传播是指通过"说话"来制造意义的过程.在口语传播过程中,人们还不断地进行着非言语传播.非言传播在口语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我国逐渐严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在积极老龄化研究中,习惯于将老年群体视为互联网中“被动接受信息者”,而忽略了部分老年群体已自觉发挥文本叙事的独特优势,通过文字撰写、传播、交流的叙事过程成为“美篇”APP等社交平台的“主角”。现以“美篇”APP中的老年群体文本叙事为例,分析老年群体进行文本叙事的原因和特点,以及在社交平台中介作用下参与文本叙事对老年群体的积极影响,旨在为互联网传播领域积极老龄化研究探索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雷霞  李云帆 《现代传播》2023,(3):159-168
谣言易感人群中占比最大的老年群体,普遍认为自己不会传播谣言,并自认为对谣言有足够的感知力与判断力。但在现实的信息分享行为中,老年群体确实容易轻信或传播谣言,由此产生在谣言感知层面和传播层面的认知不协调,继而引发其心理不适。老年群体重视利国利民和正向价值的传扬,在主观层面上不愿传播谣言,加之对谣言认知不协调引发的不适,敦促其启动相应的纠偏机制,通过自律、信息过滤、正向驱动等方式,或规避谣言传播,或“合理化”其谣言传播,以推动自身观念或行为上的调试,从而达到协调。在此过程中,老年群体有望实现个人功利主义诉求与国家利益维护诉求的统一,是值得争取的清朗网络空间建设的有生力量。媒体要加强信息的把关与核验,引领主流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文化的老年群体媒介诉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使得媒体对老年群体的关注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应对白发浪潮一时成为焦点.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老年观的分析,探求中国文化对老年受众群体的影响,并结合典型古代老年媒介形象,分析处于当代复杂传播环境下中国老年受众的媒介诉求,研究新媒体在服务老年群体中的应用.在历史沿革中,老年人与媒介的关系在不断地变革与发展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却不曾减淡,影响着从古至今以老年受众为对象的传播活动.在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中国老年群体的媒介诉求,新媒体的介入带来了新的变化与机遇.  相似文献   

5.
王晓莹 《采.写.编》2023,(11):125-129
当今社会老龄化发展趋势明显,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主体,出版社对于健康理念的全民普及与生命观念的积极培养责任重大。基于探讨健康传播中健康观念对老年群体引导作用的有限性,及学界从社会的死亡认知出发而呼吁建立“生命观”的必要性,本文借鉴既有观点,分析传统出版社在老年群体健康传播方面可资借鉴的有效进路。  相似文献   

6.
巩晓亮 《传媒》2024,(4):19-21
如何重新界定口语传播在中国的使命与当代价值?特别是人工智能掌握了语言之后,口语传播作为最早的传播形态,又重回传播的中心位置。它必将会通过语言影响人“存在的家”。精神世界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立足于新时代、新语境下思考“具有中国特色的口语传播学科体系”建设是时代趋势,也是学科使命。可以说也是理解“言说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过程。由此,中国式现代化的口语传播学要在社会性、历史感和时代感进程中,构造一个“存在的家”。  相似文献   

7.
陈曦 《青年记者》2016,(24):77-78
如今,“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2015年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9.5%,多达2.16亿,预计2040年将达22.1%.①传播心理学研究表明,广播通过单纯的声音传播,更会让人专注其信息和内容,更接近心灵,②老年受众对归属与爱、尊重的需求,使得情感类广播节目成为抚慰老年群体的最佳“心灵触媒”.“互联网+”时代,老年群体渴望熟练使用新媒体,与时代齐头并进.因此,情感类广播节目应适应新媒体时代老年群体的变化,融合互联网思维,在传播内容、传播介质、传播渠道三方面呈现出变革与突破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化和老龄化并行的今天,老年群体的媒介生活面临着巨大的改变。一方面,老年群体通常被视作传播过程中的被动者和弱势者;另一方面,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银发一族”凭借独特的身份和话语在竞争激烈的短视频传播平台脱颖而出。文章从其产生背景、传播方式与特征分析抖音平台“银发网红”的发展现状,阐释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尝试指出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今新媒体时代的飞速发展,融合媒体作为一个可以提供多方向,多角度的交流渠道的平台,正在有效地促进口语艺术的发展和转化。口语是语言艺术表现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且是媒体交换和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在传统的媒体发展阶段,口语艺术接管了非常重要的传播媒体,但是集成媒体平台的出现和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口语本身的发展和转化。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可以在集成媒体平台上的信息交换过程中以特定的"艺术形式"呈现口语。作为广播和主持艺术研究的方向之一,口语艺术正在不断地重塑自己,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的地位和影响。这也表明在集成语言平台的背景下,口语有自我发展可能性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演进,一个老人比孩子多的时代已经来临。作为接触媒介的庞大群体,同时作为创新扩散的滞后者,如何做好老年群体的综艺节目,真正带给老年群体以切实的收视体验和关爱是媒体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国内老年类综艺节目仍处于较为空白的状态,且即使有老年人参与的综艺节目,收视群体依然以年轻人为主。本文将从国内老年类综艺节目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究如何使老年类综艺节目真正对老年群体进行有效传播、直指人心,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黎来屏 《新闻前哨》2022,(20):52-53
互联网时代情感传播作为个人间、群体间传递情感、信息的互动过程,在重塑传播主体和社会行动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受众作为参与情感传播的动力,通过网络虚拟聚合的方式进行互动,在互动仪式的过程中完成群体身份识别与互认,从而在建立群体身份认同的同时,实现对所处情境的文化认同,进而在社会互动中获得个人化成长,并完成自我的社会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2.
皮楠楠 《新闻界》2022,(10):86-96
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是沃尔特·翁最重要的研究议题,其建构了口语文化二分法推动“口语-书面文化定理”的研究进程,其核心概念即“原生口语文化”。本文致力于对翁“原生口语文化”概念的外延进行深度剖析,对概念适用性及其根源进行多维度、多学科阐释,试图将其置于知识话语和传播语境的体系中重新审视。研究表明,“原生口语文化”的概念继承了媒介环境学的旨趣,着重关注基础媒介形态的特征,概念外延却局限在文艺学的经典案例,在传播学语境中相对单一,主要表现为表述者与被表述者呈现知识逆差的单向度传播状态,是群体参与的个体传播现象。概念的偏差根源就在于翁的学术背景及跨学科意图,“口头传统”本就有深厚的文学研究根基,同时学者又受到媒介环境学的旨趣影响,在进行跨学科讨论时形成了概念的扩大化。  相似文献   

13.
网络群体内传播与群际传播生态中呈现出复杂的个体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而栖息于网络群体传播间的网络舆论在生成机制与效能转化过程中体现出三个重要特点:群体传播中个体交往结构不平衡、意见波聚合与辐射引发舆论“热能--效能”的转化、群体传播中信息博弈呈理性趋向。这三个特点成为我们解读网络舆论独特性与探讨其理性与否的三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4.
董娜  梁刚 《今传媒》2022,30(2):29-32
在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领域中涌现出“老年网红”群体,打破了大众对老年群体的刻板印象,有助于缩小当下社会的代际鸿沟。“老年网红”实现了弱势群体的自我表达,弱者为强、次者为主,传播内容以情取胜、轻松而有分量,反映出典型的弱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传播的论文进入批量发表阶段.然而,低水平的重复研究使老年传播长期处于边缘领域,很难进入主流学术话语.有鉴于此,本文指出,应将研究的重心从"老年传播"转向"老龄化传播",把"老龄化"视作一种宏观的基础结构和持续的动态过程,深入考察不同年龄群体(不仅有老年人,更有中年、青年乃至少年儿童)是如何...  相似文献   

16.
起源于古希腊修辞学的"口语传播"学,二战后在美国经历了萌芽兴起、蓬勃发展、争议博弈等时期,现在美国继续使用口语传播名称者只剩下南伊利诺大学和一些较小的高校。[1]在台湾地区,1992年世新大学创立"口语传播系",大陆近十年来也纷纷设立"口语传播"相关专业、学科。笔者从学界研究、教学实践等出发,观察两岸高校"口语传播"现状,对播音主持专业与口语传播之辨、口语传播的专业架构和课程设置等问题作出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梅  刘冲 《青年记者》2016,(26):112-113
长久以来,教师语言主要指的是教学口语.由于教学口语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其水平的高低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受到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重视,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教育学和语言学双向挖掘.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教学口语研究核心将逐渐从教育学、语言学的研究范式转向口语传播的轨道上来.经过田野调查后,笔者发现,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时代教师需要更加出色的口语传播能力,以胜任镜头前教学的需要.未来教学口语作为一种重要的口语传播样态,应该从更广阔的视野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8.
莫亚茹 《视听》2022,(8):21-23
在数字融入的浪潮中,较高的文化接入门槛使得老年群体逐渐被边缘化。短视频媒介的出现,为老年群体融入互联网提供了全新的契机。当具有明显特征的老年用户群体活跃在互联网平台时,便形成了银发网红的传播现象。银发网红群体在利用短视频记录生活、助推经济的同时,也存在过度作秀及消费老年文化的现象。应从社会帮助老年表达、平台引导老年发声、政府带动老年发展三个角度规划银发网红的发展。同时,重新定义老年群体,发展夕阳产业,助力老年群体开启“第二人生”。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在主持电视节目时,除了口语传播元素外,还有非口语传播元素。然而长期以来,各级电视台对节目主持人的长相、普通话标准程度好像很在乎,而对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的面部表情、形体动作和发型服饰等口语外传播元素却不是十分重视。其实,电视节目主持人在面对观众时,不仅需要口语,也离不开口语外传播元素。因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口语外传播元素运用得好,可以与口语传播相得益彰,能有效地与观众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使电视传播活动处于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20.
余彦英 《今传媒》2022,30(3):21-24
近年来,微信已逐渐成为人们交流、沟通、互动以及日常娱乐的重要工具,微信朋友圈更是微信用户的重要对外“窗口”,微信用户群体一时间从青年群体渗透到老年群体,并且逐渐受到老年群体的追捧。本文以微信为例,从“拟剧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拟剧理论”中的前台设置、剧本管理、剧班维护、后台准备等要素进行分析,探究微信用户在社交中的表演与印象经营,进而深度挖掘社交平台迅速发展背后的传播机制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