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20以内进位加法”的公开课,教师课前做了一大堆小红花,上课时先复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答对一道口算题,教师就表扬“真聪明”“真能干”等,同时还奖励一朵小红花,整个课堂掌声起伏,结果还未进入新课,已  相似文献   

2.
邓光显 《山东教育》2005,(31):46-46
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一年级数学“统计”课。在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同学生:“学了这节课,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一时间,学生的回答可谓各式各样。有回答贴动物、贴水果、贴纸工的.有回答贴的本领的.更有回答大象过生日的。显然教师的用意是通过提问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可是学生却答不到点子上。于是教师又问:“那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啊?”有的学生立刻回答:“学会了贴的知识。”无奈之下,教师只好放弃了让学生自我小结的本意.自己指着小黑板,小结本课的知识点:“今天我们学了排一排、分一分、数一数,这些都是统计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吴房添 《师道》2013,(2):35-35
教师,言其神圣,源于其育人之职与掌握了一代乃至几代人的发展方向。教育无小事,事事教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所以德为师魂之本。 师者要自尊。  相似文献   

4.
师德教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切入点。为了使学校的师德教风建设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我们在具体工作中,注意从实际出发,使师德教风建设不断深入。l.抓好教师的良好行为规范教师无小节,事事为楷模。为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5.
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来,我园和其他姐妹园所一样,每天上午上两节课:一节语言、计算或科学,一节音乐、体育或美术,动静搭配,目的是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上课的形式以集体授课方式为主,以利于达到统一的学习结果。但在这过程中我们也隐约感到这种集体教学方式不但限制了幼儿的活动自由,而且也使教师为约束幼儿的纪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当上课以前,教师总少不了提出“请小朋友小脚并并拢,小手放腿上,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老师,小嘴巴不说话”等要求,表面上幼儿纪律好、习惯好、整齐划一,但教学中往往更多的是教师脱离…  相似文献   

6.
一年级的学生年纪小,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都会引入一些游戏活动.主要是起激趣和调节作用,使课堂不至于太枯燥,学生学得轻松点。有一天,我上了一节以玩为主的“游戏课”,居然别有一番趣味:  相似文献   

7.
西吉县城关回小评选“十佳教学标兵”本报讯西吉县城关口小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狠抓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本学期初,开展了中青年教师“十个一”基本功评比活动。这“十个一”基本功评比活动的具体内容是: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笔漂亮的粉笔字;讲一节优质课;写一篇...  相似文献   

8.
一、两个教学案例 案例1一锤定音 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八年级科学公开课,课题是《空气的污染与保护》,这个班级共有38位学生,教师将学生分成“环保研究组、环境检测组、医学研究组、科研组、政府官员组、社会公民组”6个小组,每个小组6位学生,另选2位成绩好的学生当“小专家”,小专家面向学生坐在讲台位置,下面是这节课的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第2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怎么办》一文中读到这样一个情节:在某小学一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播出了一段动画:左边是一条小河,右边是一块干涸龟裂的秧田,一颗小水珠奋不顾身地从河里跳出来,一蹦一跳地去救将要干枯的禾苗,  相似文献   

10.
悬念法。电视连续剧往往在情节转折时,毅然“断集”,留下悬念,使观众欲罢不能,悬悬而望。教师也可如此设悬念下课。如教《小麻雀》时,下课铃声响时教师设置悬念:“小麻雀的结局怎样呢 ?到底它死没死呢 ?”   延伸法。下课时间将临,教师用幻灯或板书,将本节课的内容、要点,同时也将下节课的内容、要点展示出来,让这节课与下一节课虽名中断而实连接。   引用法。教师还可引用名言名句来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如教《纪念白求恩》,下课前,教师可用陕甘宁边区政府悼念他的挽联作结语:“万里跋涉,树立国际和平,堪称共产党模范…  相似文献   

11.
一次,笔者应邀参加本地某中学生物组的校本教研活动,任务是“为校本培训提供专业支持”。首先听了该校教师的一节课——“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是初中一年级的第一节生物课。它原本是高中生物的内容,考虑到小学科学、初中生物和高中生物之间的衔接,本轮课改将它“下放”到了初中。所以对初中生物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教学课题。课程标准对这个内容并没有明确要求,但不同版本的实验教科书都编写了这一节。这说明,这部分知识仍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课题。  相似文献   

12.
我区中心教研组成立以来,积极开展研究活动,对全区自然教学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我们在各乡校听课期间发现存在着一些共同性的问题: 一、被忽视的“小节” 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一些“小节”,却不知这些看似“小节”的地方却蕴含着大问题。例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课,半数以上的教师在演示钢尺振动发声实验时,不自觉地让尺子在桌上敲击发出声音,学生看了也跟着学。殊不知这样一来,实验  相似文献   

13.
陈涛 《天津教育》2002,(1):40-40
微格情境杜海燕老师上了一节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课题是:“小米尺告诉我……”这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了“米和厘米”的有关知识后,教师设计的一节生活实践课。课上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动手量绳长,量课桌的高度、宽度、长度以及学生身体各部分的长度。其中最感人的一幕是:在学生相互测量头围、胸围和身高时,教师请一组的小朋友与老师互相测量。在学生给老师量头围时,由于学生够不着老师的头,只见杜老师弯下腰,把头凑到学生手边,让学生毫不费力地进行测量。同学们抢着量,并且每人都要测量一次,把杜老师的头发摆弄得很乱。杜老师非但…  相似文献   

14.
一、以读代讲,凸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特点▲(教师引入课文,出示预习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随后学生在质疑中提出了“为什么山区人民用杜鹃花来比喻这位教师”等6个问题,教师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课文,划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并进行品读。)师:好,同学们,谁愿意把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和段落读给大家听?生1:最让我感动的是第14小节。(生读)这里写老师为小女孩所作的奉献,这种精神让我感动。师:和他有同样感受的同学请举手。还有其他小节吗?生2:令我感动的是第19小节。(生读)这个自然段写出了她像一朵山区人民喜…  相似文献   

15.
细节决定成败。曾为教师的我,对此感受频深。 很酒地记得一件小,现在想来,如在昨天。 那是一个冬日,上午第二节课是我的英语课。像往常一样,我早早地站在教室的门口等待上课的铃声。教室里很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是摆在每位班主任面前的重要课题。班主任工作强调:学生无小事,事事和前途有关;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班主任工作细节性要求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初二物理是学生刚接触的一门课,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我们除了在课堂上用激励、表扬、竞争等形式培养学生兴趣外,还通过教师做教具、学生做学具、撰写小论文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一、教师制作教具对于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一章第一节验证大气压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210-98=x”对不对?○彭云(宁都刘坑乡水东完小)听了某小学三年级几个班同一内容的一节数学课,课的内容是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应用题。〔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第4小节〕例题完毕,教师出示的一道巩固练习题:某校三四年级同学去植树,四...  相似文献   

19.
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冀人版《沉和浮》一课时,让各组学生把木块、石头、小纸片、铁盖放入水中,观察汇报现象,有的学生说木块和小纸片浮,石头和铁盖沉;有的学生说小纸片和石头沉,木块和铁盖浮。问题出现了,于是就有同学自然地提出疑问:小纸片和铁盖究竟是沉还是浮呢?教师顺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再进而逐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3月25日晚上,在武汉小学笔者有幸参加了"湖北省‘综合与实践’学与教的研究"课题组研讨活动。活动中,黄石市市府路小学的一位教师介绍了他们学校设计的一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名为"小纸片,大玄机"。听完介绍后笔者有一些不一样的想法,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望各位教师一起探讨、批评指正。一、简要的记录黄石市市府路小学教师设计的"小纸片,大玄机"这节课属于"小课题"形式的数学活动课。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这节课引导学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