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段意趣隽永的文坛佳话 ,极为耐人品味 :郭沫若与茅盾都非常敬仰鲁迅先生。有一次 ,他们谈起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 ,深为鲁迅的精神所感动。郭沫若真诚地说 :“鲁迅愿做一匹为人民服务的‘牛’ ,我呢 ?我愿做这匹‘牛’的‘尾巴’。”茅盾莞尔一笑 ,接着说 :“那我就做牛尾巴上的‘毛’。”从敬仰鲁迅到学习鲁迅 ,郭沫若与茅盾的自喻蕴含着谦逊和献身的高洁品格。鲁迅自喻为“牛” ,郭沫若自喻作“牛尾巴” ,茅盾则自喻为“牛尾巴上的毛” ,这一个接着一个的比喻从大到小 ,由整体到局部 ,环环相扣 ,层层推进 ,相映生辉 ,使表意生动…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现代小说的创型与演进臧恩钰,李春林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创者是鲁迅、鲁迅是一位伟大的启蒙主义者,他要求用小说(文学)改造国民精神、改良社会:“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①但鲁迅要比...  相似文献   

3.
故乡     
薛绥之、柳尚彭同志在《鲁迅作品教学难点试析》中说得好。“‘我’与鲁迅之间不能划等号。‘我’是一个艺术形象,《故乡》的一些素材来自鲁迅一九一九年回绍兴搬家,但已经过艺术加工,不能简单地在‘我’与鲁迅之间划等号。如《故  相似文献   

4.
《学习之友》2009,(7):5-5
1931年,《中学生》杂志社向鲁迅提出一个问题:“假如先生面前站着一个中学生”,“(先生)将对他讲怎样的话,作努力的方针”?鲁迅回答道:“先生我回问你一句,就是:我们现在有言论的自由么?假如先生说‘不’。那么我知道一定也不会怪我不作声的。假如先生竞以‘面前站着一个中学生’之名,一定要逼我说一点,那么,我说:第一步要努力争取言论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在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中,“我”的大量出现是其形式的重要表征,换句话说,“我”作为叙述者成为鲁迅小说中一种非常重要而常见的叙事视角。“我”不仅具有形式的功能,即往往作为第一人称叙述者叙述故事;而且“我”把小说作者鲁迅的价值观念、情感世界以读者更能够接受的形式带到小说的叙述中去。因此叙述者“我”的创造性的运用,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带有鲁迅鲜明的主体特征的高度理性化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6.
我在教鲁迅的《七律·自嘲》时,问到“运交华盖欲何求”是什么意思,有一学生突然答到:“它的意思是说鲁迅这时行了桃花运,乐得不再想别的了。”话音刚落,全堂大笑。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学生是有意捣蛋,但不可否认他对这个问题做了相应的思考,否则他不可能知道“华盖”指的是一种运气,也不可能懂得“欲何求”是“还想求得什么”的意思。我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是接着他的话说:“有位伟人说过,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位伟大的女性,谁说人交了桃花运就不会再有所成就呢?况且鲁迅此‘华盖运’非彼‘桃花运’。算命术认为,和尚交了‘华盖运’…  相似文献   

7.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用“记念”一词,长期以来,不少人感到疑惑不解。我在校内许多次讲授这两篇佳作,常有一些学生向我提出疑问:“为什么鲁迅用‘记念’不用‘纪念’?”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我在校外作鲁迅作品教学辅导讲座,有位前来听讲的中学语文教师对我轻声说:“鲁迅将  相似文献   

8.
知识卡片郭沫若和茅盾都十分敬仰一代伟人鲁迅先生。有一次,他们谈起了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深为鲁迅的精神所感动。郭沫若真诚地说“:鲁迅愿做一匹为人民服务的‘牛’。我呢?我愿做这匹‘牛’的‘尾巴’。”茅盾莞尔一笑,接着说“:那我就做牛尾巴的‘毛’。”从敬仰鲁迅到学习鲁迅,郭沫若和茅盾的自喻蕴涵着谦逊与献身精神的高尚品格。鲁迅自喻为“牛”,郭沫若自喻作“牛尾巴”,茅盾则自喻为“牛尾巴上的毛”。这一个接着一个的比喻从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表达的意思更加生动形象,意趣盎然,从而给人以语言艺…  相似文献   

9.
唐在谈到《琐忆》的“写作指导思想”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回想建国以来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大多强调鲁迅先生品质中战斗性的一面,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句阐发得比较充分,但是关于他对同志、对青年的爱就强调得很不够。我认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在不同方面的两种表现,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对敌人恨,对同志必然是爱。所以我想在我的纪念文章里应该两方面都讲一讲。30年代我作为一个青年,曾经和鲁迅先生有过一些接触,亲身感受过他对青年的关心爱护,因此,想从后一方面多说一些。”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0.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喜欢阅读鲁迅的文章,喜欢阅读鲁迅小说中诸多的女性形象。记得谢冰心说过:“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那么在鲁迅  相似文献   

11.
我在《论鲁迅的抒情散文》一文中说:“本质上富有极高的抒情诗人气质的鲁迅,时代使他成了喜剧家,他以讽刺幽默的笑声,来‘撕破人生无价值的东西’,而讽刺,在鲁迅看来,正是‘喜剧变简的一支流’。”然而鲁迅还是写了诗,正如郭沫若说:“偶有所作,每臻绝唱。”(《鲁迅诗稿·序》)他的各体诗歌共61题,  相似文献   

12.
学期之初,因为又要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我让学生以“我心目中的鲁迅”为题,写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看法。毕竟学生和鲁迅先生的接触已有多年,鲁迅先生又是中学课本上入选作品最多的现代作家,大家心目中都会有一个鲁迅在。  相似文献   

13.
“对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许多评析者都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加以比较、对照,从而得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三味书屋”是“我的苦地”的结论。对“百草园”是“乐园”这一说法,大家已无可非议;但对“三味书屋”是“苦地”这一说法,我们觉得欠妥。首先,从本文的写作缘起和本意来看,“三味书屋”不应是“苦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对此文集的写作缘起和本意,鲁迅有过明确的说明:“……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可见,鲁迅借回忆旧时美好的事物,来排…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和茅盾都十分敬佩一代伟人鲁迅先生。有一次,他们谈起鲁迅先生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深为他的奉献精神所感动。郭沫若真诚地说:“鲁迅愿做一匹为人民服务的‘牛’。我呢?我愿做这匹‘牛’的‘尾  相似文献   

15.
"互动合作式"化学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老师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挖掘学生潜能的阵地,也是学生创造能力,反馈水平的空间。新课程标准下理想的课堂,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教师要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化“要我学”为“我要学”,甚至是“我爱学”。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今天要讲的题目是:“鲁迅是谁?”其实,同学们从知道“鲁迅”这个名字的时候开始,就会遇到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不好回答的问题,就好像问“我是谁”一样。老师可能会告诉你,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还有革命家,这都不错。不过,我们今天换一个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看看鲁迅是怎么称呼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说到“自我”必然涉及到“我”。“自我”即人本身 ,“我”即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也就是说 ,每一个人都是由他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他的自身这两部分组成的。明确“自我”与“我”的含义 ,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对于理解“自我”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性。人的行为是有两元性的 ,即由“独立行为”和“角色行为”这两部分组成。倘若我们把社会当作一个大舞台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扮演着各式各样的角色。每一个社会 ,每一种文化 ,对各种社会角色都规范了一整套角色期待和行为准则 ,教师该做什么 ?学生要怎样做 ?家…  相似文献   

18.
"早恋"与"来往过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文章“不是‘早恋’而是‘来往过密’”在《班主任》杂志发表后,全国多家报刊及网站先后刊用。我借此机会感谢大家对我提出的观点的重视和支持。但是由于有些报刊和网站选登的内容只表达了我的文章的一部分观点,因此造成一些读者的误解。如一位家长说:“教育专家说,不要用早恋这个词,应该叫‘来往过密’。我不在意叫什么,问题是念中学的男孩女孩来往过密,没有任何好处。教育部门要解决的是,让男孩女孩在这个时期专心学习,不是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一个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共收小说二十五篇,其中有十二篇小说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呐喊》有:《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彷徨》有:《祝福》、《在酒楼上》、《孤独》、《伤逝》。这些小说,反映的思想和表达的内容都和作的人生经历有关,作试图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暴露社会现实生活的矛盾。当然,“我”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能等同于鲁迅,只能说有鲁迅先生的影子。现就鲁迅小说中“我”的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话说“Ade”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有两个奇特的句子:“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复盆子们和木莲们!……”中西合璧,引人注目。中学语文课本注道“Ade,德语,意思是‘别了’或者‘再见’。”这比《鲁迅全集》仅注个“德语再见的意思”是前进一步了,但是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人们还是要问:鲁迅先生为什么不直接了当写个“再见”,而非要用上一个德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