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占琦 《东南传播》2022,(1):13-15
城镇化进程中,传统体育非遗文化传播主体流失,传习者高龄化;传播内容专业性强,局外人受限;传播形式单一,身体必须在场。消费社会视觉文化转向下,体育非遗短视频从传播主体到传播形式,从传播内容到传播介质,扩大了体育非遗文化的数智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播史体系的三维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昆 《新闻大学》2007,3(2):30-35
新闻传播史呈现给人们的总体印象是一个完整、混沌的系统结构。要将新闻传播史的研究推向深入,必须对这一混沌的整体进行解析。合理的解析是将其细分为三个层次或子系统: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传播制度、新闻传播观念。它们彼此依赖,相辅相成。其中,新闻传播事业始终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新闻传播制度则相对地比较滞后,具有一定的持久性、适应性和稳定性;新闻传播观念虽然是主体对于新闻传播实践的能动的反映,但是科学的观念能转化成物质的力量,成为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传播制度设计的指南。要解构披着历史外衣的政治与社会神话,必须建构起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传播制度和新闻传播观念彼此交融的统一的三维历史空间。  相似文献   

3.
媒介融合改变了媒介生态和传播格局,合肥城市形象对外传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其传播场域、传播渠道、传播主体等都发生变化。为了积极应对传播现实,合肥城市形象对外传播必须在传播主体、传播渠道等各方面寻求全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政策传播是沟通决策者与执行者的桥梁和纽带。当前,我国政策传播过程中存在传播渠道失之单一、政策信息严重过滤、信息反馈缺乏通道、目标群体欠缺分析、受众素质急需提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传播效果。为了确保政策传播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进一步优化政策传播环境、改善政策传播条件、建设政策传播网络、建立良性互动机制、提高传播主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余人 《出版广角》2012,(8):61-63
从传播学"五要素"来看,中国儿童文学的传播主体是政府、组织、个人;传播内容是优秀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品或与之相关的信息;传播的渠道是,不同主体选择或大众媒体或专业媒体;传播的对象是真正喜欢和阅读中国儿童文学的目标人群;传播的效果是兼顾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中国儿童文学传播与推广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播意识与传播技巧欠缺,导致传播效果不理想。只有提高了原创力与传播力,中国儿童文学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必须以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严格遵循、科学运用国际传播规律为前提。国际传播规律的核心要义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品质方面,维护和确保新闻的真实性是永远颠扑不破的铁律;实践机制方面,“内外有别”与“内外一致”中坚持内宣外宣统筹协调辩证统一;传播主体方面,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立体式合力推进;形塑视角方面,“他塑”与“自塑”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表达方式方面,立足本土与融通中外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4,(20):42-46
本文从传播角度,深入分析了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和传播反馈等现状,研究发现存在如下问题:传播主体缺乏主动传播传统体育文化的意识;项目流失、信息资源的流失、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的内容不断被消解;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单一,传播渠道不通畅;缺乏对受众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有效传播。据此,本文提出了改善我国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现状的几点建议: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传统体育文化体系;建立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平台;建设专业传播队伍;细分受众,进行针对性传播;坚持走奥运之路。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对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是政治传播主体如何对待和处理政治传播的主体意识。政治传播主体意识是政治传播主体在进行政治传播活动时对自身特定政治目的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性也具有两个层次:初级的层次和高级的层次。初级层次是指在政治传播活动中直接指向传播对象的意识;高级层次是指在政治传播活动中通过指向传播对象而返回到自身的意识。政治传播的主体意识在具体的政治传播活动中通过劝服性、灌输性和倾向性、强制性、单向性和虚构性一系列的形式和属性表现出来。在目前的研究中,一种突出的偏差是政治传播中用传播代替宣传;如何在外传播中保持和强化主体意识是中国政治传播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媒体要敢于在坚持政治传播中应有的政治立场,对政治事实的报道要有必要的政治价值判断,从而正确引导受众的政治价值取向。强化政治传播主体意识的策略是:保持政治传播的主体意识与受众之间的适度张力;摆正媒体的角色和位置,发挥媒体塑造政治传播主体良好形象的作用;政治传播战略的原则性与战术灵活性之间的巧妙结合;对内传播与对外传播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9.
孙黎 《东南传播》2010,(12):58-60
女性读物是指以女性群体为主要传播对象的各类出版物。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小众传播趋势下女性读物市场现状,并从差异化定位传播、全媒体互动传播、意见领袖传播、品牌升级传播等方面探讨了女性读物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从传统大众媒介传播到社交媒体传播,传播系统的控制始终以媒介为中心,将媒介视为控制的主导力量或中介力量,对传播主体实施绝对可控的控制措施,从而忽略了主体对媒体或系统的反向控制作用。智能技术的进步引发了全新的智能传播现象,特别是机器主体成为重要的参与者,不仅使传播主体的反控制地位日益崛起,更带来了诸如未知主体传播、传播无节制扩张以及传播系统螺旋式进化等全新问题。文章认为,智能传播时代的控制策略应该从发展的人类主体性与人类需求出发,在平衡其与可能存在的他者传播主体间的关系的基础上,从分级控制与动态控制的不同视角,发挥智能传播系统的巨大价值,同时也规避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息传播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通过主要接受对象农民来实现。米利肯和布莱克默曾说:"任何社会变革的最主要条件是人必须改变。"①所以,农民的主体意识、主体素养及能力的提升不仅是农村信息传播致效的关键,也是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和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新闻报料“产生的背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媒体的传播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从过去的“传播者主导“变为当今的“受众主导“,受众成为传播活动的中心。在以新闻媒体作为传播主体的前提下,如何满足受众的兴趣与需要,让受众对新闻传播感到信任和满意,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必须时时刻刻、事  相似文献   

13.
白献阳 《北京档案》2011,(10):22-24
为了使每个社会公众具有自由平等获取公共信息的机会,本文从信息传播渠道的角度,探讨了公共信息传播机制。在讨论公共信息传播机制的概念,界定公共信息和公共信息传播机制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以政府为主体和以第三部门为主体的公共信息传播机制,扩大了信息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4.
刘琼 《今传媒》2013,(11):11-13
随着社会媒介产业的不断进步和飞速发展,女性形象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媒体的快速传播,电视行业竞争激烈,电视媒体逐步由卖方市场进入到买方市场,以传播者为中心过渡到以受众为中心。在这个过程中,以我国内地女性电视节目主持人为代表的女性形象在现代媒体中的出现变得越来越丰富和活跃。在传播过程中,作为新时代优秀职业女性的一部分,她们既是“传播主体”,又是“被审美对象”,如何得到受众的认可和接受,又如何保持自身恒定发展,本文引用“势能”的概念,试图解析女性电视节目主持人“势能”内涵,肯定了女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主持中所占的份额,以及女性在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中的优势发挥。从女性魅力的形象展现以及展示风格特色来分析女性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的优势,来传递女性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沈苏儒先生和鹤木真两位学者对国际传播定义的分析,认为沈先生所给出的定义是国际传播无主体说的代表,同时忽视传播媒介的重要性和多元性,将国际传播的历史追溯到人类社会建立国家以后,这跟国际传播的现代性特征不相符的。而鹤木真给出的定义是国际传播的单主体说的代表,他的定义没有展现当今国际传播主体和传播媒介的复杂性,也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基于此,国际传播的定义应该包含复杂的传播主体、多元的传播媒介和前瞻性这三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6.
张秀清 《东南传播》2010,(12):102-103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从师生作为生命主体的存在形式及其发展需求来看,课堂传播有赖于以师生共为主体的精神互动为基础的体验性教学。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知识要素为课堂传播中师生主体的精神互动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资源,通过教师的激情讲授,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打造传播平台;课堂教学传播目的的实现,有赖于教师主体的潜能的充分挖掘。  相似文献   

17.
金砖国家(BRICS)崛起及其传媒合作是推动全球传播秩序重构的重要变量,但全球传播秩序变迁自有其规律和基本遵循。全球传播秩序演变史揭示:全球传播秩序作为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的映像,政治经济秩序具有决定性影响;新兴国家如果成为政治经济大国,往往因要摆脱既有全球传播秩序束缚,成为全球传播新秩序重构的推动者;国际传播技术范式革新是推动全球传播秩序重构的重要技术变量,这都为BRICS推动全球传播秩序重构提供了历史理论依据。从现实路径来看,BRICS推动全球传播秩序重构,必须坚定战略定力和自信,夯实经济实力、提升综合国力;必须主导并合作协调推动全球传播秩序变革,主导并引领国际传播技术范式革新;必须内部加强传媒合作和国际传播理念协调;必须走"BRICS+"道路,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力量。  相似文献   

18.
按其使命与职责,出版业应该在国际传播中承担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职能.长期以来,中国出版人积极作为,在国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世界交往的日益频繁,传统的国际传播观念、传播战略和传播策略都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传播效能有待提高.中国出版欲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就必须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更新传播观念,改进传播策略,精选传播主体,甄别传播内容,优化传播渠道,革新传播方式,提高全体从业者的国际传播素养,以知识分子的岗位意识投入知识生产实践,从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报纸以往的传播多是由传播主体对传播对象亦即受众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单向传播,以致产生了传播学上的靶子理论,认为传播主体的传播对其对象是一打就通,就像枪弹射向靶子一样,一枪射出,靶子就会应声倒下。但随着传播实践的深入开展,传播主体的自信消退了许多,不再认为自已是所向披靡的射手,开始学着与其对象进行互动和交流,开始重视反馈。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29名育龄女性的半结构化访谈,旨在从传播学视角深入考察信息传播与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育龄女性的生育认知与信息传播紧密交互,共同影响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一方面,大众媒介所传播的风险信息建构了育龄女性的生育风险认知,无形中加剧育龄女性的生育恐慌,从而潜移默化地降低女性的生育意愿;大众媒介所展现的正面话语有助于消弭育龄女性的生育风险认知,但这种正面话语在传播空间中并非总能“被看见”。另一方面,亲人之间形成的垂直代际传播以及同辈之间的水平传播也会对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此外,研究发现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对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并非完全割裂,而是以互动和博弈的方式发挥作用。其中,来自人际传播的生育信息对育龄女性生育认知、生育意愿的影响力度明显强于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