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是新生代农民工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一个外在体现.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有其独特作用,加快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新生代农民工在追求生活方式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些不良倾向延缓了其城市融入的进程.在融入城市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应当追求和谐的现代化生活方式,保持良好心态并构建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之间的合理平衡,努力将“以成才为导向”的学习作为其日常生活方式以不断提高融入城市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生代”农民工既无法回归农村政治生活又不能融入城市政治生活。成为事实上的“政治边缘人”。而 “新生代”农民工的这种“政治性贫困”主要源于目前的城乡二元体制。扫清“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二元户籍等制度性障碍、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化程度、拓宽“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渠道、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技能,以其政治影响力积极影响政府(或单位)的决策,才能让“新生代”农民工共享均等化的城市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其城市融入梦想。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力推进,造就了大量处于农村和城市之间"双重边缘化"的新生代农民工阶层,新生代农民工存在强烈城市融入愿望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融入矛盾。本研究从深层次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在适应城市文化过程中存在的"行为、知识、意识、心理"等主要冲突,探索了从生活方式、精神文化、思维方式、人际交往及心理冲突等方面的城市社会和谐融合。  相似文献   

4.
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包括城市的生活阅历、个人的发展愿景、现实的情感氛围和外部的环境因素等四大方面,以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顺利走进社会。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我国6个城市农民工的调查,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接受公办教育和优质教育有强烈需求,但流入地城市教育供给总量不足和供求结构性矛盾,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子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比较突出,学前教育阶段尤其明显。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改革城乡户籍制度与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是促进农民工子女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加大中央与省级政府统筹力度,实施“两个全部纳入”政策,在教育管理、教育财政和办学体制等方面实施深层变革,方能构建适应人口流动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发展与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美育是新时代社会发展背景下的全新议题,从理论逻辑上看农民工社会美育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美育符合习近平关于美育的重要论述,能够与隐性德育凝聚合力、协调互补,强化教育功能,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善劳动供给质量,赋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向上流动。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社会美育有助于农民工适应现代生活开创美好未来,体现在: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社会融合能力、提升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美育教育机制要坚持发展性、适应性、协调性、生态性的构建原则。然而,社会美育本身发展不足,未能精准覆盖;全社会对社会美育的认识不足;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也存在审美缺失,精神文化生活孤岛化。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美育的现实困境,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美育的实践理路:要形成多维、全方位、多点支撑的社会美育支持机制,发展大众文化,互联网时代社会美育要与科学技术融合发展,推行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美育。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与其父辈相比,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有了明显改变,是游离于农民和市民的第三种"群体"。加快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对于有效聚集城市人口,促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铜陵市新生代农民工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根据森的可行能力理论,采用自编问卷对232名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生活福利及城市融入能力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生活福利,尤其是防护性保障、工作生活环境和社会机会依然严峻.所构建的城市融入能力对城市生活福利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能力对经济状况、工作生活环境、精神感受以及防护性保障存在显著的影响,但是对社会机会不存在显著影响,最后从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城市"新移民"的主力军,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巨大。但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基础较弱,不能适应城市工作、生活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并结合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工作的特点,应通过强化职业教育,创新职业教育体系,力争通过"多维度、双驱动"的职业教育架构,推动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进而全面促进我国人力资源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农民工”成了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新的群体。而新生代农民工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怎样帮助这部分人融入城市,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论文以传播社会学为视点,从文化水平、经济收入、闲暇时间、精神需求等几方面考察了郑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素养,论述了大众传播媒介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已经登上了城镇化的大舞台,并成为新产业工人阶层的主体部分。但如果他们融入不了城镇,又退不回农村,城市融入生态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城市融入"是一种空间意义上的"融入",而道德融入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社会层面的"融入",是对城市道德属性的选择性适应。从心理行为逻辑看,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好象生活在"污名化"且不受防护的孤岛上,在道德心理上处于"孤岛化"的状态,新生代农民工存在明显底层心理。这种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污名化"过程相当普遍地存在,严重影响其道德融入。重构新生代农民工道德融入的社会秩序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的过渡性群体,生活在城市的边缘,融入城市的意识比上一代农民工更加强烈。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困境,进而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以来,农民工群体内部显现分化现象,新生代农民工继承了传统农民工的一些特征,但是又与传统农民工在生活阅历、进城动机等方面存在着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日益凸显,受到党中央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一方面,他们对农业生产活动不熟悉,他们的行为具有了市民化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户籍限制、农民职业社会地位层次较低等原因,他们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因此,他们在城乡两端都处于“边缘化”的状态。文章通过实证调查,通过问卷和谈话记录的方式,进行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实证分析,并通过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说明,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对加快广大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帮助。  相似文献   

14.
陈甫英  沈裔翀 《职教论坛》2016,(6):65-69,75
文化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本形式,对于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在城市打拼的极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原本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人际交往、价值观念等文化资本的缺乏,阻碍了他们融入城市,还影响他们的文化素养、职业能力和社会地位。本文通过分析浙江嘉兴市郊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资本存量,提出助推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资本生成与积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方小斌  刘菊 《成人教育》2011,31(7):28-29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当前社会城市发展的新生力量,有着强烈的市民化意愿。由于新生代农民工人文素质偏低甚或缺失,不能切合现代城市市民素质的要求,他们在现代城市遭遇物质与精神生活双重窘迫,成为城市"边缘人"。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人文素质现状,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人文素质后补教育,合政府、社会、企业、个体多方举措之效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人文综合素质,能帮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成为现代城市的新市民。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纠缠着自反性现代性,复杂的中国社会的个体化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状况及未来走向分析的重要社会背景。本文以个体化理论为背景,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和融入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日益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但由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农民工管理机制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等各方面的因素,在他们融入城市生活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认同困境。本文以合肥市为例,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新生代农民的社会认同呈现出四大特征:中等水平的职业认同、模凌两可的地域认同、强烈向上的身份认同和固化的文化认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塑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对策:一方面需要新生代农民工增强自身融入城市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政府消除政策歧视,破除制度性壁垒。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渴望在城市就业、生活,渴望被城市接纳并最终扎根城市,但是由于受到制度、社会以及个人因素的制约,这一群体市民化的道路注定不能一帆风顺。调查发现:二元户籍制度、收入低且不稳定、住房问题、参保率低、长期留城信心不足等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障碍因素。现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构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保障机制、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权益受侵正由“显”到“隐”,维权形象和能力不容乐观,其维权方式的失效同城乡移动所带来的“权益共同体”的中断密切相关。乡民在乡村受到乡村“权益共同体”的保护,走入城市意味着乡村“权益共同体”的失效,而城市又没有为其提供相应的维权方式对接,从而造成维权效果低下。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地方性权益空间建设为基础,以国家法律法规等体制为依据,以新生代农民工人大代表和权益领袖为主体,通过“事件化”社会舆论监督机制建设社会诚信空间,最终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权益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的现状,从办学主体、学习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农民工继续教育模式以及社会和农民工自身在继续教育的认知上仍存在的实践困境和误区,并在此基础上探析经济新常态下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模式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