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纪逊 《游泳》2008,(3):25-28,29
游泳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在整个游泳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训练量(距离)在全年训练量中占主要地位,长距离运动员有氧训练的量所占百分比则更多,如澳大利亚长距离运动员每周的训练计划中有氧训练的量要占到70%。近年来澳大利亚游泳训练成功经验表明。即便是短距离运动员,在赛前减量期也要重视有氧训练。而奥运会50米、100米自由泳金牌得主波波夫的训练指导思想就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游泳是一项耐力运动,因此需要高度地发展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2.
关于有氧与无氧训练的争论有着长期的历史。近几年随着我国女子短距离游泳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泳坛又出现了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长距离与短距离、速度与耐力矛盾的对立与统一的争论。由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法、统计法,分析有氧训练对提高游泳短距离成绩的影响。训练采用中等强度有氧、无氧阈训练为主,最大摄氧量为辅。实验表明,实验组队员经过一定时间练习后,比对照组队员成绩提高快。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儿童少年游泳运动员参加全国比赛各项成绩的分析,可以看出,各年龄组短距离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而长距离水平则明显下降。笔者认为酿成这样的结果,主要是游泳训练界一些人在我国游泳选手长距离耐力项目无法与世界先进水平抗衡的理论指导下,在儿少训练上只重视速度、短距离训练,而忽略了对儿童少年游泳运动员的基础训练和有氧能力的耐力训练,这种认识,将会影响游泳运动后备力量的培养,值得我们探讨、深思。  相似文献   

5.
江东 《游泳》2007,(3):21-23
1、持续游泳训练的代谢活动1.1持续训练代谢概况这种类型的运动由至少15分钟以上的持续游组成并且和一些短距离高强度负荷相结合,对发展有氧能力特别有用。  相似文献   

6.
问题的提出体育科研和运动实践证明:在对少年游泳运动员的多年和全年训练中,要取得优异成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抓好耐力训练。这里包括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的训练,无论是对长距离或者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都应有一个大数量的有氧  相似文献   

7.
孙革  潮芳 《游泳》2003,(6):24-27,30
发展游泳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是游泳训练手段之一。运动员的无氧训练,是提高无氧代谢能力,控制和调节有氧、无氧代谢途径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游泳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其训练量(距离)占一年的比例一般仅5%-7%,但却对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起到关键的作用。当今世界优秀的短距离运动员俄罗斯的波波夫,在训练周期中的各个阶段都非常重视无氧训练。  相似文献   

8.
探讨将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传统枯燥的水下有氧训练迁移到陆上训练中,认为:陆上训练不仅要促进游泳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还要综合发展其身体素质,如最大爆发力、速度力量、肌群耐乳酸能力、躯干核心力量,以及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等,补充水下训练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年龄组游泳运动员训练的状况和水平直接影响竞技游泳的发展。在年龄组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中"能量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年龄组游泳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有氧训练的阐述,讨论有氧训练在年龄组游泳运动员基础阶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邓嘉 《游泳季刊》2002,(3):22-24
当代游泳训练负荷量和强度很大,优秀运动员年运动量已达300~400万米。他们每天都要和疲劳作顽强斗争,训练后虽疲劳不堪,但还要准备第二天更艰苦、更高强度的训练。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有氧耐力水平,取得较高成绩是不可能的。世界许多名运动员在少年时期都是长距离项目运动员,由于这些运动员在少年时期重视有氧耐力训练,为他们成年后承受大负荷游泳训练奠定了良好的有氧耐力基础,这种例子举不胜举。我国近年涌现的优秀运动员也证明了这一点,如100米、200米短距离项目冠军邓青松少年时期就是长距离项目的选手,而熊国鸣由于多年训练打下良好的耐力基础,在’98年亚运会上夺取200米混合泳金牌。这些都说明了耐力素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无氧阈强度在游泳训练中作为训练强度不仅可以评定有氧强度,而且是选择无氧强度的重要方法。游泳项目中无氧能力和有氧能力是一个相互利用,互为提高的过程。有氧和无氧训练应该从机能整体性原则去认识,片面的将其分离必然使训练计划制定和强度的安排产生指导性错误。  相似文献   

12.
利用IST—Ⅱ型等动游泳训练测试系统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时测定游泳运动员上肢最大有氧能力。结果表明:1)IST—Ⅱ等动游泳训练测试系统是一种较好的训练、测试用游泳专用测功仪,可通过递增负荷安全、有效地测定游泳运动员的上肢的有氧能力;2)VO2max平台持续时间(VO2maxPD)是另一个可以反映游泳运动员的最大有氧能力的重要标识,只有把VO2max和VO2maxPD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反映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内涵;3)心率无氧阈(HR—AT)应成为游泳训练中控制训练负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正> 日本著名田径教练、生理学家金原勇教授曾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结论:“长距离项目非常需要有氧耐力,这与呼吸、循环器官的发达情况有关。而呼吸、循环器官发达好坏,几乎与身材大小、肌肉发达好坏无关”。我们知道中长跑运动员仅发展肌体耐力素质,而忽视心肺功能的训练,是很难成为优秀运动员的。我在多年的训练实践中,观察到许多游泳运动员良好心肺功能事例,并从中得到启示:游泳是促进内脏功能发展的很好运动。于是,我在青少年中长跑课余训练中,安排了一定比例的大运动量慢游与短距离大强度快游的游泳训练内容,以求促进运动员心肺功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有氧耐力训练和无氧训练是提高少儿游泳运动员训练水平的重要过程,但在少儿游泳训练中教练员往往凭经验来确定训练的强度,缺少客观的指标指导训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文献资料,研究呼吸肌训练对竞技游泳运动员的影响。结果显示,4至12周的呼吸肌训练对竞技游泳运动员中短距离自由泳的冲刺成绩的提高有潜在益处,并且显著改善游泳运动员的肺功能和呼吸肌力量,减少呼吸困难程度和主观疲劳程度。呼吸肌训练提高游泳运动表现的机制可能是:一,提高呼吸肌的有氧能力,推迟吸气肌疲劳的发生,减轻因吸气肌疲劳而产生的运动肢体血流量受限的程度;二,促进膈肌肥大,提高最大吸气压力;三,减轻运动中的呼吸困难程度;四,提高呼吸肌的工作效率;五,改善肺功能,促进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改善游泳时人体的运动姿态以减小阻力。建议教练员将呼吸肌训练纳入游泳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去,并用更多的数据来进一步证明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短距离运动员,也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短距离运动员(至少就我的队来说)。提高短距离游速的关键是坚持不懈地练习,打好有氧能力基础,掌握合理的游泳技术(包括出发、转身技术),并且要不断提高力量水平。另外,短距离蝶泳  相似文献   

17.
王跃新 《游泳》2004,(3):23-23
除非为每名运动员制定了适宜的练习速度和强度,否则一些运动员会在低负荷强度下练习,而另外一些运动员则在超负荷强度下练习。教练员的工作就是为运动员制定适宜的训练计划,包括正确使用有氧耐力、有氧力量、乳酸耐力和短距离快速游能力,这些都需要采用不同的练习强度,重复次数和间歇时间。短距离快速游能力是指运动员必须发挥出最大游速,它对肌纤维类型、肌肉中磷酸肌酸水平、肌酸激酶活性、最大肌肉力量和神经肌肉的募集形式都有要求。一名游泳运动员必须发展在比赛中达到最大游速的能力,并尽可能保持较长时间。要在游程中或游程的后半部…  相似文献   

18.
游泳运动员训练水平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新 《体育科研》2004,25(1):58-58
除非为每名运动员制定了适宜的练习速度和强度,否则一些运动员会在低负荷强度下练习,而另外一些运动员则在超负荷强度下练习。教练员的工作就是为运动员制定适宜的训练计划,包括正确使用有氧耐力、有氧力量、乳酸耐力和短距离快速游能力,这些都需要采用不同的练习强度,重复次数和间歇时间。短距离快速游能力是指运动员必须发挥出最大游速,它对肌纤维类型、肌肉中磷酸肌酸水平、肌酸激酶活性、最大肌肉力量和神经肌肉的募集形式都有要求。一名游泳运动员必须发展在比赛中达到最大游速的能力,并尽可能保持较长时间。要在游程中或游程的后半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国外高水平教练团队训练的国家速滑队挑战短距离组,研究国际先进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夏季训练方法、手段,寻找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夏季训练特点。通过实地观察等方法,分析运动员们转变训练模式前后的成绩变化。国家速滑队挑战短距离组夏季训练期间有氧训练比例较高;更早更多地采用冰上训练手段,可以实现陆地专项能力有效向冰上能力转化;训练方法与我国传统夏训方法相似,更强调变速训练可能是提高后程能力的有效途径;用更短的间歇训练作为冰上有氧训练方法,可能是提高专项技术和体能的有效训练手段,为提升我国速度滑冰项目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廖婷 《湖北体育科技》2013,(10):885-887
提出传统的大运动量游泳训练模式并不能优化运动表现,尤其是针对100 m和200 m竞技游泳项目而言。在对国内外对游泳训练的相关研究成果、游泳项目竞赛供能需求的科学分析和径赛训练中被证实可优化竞技表现的训练模式的对比分析基础上,初步提出短距离游泳项目的比赛速度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