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体系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要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乐于学习,必须进行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认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意义,从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提高教师素质方面寻求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特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素质、维护学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因材施教”,根据教材不同部分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的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以凸显“因材施教”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时代价值,实现“因材施教”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相似文献   

3.
禢福英 《广西教育》2013,(39):67-68,7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立体教学模式构建,应以学生四重身份构建教学体系,实现角色和成才目标立体化;以“图、文、音、视、动画”等教学资源充实教材,实现教学内容立体化;运用“讲、读、论、看、写”等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立体化;多部门分工合作完成实践教学项目,实现育人途径立体化。  相似文献   

4.
“05方案”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整合成一门新的课程.这门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界解读课程教材本义、研究教材体系如何向教学体系转化、探讨教师素质的匹配、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实践教学方式等等,均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实效,但仍存在着“理论下不来”与“经验上不去”等诸多问题有待探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5.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充分认识课程特点、精心安排教学内容、锐意创新教学方法,在努力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的有效转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6.
吴海文先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论》,对高校“基础”课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作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有益尝试和探索,特别对“基础”课实践教学与整合地方文化资源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创新价值,非常值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一读.  相似文献   

7.
法律基础教育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法律基础教育的性质和目标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模式的运用及教学方法的实施.文章探讨了只有科学定位法律基础教育、优化法律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才能增强法律基础教育的教学效果,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青年人才.  相似文献   

8.
钟澳 《华章》2012,(17)
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工作是现阶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目标任务,这一转化过程的重要目的在于提升思政的实效性,让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认识人生、指导生活,实现自身的价值.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等.在社会转型时期,将生命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是一种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具有特别现实而紧迫的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其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具有一定代表性。其设计理念要以项目为载体,体现职业性;采取“123456”课程体系进行设计;从教学内容选取、组织与安排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入手加以实施,增强实效性,真正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为达到塑造完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的目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考核体系的全面变革。教学内容方面实施课程负责人制的同时,注重与学生层次、专业特征相结合,切实关注学生热点,抓住社会焦点,破解思想疑点;教学过程方面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考核方面构建与"基础"课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采用相匹配的全方位、全程性的综合、动态的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要抓住两个基本点:其一,深度整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内容,形成新的教学体系;其二,拓展教学方法研究空间,探索实效性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2.
《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雪梅 《江苏高教》2006,(3):154-155
“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应更多地针对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法律应用,而不是从解释法律条文角度出发来理解法律的作用。综观我国高校目前的“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笔者认为有以下三方面需进一步完善,以完成“法律基础”的教学目标。首先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新的编排,现在的“法律基础”教材编排的体例一般是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法理”。包括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观点、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当代中国法治思想三部分。第二部分为“宪法”。包括宪法与宪政的基本理论、我国现行宪法的学方式是课堂教学,没有一定的直接与社会结合的形…  相似文献   

13.
专题式教学是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有效途径。其思路是将“基础”课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专题化、模块化分析整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深入性,提高“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已成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大力推进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我们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必须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学主线凸显中国梦,做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采用多维教学形式和实践教学,努力探索将中国梦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韦文广 《文教资料》2011,(18):200-2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是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具体实践。为突出“基础”课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本文作者就构建“基础”课教学体系的路径选择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时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面临机遇和挑战。分层互动教学法以大学生思想道德实际为起点,将课程教学目标分解为基础性知识目标、引领性知识目标、一般能力目标和最终能力目标的分层递进式教学目标,并通过课堂内外大学生间、师生间两级互动式讨论,逐层深入,实现课程总目标。分层互动教学法不仅是教学方法的变革,而且要求教学组织、管理与考核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2006开始在高校统一使用的“两课”新教材,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高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基础不同,为了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本文根据高职院校的学生状况,对于“两课”教学如何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职高专“管理学基础”实践性教学存在着管理理论教学目标与实践课程教学目标不统一、管理理论教学方法与实践课程教学方法相同、学生对“管理学基础”缺乏学习兴趣、“管理学基础”实践课时不足、教学手段落后、考核方法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需要明确创新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目标,以实践教学为核心,改进教学方法,编写高质量实践教材,提升授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以期构建实践教学平台,促进实践教学管理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提高教学实效,必须对传统教学的内容、方法进行改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理清了思路,取得了一定经验。一是改革教学内容,不抱泥于法条的注释,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应用性教学环节;三是改革考试方法,以考试为导向,引导学生注重实践和运用。一、“法律基础”课的特点及其传统教学存在的缺陷“法律基础”课是高校开设的一门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为主要任务的思想品德课程,是关于法学基本理论和部门法基础知识的应用性课程,它具有显著的实践性特点。因此,“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教育的实际出发,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进行研究探讨,对“基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结构与体系、内容与形式、机制与方法作了论析,认为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的功能,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