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踢毽子五法     
踢毽子是一种很好的健身运动。它具有占地小、投资少、老少皆宜等特点。踢毽子既能使人全身运动,对促进健康大有好处,又是一种娱乐休闲的好项目。现介绍五种踢毽子的方法:1.脚内侧踢法:脚内侧踢法又叫盘踢,即抬腿时的瞬间很像平常盘腿的姿势。盘踢是踢毽子当中最有代表性的踢法。一般不会踢毽子的人拿起毽子来也会很自然地盘踢几下。它的要领是:盘踢前双  相似文献   

2.
提起“残手毽王”张德光,北京的花毽爱好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残手抛起雕翎毽 张德光今年49岁,是北京天坛建材商贸公司的工人。他先天不幸,1946年带着一双残手降临人间。他的胳膊比同龄的孩子们短,双手加起来只有五个手指。他8岁上小学,由于手残被免修体育,但他却暗下决心: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做到;有的别人做不到的,我也力争做到。于是,他就练跳高、跳远、篮球、足球、跑步、摔跤……什么都练。  相似文献   

3.
<正>踢毽子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享受运动的快乐。通过踢毽子教学的体验,笔者有几点体会。一、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平台,让学生们形象、直观地对踢毽子这项运动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让学生们了解踢毽子运动的益处,踢毽子  相似文献   

4.
<正>踢毽子是我国一项流传很广,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明代的《帝京景物略》中就有"杨柳儿青,放空竹;杨柳儿死,踢毽子"的民谣。至今还有不同形式的踢毽子比赛。踢毽子是一种以下肢活动为主的全身参与性的运动形式,对下肢的柔软性、协调性、关节的灵活性都能  相似文献   

5.
数百年来,踢毽子是北京民间比较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在明代,北京就有“杨柳死,踢毽子”的童谣。清朝的皇帝把踢毽子规定为八旗军的军操之一,而民间的踢毽爱好者也将之当作一种技艺,广收门徒。到了清末,民间踢毽者逐渐形成了四个流派,即:西北城的武如山,西城的宝云肪,东城的李虎臣、石宝城、王润生、艾振声,南城的左腿李、葫芦唐、黄一亭  相似文献   

6.
傅强 《桥牌》2014,(10):48-55
一、1 开叫加转移方式后续 在英国,有个约定叫正变得越来越流行,即均型牌除15—17点开叫1NT外,其他范围都放到1 开叫里,继之以转移应叫。很多人在使用中,把2张 、5张◆的均型牌也归并进来。这样设计的最初用意,是让开叫人能区分出对应叫人的套是2张支持还是3张支持:接受转移为3张支持,再叫1NT为11—14均型,仅有两张支持。  相似文献   

7.
打羽毛球、放风筝、跳绳、踢毽子、健身路径、骑自行车、爬山,成为了北京人时下最流行的健身方式  相似文献   

8.
力里 《健身科学》2008,(4):34-34
我的邻居周老伯退休前是某局的领导,今年67岁。在别人眼里,周老伯满面春风,体态匀称,看上去也就50来岁的样子。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周老伯最爱踢毽子,平时一有空就在院子里踢几下,周老伯常对人说,他的健康是踢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毽子运动简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文献记载为据,对踢毽子的历史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历史时期踢毽子的军事训练、强身健体、娱乐大众等社会功能等;对毽子的称呼与其实物形态的演变进行研判.踢毽子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对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一、利用室内课进行知识的教学踢毽子是我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集健身、强体、娱乐、竞技、表演和观赏于一体,笔者充分利用笔者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了适合该学段学生理解的PPT课件、踢毽子视频等,向学生介绍踢毽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踢毽子的好处、毽子的制作方法等知识。例如:笔者在向学生介  相似文献   

11.
<正>一、颠球方法:用手掌模仿球拍,让羽毛球在手掌或手背上不停地上下颠动,比谁颠的次数多(见图1)。目的:培养球感,增强对球的控制与判断能力,发展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二、踢毽子方法:以羽毛球替代毽子,模仿各种踢毽子动作或两人对踢和踢毽比远(见图2)。目的: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培养准确的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2.
(续上期)五、踢毽子踢毽子在西藏及邻近藏区比较流行 ,无论在少年儿童中还是寺院小和尚中都有此项活动 ,幼儿童僧业余时间常三、五一堆踢毽子。④古时西藏的毽子是用鹰的羽毛涂上颜色和铜钱制成 ,现在多用公鸡毛、山羊毛和狗毛。踢毽分单踢、对踢和分组踢等几种形式。踢法由易到难 ,由头到脚 ,旋转跳跃 ,花样繁多 ,错落有致。一般有踢、剥、盘、剪、抗、蹲、落、肘、打、跳、凑和窝转等动作。比赛时有单个动作的计数比赛 ,也有组合成套动作的比赛 ,先完成者胜。对踢是一方完成一定数量的动作后 ,踢向对方接着完成相应的动作 ,又踢回 ,或重…  相似文献   

13.
一、踢毽子与毽球运动. 踢毽子是我国民间一种体育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由于它不受场地和年龄的限制,深受人们的喜爱.毽球运动,就是在"踢毽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本上是用羽毛球的场地,近乎排球的规则和参照足球的踢法,集民族性、艺术性和竞争性于一身的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由于毽球这项运动对场地、器材条件要求不高,又能培养人的弹跳、柔韧、灵敏、耐力等力面的素质和闭队协作精神,很适合在中小学校中开展.广东是开展这项运动最早的地区之一,而我市则是广东开展毽球运动的试点市.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市中小学生就基本做到了"人手一毽",各学校都把踢毽子作为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市教委体卫科每年都举行一次全市性的中小学生个人踢毽比赛,为毽球运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踢毽子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学校体育中也由于运动量适中、玩法灵活多样等特点深受学生喜欢。在众多的玩法中,个人连续盘踢毽子是踢毽技术的基础,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控毽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柔韧、灵敏等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练习盘踢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5.
我是在豆瓣找到李琬的。头像是个白衬衣、紫裙子的短发姑娘,背着单肩背包,低头向前走,留给人一个背影和地上的影子。她写诗画画,常去的小组有"诗歌讨论与批评"、"台湾当代文学"、"我爱化妆品",还有她的圈子"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她的相册里有一张图,拍得像是山间被竹林包裹的古寺,李琬在配文里写:看这张照片,是不是就可以听到飒飒秋风声?这个姑娘,完全符合我对一个北大中文系女生的想象:温婉,内涵,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对有器械的体育活动项目学习积极性高,但协调性较差,注意力易分散不易集中,理解能力较差;踢毽子的技术动作虽然简单,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仍然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时,笔者通过游戏和竞赛的方法,不断变换学练方式,使学生快速掌握踢毽子技术,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毽子新踢法     
一.开(拐)接龙赛 踢毽的基本技术包括:踢、开、拐、大掏、小掏。其中: 开——小腿从膝关节处向内从身体后下方折叠,用脚内侧在踢毽子腿的异侧踢毽子;  相似文献   

18.
踢毽运动     
踢毽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李乔在历史知识中指出:“踢毽始起战国,盛于唐宋,明清时期更为普及,技艺大有长进,都门有专艺踢毽子者。手舞足蹈团转相击,随其高下,动合机宜,不致坠地,亦博戏中之绝技矣。”踢毽子运动量可大可小,老少咸宜,趣味盎然,增强体质,颇见功效。毽子有制作简单,经济实厢的特点。踢毽运动不需要很大场地(长12米、宽6米即可),到处可建,极易推广。活动花样繁多,引人入兴,人们喜爱。惜自清末以来,洋人运动,相继引入,不少人误认毽子是游戏小技,不加重视,险被淘汰,诚属可叹。  相似文献   

19.
<正>脚内侧踢毽子对于脚外侧、脚后跟、正脚背踢毽子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一种踢毽方法。可是,对于初学踢毽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下肢力量不够,平衡、协调能力又差,往往不容易马上学会。近几年,通过教学实践,我运用"三踢、二练、一查"的教法,使初学的低年级小学生能较快地掌握脚内侧踢毽子的基本动作,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闲暇时翻看以前收集的外国邮票,见到不少儿童游戏邮票,充满童趣、童真,不禁勾起我的回忆,想起了儿时的快乐时光。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做完作业,几个小伙伴凑在一起,就在院子里、马路旁玩起各种游戏:跳房子、踢毽子、抓沙包、打弹子、滚铁环等,这些游戏简单易行,既不用花钱也不需要什么器材设备,只要有块空地,几个小伙伴们就能玩得特别开心。虽说光阴飞逝,时光过去50多年了,但是那充满欢乐的年代真令人怀念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