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庄子以"道"作为其哲学的中心范畴和最高范畴,所谓"无为而无不为",正是庄子对"道"的精当概括."道"是庄子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最高最大的美.因此与"道"相通的"大美"也是以无为而无不为的状态存在着的.以"无为"不作"为手段,摆脱外物对于人的束缚和支配,达到像天地间"大美"那样一种自然无为的绝对自由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看,庄子美学的核心就是生命美学.  相似文献   

2.
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而道最根本的性质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落实到社会问题上,最好的治国之道是"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无以为"与"无不为"应该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补充.在此基础上,老子对儒家的仁、义、礼等作了评论和批判.在当时人们特别是统治者太"有为"的情况下,老子的这一思想有着解毒剂的作用,但它也容易招致误解,而且这一思想本身也并非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3.
庄子“天籁”本是其“道”的呈现,而“道”是庄子宇宙论、本体论与人生观融合一体的归结,在庄书或庄子思想中乃是“自然”“无为”主观境界与客观自然之义,因而“天籁”也就取得主观境界与客观自然的主客合一之境。  相似文献   

4.
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的生态美学思想。老子的和谐思想以道论为其理论基础,"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的基本特征就是和谐。老子的"和谐"的生态美学思想主要包括"道法自然"的自然和谐之美、"自然无为"的社会生态和谐之美、"万物齐一"与平等共生的和谐之美。和谐是老子美学追求的最终价值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5.
道是中国思想的最高范畴.庄子有个观念叫做"天人合一",庄子说:"人与天,一也."人与天是合一的,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老子的"道法自然",即道就是自然,庄子思想基本上同于老子.他对美的著名言论是"天地大美",老庄的美在道,美在自然.然而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自然"等于"应该",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庄子认为通过"心斋"、"坐忘"的历炼,才能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境界.  相似文献   

6.
就老子思想主旨而言,老子的"无为"思想并非君主、王侯的"君人南面之术",更不是老子能动地为统治者提供的一种政治策略.老子"无为"本是老子"道"的一种存在方式,落实到人生实践中来,则首先表现为一种达到其"无不为"人生修养目标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老子以其"道"论哲学为基础,从"自然"之"道"推及社会之"道",形成特有的管理模式.老子的"道"论,在思维方式上主张和谐性和统一性,在社会管理思想上着眼于自然无为的方法,希望通过返璞归真的"无为而治"使"天下"达到"道治"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莆田学院学报》2022,(1):29-35
综合考察《庄子》文本中的无为思想,并将其置于庄子思想的整体视域之中,从中抽绎出庄子无为思想的哲学基础。认为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并将其发展到一个新境界。庄子无为思想的哲学基础由三个维度构成:以道(无)作为无为的本体论基础、以自然作为无为的价值论基础、以齐物作为无为的思维方式基础。  相似文献   

9.
谈老子的“不言之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言之教是老子教育哲学的根本主张,其根柢在于"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老子从"道"自然无为的特性出发,提出了"不言之教"的命题,在批判传统道德礼教的基础上,指出教育应当遵循自然规律,把"无为"、"无欲"、"无争"作为主要内容,强调教育必须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实施"实有似无"的无为教育,从而使受教育者达到认识自然之道、实现个体充分自由与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0.
《老子》提出了"道"这一最高哲学概念,以"无为"为核心观点,把"柔弱"看做生命存在的方式。"无为"思想以及"道"对人生命价值的关怀的思想对后世中国的政治、文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从万物变化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反者道之动"入手,解读老子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深沉思考,进而阐释"无为而为""以柔胜刚"是安身立命之道和为人处世之道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学界历来对庄子之游歧义纷争,聚讼不已,而庄子之游关联着庄子对生存世界的总体看法,对其准确理解事关重大。作为庄子主体心态阐释核心的“游”,可以说集中体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审美精神,体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人生自由的强烈愿望,“游”成为深蕴中国文化人心灵中的情意结,成为中国传统美学境界论中的深层根基。  相似文献   

12.
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而道最根本的性质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落实到社会问题上,最好的治国之道是“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无以为”与“无不为”应该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补充。在此基础上,老子对儒家的仁、义、礼等作了评论和批判。在当时人们特别是统治者太“有为”的情况下,老子的这一思想有着解毒剂的作用,但它也容易招致误解,而且这一思想本身也并非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13.
试析老子“道“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是老子的思想基础。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本体;"道"指规律性;"道"的基本属性是"自然无为"。"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老子强调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精辟之处在于他将有为与无为,成与败,得与失等辩证地统一起来,成为改造世界借鉴的方法论,对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定位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庄子人生哲学的价值核心是"道",其人生理想的生命旨归是"逍遥游",二者互为表里且始终贯穿于《庄子》全书,并成为庄子思想理论体系之精神内核。通过对庄子"逍遥游"的解读,品味庄子"逍遥游"境界的生命情愫和美感韵味,分析庄子从生命的本原、自然的本性来思考人的本质、人格理想和人生归宿,从而悟化到庄子始终以"道"作为生命的自由皈依和审美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5.
李白世界观与老子哲学,李白文学观与老子美学,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老子由天道自然进而推论人道和社会,提出了功成身退的政治观和无为而治的社会观。这一切,李白都有所继承和发扬,虽然不以哲人的面目出现。老子美学是由其哲学的最高范畴“道”引伸出来的,而“道”所具有的根本特性就是顺应自然的“无为而无不为”。根据这个特性,不难看出,老子美学本质上是指自然无为的原则支配着一切美和艺术现象。李白的文学观与老子美学心心相印,如大美,自然美,无言美,阴性美。  相似文献   

16.
“无为而治”政治思想是老子哲学、老子学说的核心内容,其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以无事取天下,清静无欲,以正治国,柔顺谦恭而不逞强,崇尚节俭等。“无为而治”的治国原则作为一种宝贵的思想财富,为后世不少的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和仿效,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权建设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当今,“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于领导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子哲学的基本概念是“道”,与儒墨显学从伦理道德立场言“道”不同,老子站在关怀世界终极问题的立场上言“道”,“道”乃是老子形上思维的基本命题,是关于世界之“在”的原理和方式,作为宇宙生成,发展的法则,作为人之生存的根据,“在”乃是“无”,“无”:“在”在有“不在”,“无”因此成为《老子》形上思维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8.
老子“无为”思想中,蕴含了一种精神追求的价值取向,“无为”也可以作为一种教育策略。它要求教育者懂得潜移默化,还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无为”中包含的反向思维方式也告诉了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有时应该不行动或者反向而行。  相似文献   

19.
张晓韵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3):20-21,59
<老子>中存在着"返朴归真"思想,其蕴含可概括为:见素抱朴,道法自然.实现"返朴归真"之方式有:自然无为、清心寡欲、柔弱不争、重德向善.对这种思想应予以科学审视,与时俱进,既要赋予其新意,也要去除某些不合时宜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