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国产动画曾有过辉煌的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精品动画片,如《大闹天宫》、《三个和尚》、《哪吒闹海》、《葫芦兄弟》等。然而由于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美国动画的大规模入侵,以及国产动画自身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国产动画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小,现状堪忧。  相似文献   

2.
董羽 《青年记者》2006,(8):80-81
我国的动画产生于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当时动画银:幕上精彩纷呈,百花齐放,《大闹天宫》、《牧笛》、《孔雀公主》、《金色的海螺》等等,在亚洲乃至全世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其中还有深受观众喜爱的《哪吒闹海》、《三个和尚》、《鹬蚌相争》,水墨片《山水情》、《鹿玲》、《金猴降妖》、《天书奇谭》等等。但是,进人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动画遭遇到了外国动画的严重打击。新世纪开始,化产业的重要性凸现出来,对国产动画产业的政策扶持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3.
谈起动画片,总能勾起许多人儿时的回忆。70后的人们可能会想起《铁壁阿童木》、《猫和老鼠》;80后的人们可能会想起《聪明的一休》、《变形金刚》等等。多数中国人的童年被各式各样的日美动画片所充实,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国外商业动画的影响力在当时更胜于本土动画。可殊不知早在60年代,在艺术动画领域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史上也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那就是中国水墨动画。  相似文献   

4.
《传媒》2014,(10)
正从动画电影到大型动画系列剧,从水墨动画到全新数字动画,从《大闹天宫》到《喜羊羊与灰太狼》,我们每个人心中总有几部深印于脑海中的国产动画片,也被它们的情节所感动着,因为它们伴随了每一代人的成长。国产动画片不仅仅为几代人的童年增添了快乐,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它们更有育心、育人的特殊意义。很多国产动画片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而其故事情节之紧凑、人物刻画之生动比起国外动画丝毫不逊色。翻开历史便可知,国产动画片亦曾经有过辉煌,尤其是一大批融  相似文献   

5.
五十年前的《大闹天宫》已经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经典,而半个世纪之后,面对全新的电影环境,它以3D版本的形式重新与观众见面。曾经沉浸于《大闹天宫》眼花缭乱武打动作中的孩子们,如今已为人父母。而他们的孩子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曾创作过这部足以让全世界同行都为之赞叹的动画电影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动漫策划主题的演变走向中国的早期动漫在世界上曾经处于领先位置,堪称辉煌。说到《大闹天宫》、《铁扇公主》、《三个和尚》,这些在国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作在国外也有很高的知名度。从1926年万氏三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创作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算起,在八十多年的时光里,国产动漫的策划主题不断地反映着社会世情和受众需求,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朴素抒怀阶段中国动画产生初期恰逢时局动荡,战争烽火直接影响到创作者的思绪和初衷,早期动画的主题往往从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改编而成,借古喻今,其中更深层  相似文献   

7.
刘薇 《新闻爱好者》2011,(7):115-116
平铺和纵深,这两种基本的绘画语言曾经被各自沉淀在中西电影的镜头里,以一个个剪辑的画面联缀,形成中西影视语言鲜明的审美风格。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同一时期的两部题材类似的电影,其画面的阐述和镜头的叙说可以代表平铺和纵深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风格。一部是1948年由中国上海文华影片公司摄制的黑白片《小城之春》。此片第一次在上海公映时,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1月12日,《大闹天宫3D》电影在全国各大院线同步上映。这部3D版动画大片的上映,不仅成功吸引了无数小观众的眼球,更勾起了无数70后、80后及更多成年观众的幸福回忆,成为2012贺岁档中大家最津津乐道的电影之一。同时,记者获悉,伴随电影热映的  相似文献   

9.
一动画片一直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艺术样式。屈指算来,我国国产动画片已有近70年的历史,其间拥有过令人振奋的辉煌。《大闹天宫》、《哪叱闹海》、《三个和尚》曾风靡一时,名闻遐迩。80年代以来,国产动画片备受世人关注,动画界同仁也作出了艰苦的努力。据不完全统计,80年代中期以来,国产动画片的数量已超过300部(集)。这其中既包括了占绝大多数的动画短片,  相似文献   

10.
虽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内地电影便曾经入选戛纳,但直到第五代导演进入戛纳电影节的视野,才开始打开局面。陈凯歌导演在1993年凭一部浓墨重彩的《霸王别姬》摘得了第46届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为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的十年风行抢占了一个至高点。而几乎拿遍了所有国际电影节大奖的张艺谋,惟独在戛纳影展没能折桂,1994  相似文献   

11.
一3D电影,即立体电影,包括真人立体电影和动画立体电影。3D电影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好莱坞已经出现并风靡一时,60年代中国第一部3D电影《魔术师的奇遇》诞生,80年代好莱坞3D电影又有短暂的复兴。2009年美国导演的3D电影《阿凡达》一鸣惊人,成为继《泰坦尼克号》之后又一部轰动全球的经典之作。相比之下,之前的3D风潮都不过是《阿凡达》大展身手的热身  相似文献   

12.
一、与世界接轨:80年代的中国电影批评理论 邹赞:您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译介国外电影理论,如《(搜索者)——一个美国的困境》《精神分析与电影:想象的表述》等,同时尝试以当代中国电影的实践去挑战西方理论,这些西方理论资源涉及符号学、叙事学、精神分析等,这期间您经历了一次“语言学转型”。您多次提到过当时开办的电影理论讲习班,一批大师级西方电影理论家到中国传经布道,您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这段经历?  相似文献   

13.
李汐 《新闻传播》2009,(7):92-93
动画艺术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从动画诞生以来,各国的动画交流就十分广泛。中国动画作为世界动画的一分子也闪耀着它夺目的光辉。创作出一批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深受人们喜爱的动画片,且在国际获过大奖。可是,中国动画片发展到现在却陷入了沉寂。在中国的动画片市场上充斥的大多是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片。在人们周围的生活用品、印刷品当中流行更多的是加菲猫、史努比、奥特曼等外来卡通形象。  相似文献   

14.
吕瑞娟 《青年记者》2017,(11):60-61
中国动漫电影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并且在动漫创作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创作出了一批极具本民族风格的电影动漫作品.中国动漫电影注重对于色彩等视觉上画面的把握,并采用色彩隐喻的手法塑造电影中角色的个性,在叙事上用隐喻的手法来表现电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流派,出品了像《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一大批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到了上世纪90年代,外国动漫电影作品开始涌入中国,对中国动漫电影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动漫电影逐渐失去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走向了一条“四不像”的道路.本文从中国动漫电影的视觉色彩隐喻出发,分析电影色彩与隐喻之间的关系,为国产动漫电影如何发展民族特色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现代声像档案》2005,7(6):57-58
上世纪30年代初期,随着《歌女红牡丹》、《虞美人》、《雨过天青》、《歌场春色》等中国最初一批黑白有声电影的问世,电影歌曲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导演孙瑜是电影音乐的先行者,被誉为“中国电影音乐的开山鼻祖”。  相似文献   

16.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的电影《花木兰》于2020年9月在中国内地上映,而上映即遭遇大规模差评。为何电影《花木兰》会在中国市场遇冷?本文从批判视角出发,结合中国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通过深入文化与意识形态差异层面,分析找出了《花木兰》遇冷的原因,发现中外传统审美与意识形态差异、花木兰电影的制作意图等因素共同促成了这一现象。这对于将来我国影视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走出去"的跨文化传播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导读】大学时代的学术经典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回顾令人怀念的,我的“80年代”,《美的历程》《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镜与灯》三本书对我的学术研究有过重要的,近乎“建构原型”的意义。我曾经在《存在与发言——陈旭光电影文章自选集》自序中仿照鲁迅先生,把自己命名为“历史的中间物”。  相似文献   

18.
王心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影坛上最著名的“英俊小生”,是广大观众最喜爱的电影演员,是无数少男少女们最拥戴和痴迷的“青春偶像”;1962年被文化部评选为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之一,1982年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得主,1995年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当选为文化部评选出的126名“中华影星”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文化全球化下国产动画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发展动画片最早的国家之一.从1918年美国动画片传入中国开始,中国就开始了自己的动画产业.早期的中国动画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1941年,作为我国动画开山鼻祖的万氏兄弟制作了中国也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篇--<铁扇公主>,受到了热烈欢迎.建国以后,中国连续制作了多部有世界声誉的动画片,如借鉴京剧元素的<大闹天宫>,融入中国水墨画的<小蝌蚪找妈妈>,加入中国皮影、剪纸艺术的<猪八戒吃西瓜>等,这可以说是中国动画的辉煌时期,并开创了动画界的"中国学派".但是在文化全球化的格局之下,中国的动画业被逐渐边缘化,这也是中国软实力相对低迷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20.
杨静  林虎 《山东档案》2012,(2):20-23
一、建国后一90年代末我国档案利用理论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回顾) (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形成 我们认为: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的颁布、吴宝康教授《论当前档案工作方针的正确性》和《关于档案工作矛盾问题的探讨——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笔记》两篇学术论文的发表以及新中国第一部《档案管理学》的出版,是我国档案利用理论形成的显著标志,它们宣告着我国档案利用理论的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