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路立平 《大观周刊》2012,(44):312-313
中学生已接受十年左右的汉语文学熏陶和奠基教育,大多具备了一定的语文“才情”基础,他们最需要的是这种“才情”的提升,“才情”的个性优化,以及“才情”的不断创新与更新,从而摆脱庸常、狭隘与幼稚,为语文素质的跨越式发展开道辟路。  相似文献   

2.
张书芳 《大观周刊》2011,(27):146-146
现代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创造、合作精神。这就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具有创新意识。从语文学科本身来说,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学科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就必须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何代进 《大观周刊》2012,(37):256-256
国际教育界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更需要一种群体的合作精神。由于他们的年龄小,阅历、  相似文献   

4.
刘维 《大观周刊》2012,(8):289-28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5.
李丽华 《大观周刊》2012,(25):221-221
小学教育是我们长大学习的基础,我们只有从小学打好语文知识,将来才会提高自身素质;我们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时刻把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我们的责任非常重大和意义非凡。学生想学好就得从小学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笛笛 《大观周刊》2012,(41):269-269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技能人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紧缺,而科技水平的发展进步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是全面提升技工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本文从技工教育的角度出发,阐述语文教学对提高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基础作用,着重强调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实施过程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7.
课外阅读何限于“文学”——中学生推荐书目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重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首次开列了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初中10部,高中20部。通检全部书目,除了《论语》,其余29部均属文学范畴。提高学生感受文学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固然是需要的。但也是失之偏颇的。其理由如下:①语文教育,火候不到: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就学科目标而言,学会阅读,学会写作,是其应有之义。而阅读当然是写作的基础。因此,阅读的量和质,很大程度上影响写作。为了提高  相似文献   

8.
万鸿斌 《大观周刊》2013,(7):168-168
新修订的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单纯的“学会”。语文教学应主动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勾术山 《大观周刊》2012,(27):220-220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好的语文素养会让学生终生受益。要让通过学生学习语文养成自学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摆脱传统教育思维的束缚,让教学走进生活,让语文教学顺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杨军 《大观周刊》2012,(18):228-22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在阅读教学法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如何让这门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突出自己的实用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问题。本文从语文教学目标等方面探讨了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强调了高职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应该为专业服务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宋春宇 《大观周刊》2012,(1):128-128
语文教育落实素质教育如何,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应该是当前语文教学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彭彬 《大观周刊》2011,(23):206-207
语文教师首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曹玉华 《大观周刊》2012,(34):304-304
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刘若兰 《大观周刊》2012,(29):213-213
如何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要一改以往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语文教学大头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在农村。可以说,农村语文教学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艰巨而又前景广阔的大舞台。初中语文学科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之一,如何站在创新的高度进行教学呢?  相似文献   

16.
我国语文教育学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学科教育学的一种,是语文科学和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相互交叉、渗透,互相选择、融合、改造后所形成的新的质、新的理论体系。它不是语言科学和教育科学简单相加的产物,而是植根于语文教育实践,从我国现实社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等建立起来的语文教育理论体系。《语文教育学》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鸿苓为主编,夏秀蓉、张锐为副主编的一部专著性教材。作者从总论和分论的每一个角度系统地阐述了语文教育学的发生、发展、概念、特点、研…  相似文献   

17.
张宏伟 《大观周刊》2012,(44):270-271
语文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各类专业课、文化课的基础,也是他们将来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及评价方式非常单调,且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这种死板的教学模式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工作需要都是极为不利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的教学和评价必须改革,结合实际,降低教学和评价目标;更新教学理念,创新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模式;注重语文技能,突出专业特色;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8.
郭君娣 《大观周刊》2012,(25):201-201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教学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它朝着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董月侠 《大观周刊》2011,(19):133-133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每篇都是语文老师实施德育教育的好素材,这就我们语文老师在备课和讲课时,找准每篇课文实施德育教育的基础。很好的教育每一位莘莘学子。  相似文献   

20.
周木金 《大观周刊》2012,(34):277-277
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新世纪将对人的培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应为人的一生幸福作好准备,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可以肯定,教育决不能只满足于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它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全面关注他们开发创造潜能,激发创新精神,使他们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过程中真正为自己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