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记》是先秦时期重要文艺理论著作。以此,结合《乐记》版本及内容的分析,指出其音乐的价值在于“礼主其减,乐主其盈”,以及“礼”、“乐”互动在于以礼节乐、以乐和礼、礼乐相成,达到“同民心而出治道”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就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乐器来说,在先秦时期就有六七十种之多,而仅在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一书中提及的就有将近30种古乐器,有鼓、钟、钲、磬、缶、铃等专门打击的乐器,有箫、管、埙、笙等专门吹奏的乐器,还有弹弦乐器的琴、瑟等.到了周朝,根据制作乐器的不同材料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作“八音”分类法,先秦时代,中国的音乐乐器种类就如此之多,可想而知中国音乐文化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3.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如果将哲学看作是沉思的话,哲学也就是关于形上之思。“形而上”与“形而下”原本为人类生活两个互为关联不可或缺的因素,既互异又互通。现代生活愈来愈关注于“形而下”之物,而疏于“形而上”之思,于是在时代的地平线映衬下对“哲学”的现代解读就有了足以显现的澄明意义,而朱德生先生的近作《形上之思》可谓是对这一“意义”追寻的代表之说。 “形上”乃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赋“哲学”之本意,“思”为现代之大家海德格尔对“哲学终结”后其任务之断言。“形上之思” 绝非在纯然的学理意义上所提出,而是凝聚了现代…  相似文献   

4.
食用主义     
首善之都,自当汇聚天地万物之灵气,品质如此,文化如此,美食也不例外。北京有“吃全球”之说,远方来的朋友总欣喜于这里菜系品味的丰富。或许并不是每一系都非常正宗,但天南地北、国内海外,哪一味在这里都留有余香  相似文献   

5.
首善之都。自当汇聚天地万物之灵气。品质如此,化如此。美食也不例外。北京有“吃全球”之说,远方来的朋友总欣喜于这里菜系品味的丰富。或许并不是每一系都非常正宗。但天南地北、国内海外。哪一味在这里都留有余香  相似文献   

6.
执著     
最近在报章杂志上经常看到把“执著”一词误为“执着”。思之良久,为防止以讹传讹,我认为有必要区分一下。“执著”为佛家语,它的来历是这样的:佛教有两个派别。一派为“大乘”,另  相似文献   

7.
一昌黎论文曰:“惟其是尔。”余谓“是”字注脚有二:曰正,曰真。昌黎以“是”、“异”二字论文,然二者仍须合一。若不异之是,则庸而已;不是之异,则妄而已。昌黎尚陈言务去。所谓陈言者,非必剿袭古人之说以为已有也,只识见议论落于凡近,未能高出一头,深入一境,自“结撰至思”者观之,皆陈言也。  相似文献   

8.
州县衙门的书吏与差役(合称书差、书役、吏役)是清代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知州、知县要依靠他们推行政令,审理词讼,有所谓清朝“与吏胥共天下”之说。“天下者州县之积也,治乱兴衰悉系乎此。”清代四川巴县(含重庆),是重庆府川东道首县,三江总汇,纵横二百余里。光绪十七年重庆辟为商埠,中外杂居,政务纷纭,素称繁剧。其书差人数之多甲于全川,积弊之深名列前茅。四川总督岑春煊在历数川东书差之害后说:“一路之疾苦如此,则全省可知;历任巴县多能吏,而积重难返犹如此,则庸下者又可知也。”本文拟依据巴县档案,对清代的书差制度做一考察。  相似文献   

9.
《吕氏春秋》这本书的是对先秦各家思想中的精华的吸收,但在近代以前并没有这本书书的研究并没有得到重视,在近代以后,对其的研究才开始变得多起来,但对其的研究更多的是侧重在道、政治、养身、音乐等方面,“气”的研究较少,因此,对其进行“气”的专题研究对我们了解《吕氏春秋》思想很有帮助,在研究“气”的过程中,还应该把《吕氏春秋》与道家思想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求疵小集     
韩泽 《视听界》2001,(6):56-56
乐非乐2001年9月16日,第6届世界华商大会前晚,南京五台山举办了《南京之夜》庆典晚会。众星云集,精彩纷呈,主持人也都是大腕。可惜大家露出破绽,让人遗憾。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引用了《论语》里的一名话:“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认乎其真地把“乐”读成了“yue”。音乐的“乐”字安在这里怎么解释呢?话的原意  相似文献   

11.
《宋书》 1、卷二十《乐志》:“宾出入奏《肃成乐》歌词二章。”按:“成”字,《南齐书·乐志》、《乐府诗集》并作“咸”。《隋书·音乐志》:“从官出入,宋元徽三年仪注,奏《肃咸乐》”。由此知“成”字误,当作“咸”。 2、卷二十《乐志》:“皇帝还东壁受福酒奏《嘉时》之乐舞词。”按:“时”字,《乐府诗集》作“胙”。《隋书·音乐志》:“皇帝钦福酒,宋  相似文献   

12.
时下,一些新闻人常感到无论是主持节目,还是报道新闻;无论是论事言理,还是策划访谈,总有一种感觉叫“困惑”,总有一种恐慌叫“掏空”。可谓是言不如意,汗颜以对,话不中的,如坐针毡。出现如此状况,恐怕是平时没有乐于读书的习惯所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此乃培根的开卷有益之说,早已成为世人的共识。其实,读书不仅有益处还有享受的乐趣。读书乐,乐在仰俯间,享受在纵览千古,横历万物间;读书乐,乐在掩卷后,享受在灵思飘逸,神清气爽间;读书乐,乐在沉浸于书中,享受在…  相似文献   

13.
究竟什么是音乐?托尔斯泰曾对这个问题再三研究,结果称它为“感情的速记”。音乐对人体的感情:喜、怒、哀、乐、忧、思、悲、恐、惊,都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毛诗序》中说:“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还说明音乐是人类感情用语言不能表达之后的一种表情方式。所以最善于表达感情的音乐肯定可以在电视片中发挥作用。当画面和语言都无法表达感情的深度和广度、内涵和外延时,音乐就可以大显身手了,特别是人为造成一定感情氛围之时,就更是音乐的用武之地了。 而现在搞电视,编导往往忽略甚至忘却了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位置及重要表现力。即使运用配乐也仅仅是视其为必须履行的一种形式,而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一种同样有着丰富表现力的艺术手段。你若问有些编导:专题为什么要配乐?回答往往是“没有音乐太单调了”,好像音乐就仅仅是凑凑热闹。岂不知音乐还可以使片子更丰满、生动、深层次化。音乐可以是语意的延伸、人物感情的深化,也是感染观众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君子不掠人之美。这“思想家办报”之思想,是在一次闲谈中一个大方之家说的。大方之家多不守财,我拿来用用,谅亦无妨。如果岁尾盘账,许多报纸的收获之丰可以令人哼起小调:见过上面的笑颜,听过下面的喝彩。然而,如果统计一下“提出过多少思想”,有多少报道对中国改革之路产生重大影响,那么,有进项的报纸恐怕不多。个中原因自然有改革“大气候”的影响,还  相似文献   

15.
李萌 《大观周刊》2012,(27):299-300
纵观我国古代音乐思想史的大发展,先秦诸子百家争相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为古代音乐思想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中,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是重要的学派之一。虽然老庄对待音乐的态度是反对的,但其中的思想也有其先进性与可塑性。其思想与刘安所著《淮南子》中的道家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庄的哲学思想,在两千多年前是非常可贵的。  相似文献   

16.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在这方面学术界虽也曾发表过一些论文,却缺乏有系统的研究著作问世,而游唤民的《先秦民本思想》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该书对先秦民本思想的产生、发展、形成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历史考察:殷商至西周——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萌芽时期。当时一些杰出的思想家从桀、纣亡国及现实斗争中,初步看到了民的力量。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和“敬德保民”,开始重视民的力量。但这时对民的认识尚处于直观阶段,只能说是民本思起的萌芽时期。春秋——发展时期。春秋时期民的力量有了进一步的显示,思想家们认识到民对君的制约性,“民实瘠矣,君安得  相似文献   

17.
王进 《兰台世界》2014,(2):114-115
师旷,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师旷将音乐与政治主张融为一体,从而使其音乐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好乐无荒”的音乐理念;乐与政通的音乐思想以及独特的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字丰富多彩,底蕴深厚。有的一字多义(如“材”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四解,“作”字有七解),有的一义可用多词;有的不同字,同音不同义(如师傅的“傅”、付款的“付”),有的同字,不同音不同义(如快乐的“乐”,音乐的“乐”,作姓氏用的“乐”),诸多情况,不一而足。如不仔细领会辨析,很容易发生误用,甚至闹出笑话。现就日常阅读所见,列举一些经常发生的用词用字差错,作些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悦音 《中国广播》2009,(3):59-60
从除夕至正月初六,音乐之声为听众献上了为期7天的春节特别节目——“牛乐会”。节目围绕“吉庆、祥和、快乐、美好”的宗旨,融音乐与语言为一体,以“乐”为中心,以原创的音乐情景剧为主线,让听众在享受节日欢快的同时,也欣赏到富有频率品牌特性的音乐节目。长假7天,音乐之声共制作播出了51个特别“牛乐会”(每集6分钟),45个华语乐坛“明星大拜年”和72个特别资讯“快乐加油站”(每集3分钟);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中国世界中的作者 很早就有人指出过,先秦的很多著作多是某一个学派的著作总集,虽然号称是某子,但并不肯定都是某子自己所作。清人章学诚就讲过:“古人之言,所以为公也,未尝矜于文辞,而私据为己有也。”他认为古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志期于道,言以明志,文以足言”。也正因为古人有“公”心,所以才能“其道果明于天下,而所志无不申,不必其言之果为我有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