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企业家社会资本与多元化战略:一个多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企业家重要的个体异质性特征,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于转型经济时期的中国企业多元化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而现有研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基于现有社会资本研究成果,从社会网络和动员能力两个维度界定了企业家社会资本.在此基础上,从网络嵌入的信息、知识和通用资源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家社会资本与多元化战略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家的社会网络规模越大、动员能力越强,则企业越倾向于提高多元化程度、选择不相关多元化和通过并购来实施多元化战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并购事件的规模与数量的增长,并购,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越来越被人们关注。文章基于2011—2012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将企业并购分为支持性并购,掏空性并购和其他并购,分类依据为企业并购前的盈利能力和并购后是否增发股票。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支持性并购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他并购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有负向影响,而掏空性并购对于企业能力的提升没有显著影响,并且企业的创新能力会弱化支持性并购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关于跨国并购西方学者有许多观点:一些人认为,并购增加了社会财富,提高了效率,使得资源得以最充分和最有效的利用,从而增加了股东们的财富(詹森(Jensen)1984];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并购活动是投机者阴谋的体现,在他们身上反映了赌博社会的疯狂,其行为加剧过度的负债,损害了所有者权益(罗哈廷(Rohatyo)1986];甚至有些企业家也对并购的作用表示了怀疑。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跨国并购将再显风采。作为引资大国的中国,对引入跨国并购的态度如何,中国企业引入跨国并购利弊如何?本文将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并购后能力整合模型——以宝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给出企业并购后能力整合的通用框架,阐明企业各种能力要素整合都必须关注的、具有共性的知识活动。本文定义的企业并购后能力整合的标准化流程可以为企业并购整合提供一个策略方法。最后,给出宝钢并购后技术能力整合实例。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14,(6)
结合并购本质和企业能力分析,提出了并购能力的概念;并从支付能力、信息能力、组织能力和整合管理能力四方面阐述了并购能力的构成,构建了并购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模糊积分的并购能力评价模型。以A企业为例对其并购能力状况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了该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目前我国改制企业中构筑企业家队伍的重要性出发,简要分析了企业家应具备的能力以及目前我国企业家培育和发展状况,并提出改制企业和构建企业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导向、战略柔性与自主创新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提出能力柔性概念的基础上,将战略柔性分为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并通过战略导向与战略柔性的结合,提出了一个分析企业家导向、战略柔性与自主创新关系的概念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家导向主要通过能力柔性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而尽管企业家导向能够提升企业资源柔性,但过分强调资源柔性却会阻碍企业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尚缺乏核心能力和许多企业在并购中忽视核心能力的问题,强调指出: 为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从核心能力培育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实施并购行为。企业可在内部培育的基础上通 过并购建立起某种核心能力;也可以将已有的核心能力通过并购扩散到被购企业,进一步显化核心能力所带来的竞 争优势。无论是哪种情况,在并购整合过程中,都应通过有效的能力管理,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并提高核心能力的 运用效率,为企业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勇涛 《科技管理研究》2003,23(1):56-57,60
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在竞争中战略制胜的根基,而企业的这种能力的原型就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突出表现就是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由这三种基本精神延伸而来的团队精神、学习精神、改革精神、进取精神等也都是企业家精神的表现。入世后,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是机会与挑战并存,这更需要企业家精神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论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论述的是如何解决企业家的能力问题以及企业家的生产性努力问题,并讨论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从企业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看,企业绩交是企业家能力、企业家生产性努力以及企业家掌握的资源数量和质量、外部随机干扰这几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对这一问题必须多方法、多角度系统地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