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的准确定位,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在人文关怀中孕育,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人为本的优良传统.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具有新的特点:视人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力量源泉,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建立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多年.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目前的教学过程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考虑问题的直接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是如何考试和升学.而不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教育观.就是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从哲学上说就是把人作为历史创造的主体和实践发展的目的。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它要求我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五个统筹,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其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其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教师队伍建设事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应该自觉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具有多重人学意蕴。人的自我意识或主体意识.人的价值和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创造作用.决定了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和核心作用;人的存在结构.决定了人与社会及宇宙、自然界的统一性及因果联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同时坚持人、自然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向全社会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根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而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给科学发展观作了科学的定义,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中央对改革开放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论的新飞跃。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新世纪、新环境下,指出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路线图,阐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决定》提出的发展观念是深层次、多方位、崭新的发展观,是科学、合理、健康有效的友展观念,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问题的重大创新。学习邓小平理论,特别是其中有关发展问题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厘正发展思路,加快发展步伐,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季彬 《湖北教育》2004,(14):36-3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促进教育全面、协凋、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志山 《早期教育》2005,(7):i004-i00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从人的现实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那么科学发展观中蕴涵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从人类对发展的认识轨迹和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人的发展、社会发展、自然生态发展和谐统一的思想来看,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努力构建高校和谐德育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核心和基本原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从这个根本观点出发,大学德育当前面临的根本任务就是努力构建学校和谐德育工作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而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面对新世纪的发展,党中央科学地总结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自然、经济规律,着眼于解决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中的突出矛盾,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执政观念的重大转变.是我们制定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在生产力的发展中,人的因素是最活跃的分子。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在“人”字上下功夫,才能全面提高管理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管理的效益。把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历史必然.因此,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核心是“五个统筹”,即“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中心的,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关于发展观的一次飞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在于以人为本,即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一切工作要以此为中心。科学发展观是总结我国社会经济发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社会理想,又是一种社会实践,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不断促进社会成员成为自由的人、自主的人、自觉的人的发展过程,是人得以全面发展的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使一切发展以人为出发点,必须依托人的主体性.必须以人为目的,必须遵循以人为本规律、全面提升人的现代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