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虚拟语气是动词的一种特殊形式,表达说话人的愿望、请求、意图、建议、惊喜、设想等未能实现或不可能成为事实的情况,以及在说话人看来实现的可能性很小的情况。虚拟语气在以下句式中使用。  相似文献   

2.
1.虚拟语气虚拟语气作为英语语法的重点,近年来一直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难点之一。虚拟语气是一种特殊的动词形式,用来表达说话人的诸如假设、愿望、请求、推测、怀疑等未能或不可能成为事实的情况,以及在说话人看来实现的可能性很小的情况。虚拟语气一般分为BE型虚拟语气和WERE型虚拟语气,其中以BE 型用法的虚拟语气颇多。  相似文献   

3.
对许多学英语的人来说,虚拟语气一向是个难题。究其原因,一是学习者不能将其形式和所表达的意义结合在一起。二是对它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只是遇到一些零散的现象,因此觉得生疏。其实虚拟语气有其规律可循,要掌握它并不难。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什么是虚拟语气。虚拟语气要通过动词形式的变化表达说话人假想的情况(也就是说,表达的不是事实)、建议、请求及主观愿望等。下面我们将其分成几大类,结合例句和练习,对虚拟语气的用法逐一进行分析。一、在含有if从句的句子中1、对现在假设:if从句用过去式,主句用would(或could,should,might)+动词…  相似文献   

4.
虚拟语气表示说话人的愿望、假设、猜测、建议等含义,虚拟语气所表示的含义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下面重点谈谈虚拟语气在条件句中的用法,虚拟语气条件句是用谓语动词的特殊形式来表示与现在、过去事实相反的情况或对将来发生的情况表示假设。  相似文献   

5.
虚拟语气在英文中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它在语言的表达上寓意深刻,手法巧妙,耐人寻味.虚拟语气经常用来表示说话人所说的话并不是事实,而是一种假设、愿望、怀疑或推测以及建议、主张等,也可以出现在用来表达喜、怒、哀、乐等情感浓厚的语句中.同时,在许多情况下,虚拟语气使说话人的语气显得委婉,能使说话人把自己的想法巧妙地进行表达.因此,在中学阶段让学生对虚拟语气有一定的掌握并达到运用的水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广东第二课堂》2004,(1):16-18
虚拟语气是一种动词形式,表示说话人的一种愿望、假设、怀疑、猜测、建议等含义,虚拟语气所表示的含义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虚拟语气的特殊结构罗春凤语气是一种特殊的动词形式.虚拟语气是表示假设、愿望、请求、命令、猜测或主观打算等的一种语气。虚拟语气在英语中使用很广,也是各类考试必考的一个语法项目。虚拟语气主要由非真实条件句表示,但在现代英语中一些特殊形式的语法结构也能表达...  相似文献   

8.
虚拟语气所表达的情感可谓是错综复杂,它主要是通过使用动词原形和以过去时间为核心的动词各种形式来表达。其形式之委婉、礼貌使得人们可以安全、有效表达自己的愿望、命令等情感意义,帮助人们成功地进行交际。无论其形式如何,都是含蓄地表达着说话人当时的真情实感。由于人们情感的复杂性,一个包含虚拟语气的句子可能是几种情感的纠结。依据功能主义语言的意义存在于具体的使用过程之中的观点,理解虚拟语气时,必须引进语境因素,充分考虑到语法规则与交际原则之间的协调关系,把语言形式和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体会出其所隐含的情感色彩。  相似文献   

9.
虚拟语气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因为虚拟语气是用主从句中动词形式的变化来表示说话人的一种主观愿望或建议,假设或可能等,而汉语没有这种习惯,故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就多了一层障碍。明确虚拟语气句子中动词形式的变化,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在应试中,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如单项选择题和完形填空题的解答);在阅读理解中,有利于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在书面表达中,有利于准确表达某种含义。学好虚拟语气这部分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虚拟语气表示主观愿望和假想虚拟的情况。就其交流目的而言,是表达说话人对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所采取的态度。由于其复杂性,虚拟语气一直是语法界备受争议的话题,也一直是英语学习者的难点。本文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以分析虚拟语气句式上的特点为线索来进行分类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模式,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外加状语的研究,语言学界多从句法角度、语法一语用角度、语篇连贯角度方向进行分析,本文试图从人际意义视角对外加状语的语言功能进行新的诠释。作者认为,外加状语的人际意义主要从语气、情态、评价三个方面呈现话语者的认知图式及判断评价,突显话语者的主观态度和社会地位,缩短话语双方的交际距离,促进语言交流和人际沟通。  相似文献   

12.
命题的认知意义是指其有无真假可言;判断一个命题是否具有认知意义,有五个不同的标准:可想象性原则,描述性原则,真值条件原则,可证实性原则和印证原则。命题的认知意义共有三个层次:抽象意义,态度意义和话语意义,它们是层层递进关系,后一层包括了前一层的内容,前一层是后一层的基础和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意义角度出发,以10篇科技论文汉语摘要为载体,从语气、情态、态度词汇与指称系统等方面考察了汉语摘要作为一种特殊文体所具有的语篇特征。并指出译者在翻译摘要时应注意概念意义与人际意义并举,同时要考虑到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4.
评价理论由J.R.Martin创立,关注语篇中可协商的各种态度,涉及情感的强度和价值溯源、说服读者的方法。评价作为人际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聚焦于态度意义。要实现语篇中态度的传达,先要“自下而上”判断态度再现的“忠实”性;同时要通过“自上而下”审视评价基调的角度来看原文与译文文本类型是否一致,以及在语域层面上是否做到了“忠实”。  相似文献   

15.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对英语便条的人际意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考察对象包括英语便条的情态和态度意义。对各类英语便条情态考察发现不同类型情态表达依据语旨关系及便条类型不同而各有不同取向。对各类英语便条从评价角度考察其态度意义,态度系统三个小系统———情感、判断和鉴赏在多类便条中出现且常同时出现。但不同的类型便条的态度取向有所不同,从而达到各种交际目的,研究能够有效指导便条写作和教学。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通常是对现实客观和真实的反映,但其中也渗透着新闻报道者所代表的新闻媒体的态度和立场。而评价理论主要关注用于协调社会关系的语言资源和态度的表达,是对话语人际意义研究的新突破。通过运用评价理论分析转述引语中的两类态度资源,可以揭示在这些资源中表达出的媒体的态度和立场。这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也丰富了批评话语分析体系。  相似文献   

17.
态度隐喻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包括态度、介入、级差三个子系统。本文以态度子系统为基础,从词汇隐喻、上下文语境、连接性附加语三方面讨论了态度的间接实现方式———态度隐喻。态度隐喻关注在某种句式或上下文语境中,概念意义和语篇意义表达态度的功能,不涉及词汇语法层内部的跨范畴映射。  相似文献   

18.
语义韵不是节点词的属性,而是特定语境下语义共现关系所体现的一种语篇属性。语义韵受到一系列态度成分的渲染,呈动态性和功能性。积极(或消极)态度的词汇和表达可渲染、激发积极(或消极)的语篇语义韵,反之语义韵也可使其辐射范围内的成分具有同样的态度色彩。通过语料库数据的抽样统计,文章具体阐述了不同语境中语篇语义韵对“坚持”和“persist”的态度渲染,从而使其具有积极或消极的语义色彩。语义韵作为一种语篇属性,是构建语篇连贯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为理论依据,从语气系统和人称系统两个方面对广告语篇进行人际意义探究。指出广告语篇中语气系统和人称系统的复杂性,揭示广告语篇中广告主如何巧妙的运用语言的人际功能操纵读者,实现其劝说功能。  相似文献   

20.
译作要忠于原著,不仅要准确还原字面意思,更要精确传达原作的评价意义,即作者的立场和态度。但实际上,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评价标准和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原作和译作中评价意义不一致的现象比比皆是,主要分为评价标度不一致、评价载体不一致、译者添加和删减评价意义。该发现对于进一步发展翻译理论和改进翻译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